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钙联用的临床药理作用分析

王剑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阿昔莫司, 药理作用
摘要: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口服调脂药,其功效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有效发挥出来,但疗效和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而在临床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阿昔莫司主要功用是将胆固醇降低,从而实现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提高,但其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也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可见,两组调脂药单独使用临床疗效并不明显,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研究表明,有效联合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钙,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应用的临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程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及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3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继续教育需求方面及需求程度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及护龄护理人员的需求情况.结果 32名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其中文化程度较低及护龄较长者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及护龄较短者,且对医学知识及外语知识的需求程度高,明显高于对其他知识的需求,P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对医学知识和外语知识的需求较高,文化程度较低者的需求相对更高,应针对此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及其他干预.

    作者:王艳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护理2例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好转离院,1例患者死亡,期间无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被感染.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是新发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惠者病死率高,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其传播的有效方法,且有根本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附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5年~2014年我院4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中位年龄65岁,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均健在.CT增强扫描后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上皮性肿瘤,巢团状排列的瘤细胞分布于细胞稀少、疏松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中,肿瘤细胞EMA、CD117、CK18(+),而vimentin和CD1o(-),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胞质嗜酸性肾上皮性肿瘤.掌握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是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苏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患者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惠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采用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韩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效果.方法 选取侵蚀性葡萄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37%(3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7.44% (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素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具有临床指导效果.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方法:95% GTV 66 Gy/30 F,95% CTV 63 Gy/30 F,95% PTV 60 Gy/30 F,同时放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口服(早晚各1次;等于每天总剂量2000mg/m2),服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两组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并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2.3%,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44.1%,两组比较,生存率无显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炎.主要集中在Ⅱ ~川度,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所有治疗患者中,治疗组出现3倒手足综合征.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作对症处理,均顺利放疗结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穿孔出血.治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3例,不影响治疗.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福道;陶洪;张小静;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惠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例(24%)出现焦虑,其余伴发焦虑和抑郁症状,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人格倾向、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很高,为此,医院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淑琴;李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中医针灸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医针灸技术是我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针灸在临床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中效果良好.中医学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经络学说,我国古代人们在长期对疾病治疗的经验中,逐渐开始认识到人体内有气血通路,这个通路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络.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针灸的治疗手段就是从经络开始打通,针灸的治疗效果快、操作方面.

    作者:樊伟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肺癌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按照传统治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体温、WBC、CRP、影像检查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温、WBC、CRP、影像检查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和CRP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总有效率56.41%,治疗组患者显效14例,总有效率82.05%,治疗组的显效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翟中武;杨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的职业风险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风险比较高.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危机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作者:潘玉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比较二者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程度.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的器械准备、消毒隔离质量、仪器设备管理、巡回与护士配合技能等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两组护理人员形象、术中护理综合评分、职业素养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为:对照组85%,观察组96%.根据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可以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在临床实验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中损伤泌尿系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期间收治184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40例妇产科手术中膀胱损伤12例,输尿管损伤7例,尿道损伤4例,发生率分别为0.65%,0.38%,0.22%,经及时正确的修补工作后均获得手术成功.结论 充分准备、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妇产科手术中损伤泌尿系统的三大关键环节.

    作者:敢志惠;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复经颅刺激辅助治疗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强迫症的辅助效.方法 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及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配合真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辅助效果;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永刚;范梦阳;郑双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硝酸甘油组,每组88例.替罗非班组在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组在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比例及收缩压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术中应用IABP、术后ST段回落、轻度出血、LVEF、病死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收缩压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中应用IABP的比例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P<0.05).两组术后ST段回落率、轻度出血率、LVEF、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术治疗AM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慢血流状态,维持血压稳定,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行PC1术治疗的AMI惠者,尤其是合并低血压AMI患者的一个较好选择.

    作者:张杰;宋红星;朱新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脑外伤惠者,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独采取高压氧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高压氧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都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惠者进行GCS(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为(25.6±12.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为(25.7±1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ADL评分为(72.4±14.3),对照组的ADL评分为(58.5±14.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为(6.3±1.3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为(6.4±1.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GCS评分为(8.6±1.4),对照组的GCS评分为(11.7±2.9),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门诊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门诊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手术室治疗的15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切口感染104例患者(感染组),其中1476例未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统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的护理方法.结果 门诊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58%,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证实高龄、手术时间过长、流动人员过多、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无菌操作欠规范是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门诊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无菌操作、抗感染治疗等,加强无菌操作规范,制定合理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控制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指标的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及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间段的66名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及血脂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基础代谢率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hs-CRP高于对照组,而血脂指标则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基础代谢率者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均< 0.05,各个比较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脂指标呈现异常的情况,且上述血液指标的检测结果受患者基础代谢率的影响较大.

    作者:邵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口服对比剂在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口服对比剂在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将所有的患者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0例,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mL阳性对比剂即2%碘伏醇溶液;B中48例,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mL阴性对比剂即温水.结果 口服对比剂MSCT平扫组(A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91.18%,特异度43.75%,阳性预测值77.5%,阴性预测值70%符合率76%;单纯CT平扫组(B组)诊断急性阑尾炎情况患者的敏感度92.59%,特异度38.10%,阳性预测值65.79%,阴性预测值80%,符合率68.75%.两组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没统计学差异(x2=0.64,P=0.42).结论 128排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口服阳性对比剂和口服阴性对比剂这两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栋;王新明;徐文奎;丁峰;史玲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惠者112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待急性期过后,将患者按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情分为对照组和胺碘酮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 胺碘酮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3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86%,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晓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观察系统护理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析系统护理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系统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溃疡痊愈情况、住院时间、止血时间.结果 比较溃疡痊愈情况、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护理用于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护理,促进患者溃疡痊愈,提升止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莲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