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
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兴的手术方式,具有颇多优点,如手术过程中无需开腹,手术切口小,术后仅产生轻度疼痛感,恢复快不留瘢痕等,医师与患者更乐于接受此种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手术的过程中,其相应护理方法的选择,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王铭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淫羊藿总黄酮的抗缺氧药理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20只,建立常规缺氧模型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观察组1、2、3组(C、D、E组),C、D、E三组分别灌注300 mg/kg、600 mg/kg、900 mg/kg的淫羊藿总黄酮,A组、B组灌注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天,行耐氧试验.结果 C组、D组、F组缺氧存活时间、SOD水平、MDA、大脑含水率、肺部含水率与A组、B组差异,C组、F组LD与A组、B组差异,D组缺氧存活时间、SOD、LD、MDA与C组差异,F组SOD水平与C组差异,F组缺氧存活时间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有助于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可能与其抗肺、脑水肿,抑制乳酸形成、缺氧加重恶性循环有关.
作者:刘青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可控因素、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循证分析,指导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凤;吕美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信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铁岭市中心医院的75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程度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评分较低,且其中年龄较低、男性患者、文化程度较高及社会支持程度较高者的评分及≥26分者比例均高于年龄较高、女性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患者,P均< 0.05,各个分类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信心较低,且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程度均是对此类患者治疗信心影响较大的因素.
作者:王宏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认知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对护理满意度也有较大的提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凤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及研究氟化泡沫在儿童龋齿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的240例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则进行氟化泡沫干预,然后将两组幼儿的总龋齿发生率及龋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幼儿干预后1年及2年的总龋齿发生率及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幼儿,P均< 0.05,两组幼儿之间的统计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氟化泡沫在儿童龋齿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口服对比剂在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将所有的患者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0例,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mL阳性对比剂即2%碘伏醇溶液;B中48例,扫描前30 min口服1000mL阴性对比剂即温水.结果 口服对比剂MSCT平扫组(A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91.18%,特异度43.75%,阳性预测值77.5%,阴性预测值70%符合率76%;单纯CT平扫组(B组)诊断急性阑尾炎情况患者的敏感度92.59%,特异度38.10%,阳性预测值65.79%,阴性预测值80%,符合率68.75%.两组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没统计学差异(x2=0.64,P=0.42).结论 128排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口服阳性对比剂和口服阴性对比剂这两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栋;王新明;徐文奎;丁峰;史玲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WLXGX-888型血浆置换机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行407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记录过敏反应发生的情况,给予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407例次治疗中,过敏反应41例次,发生率10.07%,经过积极处理后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中断治疗.结论 严密监测、正确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是确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菊;姜林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合并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病例.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预后效果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嵩;李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护理措施和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61例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肿瘤未复发,术后严重并发症0例.结论 甲状腺肿物患者选择微型腔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安全、更美观、并发症更少等优势,配合干预护理措施,可以使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王宇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兆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成年人水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体会,用于临床辅助治疗.方法 选择成年人水痘患者36例,进行入院情况调查、心理护理、加强护理制度、健康教育、皮疹的护理、发热的护理、药物的管理与使用、并发症预防以及并发症护理等一系类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措施的顺利应用,水痘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临床统计,痊愈22例(61.11%),总有效率91.67%.结论 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努力,减少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与临床痛苦,实践证明,我院制定的临床护理措施完善了护理制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惠关系,得到了患者的好评与肯定,可以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杨姝;李晓红;左淑波;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57 kg.因左肾上极肿瘤拟在全麻下行左肾上极肿瘤切除术.既往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氨苄青霉素过敏史,平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无不良反应.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常规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监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1 mg、丙泊酚120 mg、顺阿曲库铵10 mg诱导后气管插管,插管后生命体征平稳,插管后20 min头孢呋辛钠1.5 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滴,于头孢呋辛钠滴注结束,气管插管后45 min,手术开始,进入腹腔,患者血压剧烈下降,由120/70mm Hg下降至55/30 mm Hg,心率增快,快时120次/分,气道压稍增高,两肺听诊呼吸音清,对称,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患者已补液体乳酸钠林格氏液250mL、羟乙基淀粉500 mL、氯化钠100mL,立即暂停手术,减浅麻醉深度,给予麻黄素10 mg静注,同时加快补液速度,血压无明显好转,再次给予麻黄素10 mg、血压65/40 mm Hg,多巴胺20 mg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血压仅维持在70/40 mm Hg左右,难以恢复正常.
作者:浦明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我儿科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有21例,显效有5例,有效有3例,无效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有10例,显效有8例,有效有5例,无效有8例,总有效率为74.2%.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4).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素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行常规胃镜检查或胃镜下治疗患者共508例,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并记录总麻醉时间;术后随访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进行胃镜检查及治疗,术后随访发生呼吸道感染共53例,发生率10.43%;麻醉时间<15 min组、15~30 min组、麻醉时间>30 min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26%、12.98%、31.94%;60岁以上组、60岁以下组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15.70%、7.74%.结论 无痛胃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存在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操作时间越长呼吸道感染风险越高,呼吸道感染风险与年龄大小及基础病等危险因素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游柳生;翁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与透析配合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经由本院收治的患者,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将单一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血液灌流配合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的程度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肌酐与尿素氮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纽治疗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的为68.1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与透析配合进行治疗相对于单一的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裴文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肺癌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按照传统治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体温、WBC、CRP、影像检查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温、WBC、CRP、影像检查等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和CRP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总有效率56.41%,治疗组患者显效14例,总有效率82.05%,治疗组的显效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翟中武;杨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及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3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继续教育需求方面及需求程度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及护龄护理人员的需求情况.结果 32名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其中文化程度较低及护龄较长者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及护龄较短者,且对医学知识及外语知识的需求程度高,明显高于对其他知识的需求,P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对医学知识和外语知识的需求较高,文化程度较低者的需求相对更高,应针对此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及其他干预.
作者:王艳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惠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例(24%)出现焦虑,其余伴发焦虑和抑郁症状,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人格倾向、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很高,为此,医院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淑琴;李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