郑兆青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循证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老年髋部骨折86例,依照护理模式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模式为常规护理,共43例;余43例入组实验组,模式为循证护理.观察评定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5),舒适度及满意度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循证护理效果较好,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及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3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继续教育需求方面及需求程度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及护龄护理人员的需求情况.结果 32名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其中文化程度较低及护龄较长者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及护龄较短者,且对医学知识及外语知识的需求程度高,明显高于对其他知识的需求,P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对医学知识和外语知识的需求较高,文化程度较低者的需求相对更高,应针对此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及其他干预.
作者:王艳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临床静脉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诊治的134例静脉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上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抗感染药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需要足够重视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对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作者:张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探讨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证实的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患者资料.11例全部行MRI扫描,对照临床治疗结果,比较分析MRI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均有长期大量饮酒的嗜好,MRI可见胼胝体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T2FLAIR呈高信号,9例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变性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徐刚;马银华;李伟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效果.方法 选取侵蚀性葡萄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37%(3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7.44% (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素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具有临床指导效果.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我儿科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有21例,显效有5例,有效有3例,无效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有10例,显效有8例,有效有5例,无效有8例,总有效率为74.2%.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4).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素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惠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例(24%)出现焦虑,其余伴发焦虑和抑郁症状,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人格倾向、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很高,为此,医院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淑琴;李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与透析配合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经由本院收治的患者,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将单一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血液灌流配合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的程度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肌酐与尿素氮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纽治疗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的为68.1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与透析配合进行治疗相对于单一的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裴文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信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铁岭市中心医院的75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程度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评分较低,且其中年龄较低、男性患者、文化程度较高及社会支持程度较高者的评分及≥26分者比例均高于年龄较高、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患者,P均< 0.05,各个分类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信心较低,且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程度均是对此类患者治疗信心影响较大的因素.
作者:王宏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有肝脓肿患者和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就诊的269例成年肝脓肿患者分成糖尿病肝脓肿患者和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原学结果,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与非糖尿病肝脓肿惠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更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脓肿内易见气体,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高,右上腹痛率低.结论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可将B超、C-反应蛋白作为辅助检查,以帮助临床确诊.
作者:董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方法:95% GTV 66 Gy/30 F,95% CTV 63 Gy/30 F,95% PTV 60 Gy/30 F,同时放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口服(早晚各1次;等于每天总剂量2000mg/m2),服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两组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并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2.3%,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44.1%,两组比较,生存率无显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炎.主要集中在Ⅱ ~川度,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所有治疗患者中,治疗组出现3倒手足综合征.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作对症处理,均顺利放疗结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穿孔出血.治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3例,不影响治疗.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福道;陶洪;张小静;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护理时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疾病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疾病的认知度较好,住院时间较短,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翁杨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可控因素、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循证分析,指导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凤;吕美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绝大多数患者成功获救,成功率为62 (96.88%),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邢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的职业风险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风险比较高.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危机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作者:潘玉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近年来,锦州市中心医院本着“按岗申报、严格评审、择优聘用”的原则,按照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观念;公开报名、组织审核推荐;统一标准、综合量化评定;推荐表决、确定聘用人员等程序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通过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建立了有竞争、有激励、有责任、有约束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机制,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结构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医针灸技术是我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针灸在临床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中效果良好.中医学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经络学说,我国古代人们在长期对疾病治疗的经验中,逐渐开始认识到人体内有气血通路,这个通路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络.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针灸的治疗手段就是从经络开始打通,针灸的治疗效果快、操作方面.
作者:樊伟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宣传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血尿酸水平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护理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护理前后变化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63.3%;干预组患者复发率为43.3%,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痛风惠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的稳定以及降低痛风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芬;刘丽;赵亚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及研究强化培训对临床护理人员羊水栓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40名临床护理人员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0名和观察组2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观察组则接受强化培训,然后将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羊水拴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的羊水栓塞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而培训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本组培训前,P均< 0.05,两组培训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强化培训对临床护理人员羊水栓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更为积极,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质量.
作者:刘立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比较二者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的器械准备、消毒隔离质量、仪器设备管理、巡回与护士配合技能等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两组护理人员形象、术中护理综合评分、职业素养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为:对照组85%,观察组96%.根据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可以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在临床实验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