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李凤华;李鹏

关键词:中西医, 慢性盆腔炎,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一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P< 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呼吸机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使用车载呼吸机急救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车载呼吸机对我科23例危重新生儿患者在急救或转运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观察抢救成功率及转运意外发生率.结果 所有新生儿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转运成功率为100%.结论 我们认为车载呼吸机在危重新生儿长途转运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气道通畅;②气管插管固定良好;⑥注意呼吸机的管理;④保暖;⑤建立静脉通路;⑥放置胃管;⑦监测生命体征;⑧紧急情况处理.说明在当地医院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是成功转运的关键,重视转运过程的观察和救护是转运成功的保证.

    作者:吴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绝大多数患者成功获救,成功率为62 (96.88%),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邢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编号选取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将另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糖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惠者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惠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用药安全性高,可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静;王清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护理2例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好转离院,1例患者死亡,期间无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被感染.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是新发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惠者病死率高,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其传播的有效方法,且有根本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010年~2014年某市食品安全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对2010年~2014年盘锦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致病菌检测操作规程,对5种食品进行致病茵检测.结果 各类食品中婴幼儿食品检出率高,其次依次为水产品、餐饮食品、肉制品、豆制品.各种致病茵中,副溶血性弧茵检出率高、其次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弧茵.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盘锦市婴幼儿食品和水产品的污染较为严重.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流行,广大市民应该多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郭微;沈毕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颈型颈椎病的基础研究及其针灸治疗进展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早期的状态,此时椎体不稳,但并未形成压迫症状,是颈椎病治疗的黄金时期,治疗得当,可以防止其向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发展.针灸作为一种保守治疗颈椎病的常见的中医传统疗法,能够舒筋通络、消炎止痛,值得更加深入的推广与学习.

    作者:苏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观察系统护理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析系统护理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系统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溃疡痊愈情况、住院时间、止血时间.结果 比较溃疡痊愈情况、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护理用于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护理,促进患者溃疡痊愈,提升止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莲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加速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起到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加速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需要做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采用加速外科护理组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加速外科护理应用到胃大部切除术惠者中,对惠者的各项术后指标以及促进康复速度具有良好的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高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方法:95% GTV 66 Gy/30 F,95% CTV 63 Gy/30 F,95% PTV 60 Gy/30 F,同时放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口服(早晚各1次;等于每天总剂量2000mg/m2),服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两组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并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2.3%,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44.1%,两组比较,生存率无显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炎.主要集中在Ⅱ ~川度,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所有治疗患者中,治疗组出现3倒手足综合征.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作对症处理,均顺利放疗结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穿孔出血.治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3例,不影响治疗.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福道;陶洪;张小静;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中医针灸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医针灸技术是我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针灸在临床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中效果良好.中医学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经络学说,我国古代人们在长期对疾病治疗的经验中,逐渐开始认识到人体内有气血通路,这个通路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络.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针灸的治疗手段就是从经络开始打通,针灸的治疗效果快、操作方面.

    作者:樊伟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王宇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氟化泡沫在儿童龋齿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及研究氟化泡沫在儿童龋齿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的240例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则进行氟化泡沫干预,然后将两组幼儿的总龋齿发生率及龋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幼儿干预后1年及2年的总龋齿发生率及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幼儿,P均< 0.05,两组幼儿之间的统计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氟化泡沫在儿童龋齿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硝酸甘油组,每组88例.替罗非班组在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组在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比例及收缩压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术中应用IABP、术后ST段回落、轻度出血、LVEF、病死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收缩压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中应用IABP的比例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P<0.05).两组术后ST段回落率、轻度出血率、LVEF、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术治疗AM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慢血流状态,维持血压稳定,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行PC1术治疗的AMI惠者,尤其是合并低血压AMI患者的一个较好选择.

    作者:张杰;宋红星;朱新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日常护理管理中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护士30名,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份析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防范对策的资料(管理后组),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常规护理管理资料(管理前组)展开对比.结果 管理后无护惠纠纷事件,管理前3例.相较管理前,管理后的护士理论技能考核和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针对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可提高护士综合素养,增强护理质量.

    作者:任雅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检中心品质管理模式在提升体检服务水平中的效果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检中心得服务水平,分析和研究采取品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抽取60例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体检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传统的管理办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取品质管理模式,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 将品质管理模式应用到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中,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以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压疮的预防及治疗新进展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直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脑血管重症患者卧床时间长,病情重,营养状况差,皮肤感觉下降,肢体瘫痪,难以完全避免发生压疮.而压疮一旦发生,可作为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必须及时预防,加强护理,尽大可能避免压疮发生发展.正确有效的护理显著减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水凝胶敷料治疗溃疡期压疮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

    作者:姚维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某学院大学生结防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菏泽某学院大学生结防知识知晓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加讲座的1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141份问卷,收回141份,有效140份,有效率99.3%,被调查大学生对8条信息的总体知晓率为50.0%,且不同性别、年龄、年级间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孙付胜;陈秀英;皇甫蓓蓓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的职业风险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风险比较高.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危机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作者:潘玉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兴的手术方式,具有颇多优点,如手术过程中无需开腹,手术切口小,术后仅产生轻度疼痛感,恢复快不留瘢痕等,医师与患者更乐于接受此种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手术的过程中,其相应护理方法的选择,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王铭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骨骼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骨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实验室大鼠共54只,依据研究需要将其分为氟组、砷组及氟砷联合组.测定各组的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骨钙素、骨涎蛋白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指标.结果 氟对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骨钙素及骨涎蛋白的主效应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砷对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的主效应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氟砷联合对骨涎蛋白的主效应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可以有效反映氟砷暴露状态下的骨损伤情况,而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则主要反映氟对骨损伤的情况.

    作者:罗开俭;王蕾;张健;董文涛;彭吾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