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研究

王健红;莫新少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 中医护理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该校2014年级实习学生68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人,对照组34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加施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接受的综合教学质量评分、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成绩与对带班老师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接受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培训后理论与操作成绩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该院精神心理康复中心收治的双相抑郁障碍缓解期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生存质量得分。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9.08±3.07)显著低于对照组(12.54±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可减轻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徐晓飞;孟令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睢宁县粉尘作业者职业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睢宁县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岗期间粉尘作业160例工作人员的职业体检结果。方法选取在岗期间粉尘作业160例工作人员,对其按照新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相关文件来进行体检,观察记录所有人员的体检数据。结果在所有粉尘作业员工中体检发现111人有异常项目,占比约为69.38%,包括心电图异常者约15.63%,血常规异常者约6.25%,尿常规异常者约6.88%,高血压异常者约11.25%,彩超异常者约23.13%,胸片异常者约3.75%;肺功能异常者约2.01%;粉尘作业禁忌证约2.5%。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粉尘作业者应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及其他异常症状并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这对于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而言非常重要。

    作者:周燕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名词多,难以记忆。如何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讲授式教学法、板图授课法、口诀记忆法、直观教学法、解剖操作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方面,谈一些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与体会。

    作者:黄大;吴国运;梁成青;向志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内科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科护理学》是医学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一门专业主干和必修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该文从教育观念陈旧、护理程序游离、教师队伍复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策略过于传统、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和生源质量较差七个方面进行了归因探讨,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作者:崔洪艳;田小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面对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实施了新医改措施,对于目前的医院和医生都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要确保自身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的需求,就需要对现有的服务进行改善,建立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医院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具体含义和重要的意义,进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医院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后提出了新医改背景下有效帮助医院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措施,旨在帮助医院管理部门更好地规划自身蓝图,促进医院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李常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析医学生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已经开展多年。双语教学的目是使用英语或中文来教授医学基本知识、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作者:沈光思;徐又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消瘤含化丸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显微鉴别对处方中射干、三七、桔梗、白芍、金银花进行了专属鉴别,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进行了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了三七、金银花成分且阴性无干扰。对处方中的玄参进行了含量测定。提高消瘤含化丸质量标准。

    作者:阚朋甲;王巍;孙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接收的72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进行护理,首先按照随机序号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终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在干预前患儿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从多方面对患儿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推广和使用。

    作者:闫坤宁;聂翠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调查表,并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2327份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38.72%(901/2327),品种选择合理率37.07%(340/901),给药时机合理率77.03%(694/901),给药疗程合理率69.92%(630/901),抗菌药物品种以β-内酰胺类使用频率高。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晓玲;曹松山;陈海燕;裴保方;陶兴茹;李燕;段彦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湖南某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探析

    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需要和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来应对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需要,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该文对湖南某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优化,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能为其他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作者:黄奕铭;张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体检科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基层医院体检科在加强慢性病管理方面应当遵循及早发现与控制、采取家庭医生或者护士责任制的原则。当前医院体检科中对于慢性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检科在慢性病档案管理上十分混乱、不重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体检科医务人员对慢性病管理缺乏积极性。医院体检科加强健康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是监测患者的健康行为、对体检科内部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定期召开慢性病健康教育例会,将类似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和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每月都要聘请专家学者为慢性病患者讲授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孙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全喉切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院外护理支持

    目的:探讨行全喉切除术后院外护理支持对喉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行全喉切除术治疗的68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院外护理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终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52.85±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26±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P<0.05)。结论对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采取院外护理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家属负担,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某院临床药师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和量化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通过对该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与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建立,为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模式与制度,制定该院临床药学工作标准与量化考核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规范化的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考核管理,不仅使临床药师的工作在病区有序开展,同时也为临床药师量化考核提供了依据。结论药师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励、作用得到体现、社会地位提高,药师得到社会认可前程远大。

    作者:周鹏;孟菲;李学林;李春晓;王奎鹏;管鸽;薛昀;赵熙婷;徐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微信平台延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微信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延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2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出院后基于微信平台的形式进行延续性的健康教育。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新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分、行为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1,4.816, 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畸形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682,7.015,7.647,6.094, 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形式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掌握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肖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20例,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和检测时间采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结果肝素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剂检测WBC和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和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标本PLT计数显著低于EDTA-K2抗凝血标本(P<0.05)。25益室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和PLT在30 min、2、4、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益低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剂、温度和检测时间是影响外周血计数的重要因素,外周血细胞计数应该选择EDTA-K2抗凝剂、25益、6h小时内完成检测。

    作者:王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儿童医院消化科病房层级护理管理方法研究

    在儿童医院的消化科病房,如何改进服务流程、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来促进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现在护理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层级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层级护理模式强调的是分工清晰、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层级护理模式包括组建层级管理体系,完善排班制度,确定质量要求与标准,确定护理质量要求与标准,健全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等。必须重视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生专业知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为临床护理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吕军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内分泌科护理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质量评分及差错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进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护理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事故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文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效果比较调查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2例胆囊疾病患者使用不同术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中腹腔镜组9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91例,使用美国健康观察状况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可知,腹腔镜组的健康观察状况总分、主观状况评分及生理功能状态评分在术后第2周降低不明显,术后第4周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6周即可达到正常水平;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上述各项指标在术后第2周明显降低,术后第6周方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8周才可恢复正常水平;两组各项指标术后第2~6周差异明显,术后第8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相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可较快恢复。

    作者:刘国辉;王健;李婷;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