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内分泌科护理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作用效果分析

杨文霞

关键词:内分泌科,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应用, 效果
摘要: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质量评分及差错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进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护理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事故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硬式腔镜器械的清洗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近些年来腔镜手术量也逐渐增加,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想要腔镜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洁净的硬式腔镜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硬式腔镜器械清洗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硬式腔镜的清洗还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对腔镜污染物的清洗不够彻底。本文根据硬式腔镜器械的清洗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提高硬式腔镜清洗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申其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通过红篮球抽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品管圈管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90.14±10.65)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70.88±10.42)分,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疲劳感评分为(5.08±1.23)分低于对照组的(11.28±1.56)分(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具有积极应用。

    作者:赵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对公众无偿献血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意愿和需求,为采供血机构制订宣传和招募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针对单位和个人的A、B两种问卷调查表,向该市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12000名个人发放,包括已献过血的和从未献过血的,调查其已往献血的目的或不曾献血的原因及今后的献血意愿。结果大部分已献血单位的目的是“为完成指令性献血任务”,占71.4%;公众个人的献血目的以“为完成单位组织的献血任务”和“为他人奉献爱心、拯救生命”为主,分别占38.5%和37.7%。而许多单位不曾组织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抽不出献血时间”和“献血会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公众个人不曾献血的原因主要是“献血可能影响本人身体健康”和“采血针穿刺时,怕痛”。结论已献过血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大部分仍会继续献血,而从未献过血的单位和个人献血意愿却不强,以观望者居多,有待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

    作者:单明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后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在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该院血透室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改革传统管理模式,重点做好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的血透室收治患者各40例,分别为传统组与改革组,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总结患者满意度及对临床护理管理制度评价。结果传统组出现感染率为7例(17.5%),改革组为1例(2.5%)(P<0.05)。传统组患者对于感染知识宣教、安全防护、卫生消毒意识、定期护理质量监测等护理管理内容评分较低,改革组较高(P<0.05)。传统组患者满意度为77.5%,改革组为92.5%,改革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血透室是主要针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集中场所,此科室由于患者特殊性,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几率较大,通过分析科室存在的高危感染因素从而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大部分患者感染率较低且满意度较高,患者对于护理管理制度评价较高。

    作者:刘峥;谢琼;潘红;张乾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013-2016年某医院放射科个人剂量及防护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监测报告,对该院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常规监测法,对该院127名放射科工作人员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和科室放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分析个人剂量变化情况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结果该院集体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521mSv,集体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46.46 mSv,年均有效剂量范围在0.551~5.853mSv之间,个人年均剂量在2mSv/a以下者为96.71%。个人剂量及科室环境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合格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符合相关规定标准,随着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环境防护效果逐年提升,但仍需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大限度的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为其创作安全工作环境。

    作者:高越;李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该校2014年级实习学生68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人,对照组34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加施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接受的综合教学质量评分、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成绩与对带班老师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接受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培训后理论与操作成绩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王健红;莫新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内分泌科护理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质量评分及差错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进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护理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事故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文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对提升药学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尝试在该院药学部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结合互联网+药学服务理念,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方法2016年1月起,率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尝试推行QCC活动,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通过QCC开展,提升了药学服务的质量。结论在药学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

    作者:彭昊帅;余茜;李广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20例,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和检测时间采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结果肝素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剂检测WBC和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和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标本PLT计数显著低于EDTA-K2抗凝血标本(P<0.05)。25益室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和PLT在30 min、2、4、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益低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剂、温度和检测时间是影响外周血计数的重要因素,外周血细胞计数应该选择EDTA-K2抗凝剂、25益、6h小时内完成检测。

    作者:王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主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该文仅就消化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作者:段婵媛;曲延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消瘤含化丸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显微鉴别对处方中射干、三七、桔梗、白芍、金银花进行了专属鉴别,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进行了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了三七、金银花成分且阴性无干扰。对处方中的玄参进行了含量测定。提高消瘤含化丸质量标准。

    作者:阚朋甲;王巍;孙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微信平台延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微信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延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2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出院后基于微信平台的形式进行延续性的健康教育。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新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分、行为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1,4.816, 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畸形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682,7.015,7.647,6.094, 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形式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掌握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肖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与分析

    本文以食源性疾病作为研究主题,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与分析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世界食源性疾病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以我国的具体情况为准,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并以此作为基础,重点讨论了主动监测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怀监测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作者:宁巧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虚拟实验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的效果。方法在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班级中选出两个实验室,对其中一实验室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调查数据记对比组;另外一个则采取虚拟实验教学,调查数据记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2.37±1.62)分,明显高于对比组(81.22±1.53)分,研究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学习兴趣也高于对比组。结论医学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可以提升学生成绩和兴趣。

    作者:徐博;温娜;安英;赵丽晶;陈;沈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自动报名参与此次研究的54例专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并组成病房管理小组,为医院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非糖尿病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前后对糖尿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前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病房管理小组培训后,患者在饮制控制、坚持运动、健康课程的参与、用药控制和出院指导等就诊达标率,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非糖尿病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前后对糖尿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培训后比培训前有很大的提高。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对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方法该院急诊科从2013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急诊科的护理情况,并在实施分层管理1年后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急诊科在职的护理人员,数量2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5~47岁之间,平均(33.62±6.49)岁。在职称上,主管护师3例,护士17例,护师5例。在学历上,本科15例,大专6例,中专4例。在该次研究中,需要比较在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前后在急诊科中的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在对满意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均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的方法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分。结果在急诊科中实施分层管理后,急诊科中的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均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所有差异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后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科中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手段,可明显提升急诊科中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正常治疗以及身体恢复均有着重要意义,有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颖;李晓英;安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均属于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而脑卒中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康复期间所需时间较多,而且在护理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护理模式效果不明显,而卒中单元护理模式为其提供了新的护理模式。该文主要探讨的是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全文在具体的论述中首先对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康复单元护理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重点分析了康复单元护理管理主要措施方法。

    作者:苏丽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目的:分析该市42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由该院45人组成的现场检查问卷调查小组深入到该市各大医院进行走访调查各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结果该次所调查的42家医院中有40家(95.2豫)医院设有独立的感染科,未单独设立感染科的有2家(4.8豫),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中学历水平为中专和大专的比例为68.7豫,接受过医院感染专业培训人员所占比例为18.4豫。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组织管理结构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提高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对感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指导,对医疗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合理配置管理人员。

    作者:徐真;朱金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在妇产科护理中对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在妇产科护理中对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实验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6.67%,实验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3.75%,实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可以降低妇产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裴浩然;张艳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