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刘晓玲;曹松山;陈海燕;裴保方;陶兴茹;李燕;段彦彦

关键词:小儿, 腹股沟疝, 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调查表,并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2327份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38.72%(901/2327),品种选择合理率37.07%(340/901),给药时机合理率77.03%(694/901),给药疗程合理率69.92%(630/901),抗菌药物品种以β-内酰胺类使用频率高。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消解-鉻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花生中的

    目的:为了解花生食用安全性,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花生中的鉻的方法测定样品花生中鉻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花生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波长357.9 nm下,对花生进行测定,塞曼效应作为背景校正。结果用建立的方法,测得10批市售花生中鉻的含量,结果10批花生样品铬含量在0.7089~0.9724 ug/g,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此种方式检查精密度为1.52豫,回收率在98.6豫~102.1豫之间,RSD为2.36豫。结论该次研究使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准确度较高,同时所用试剂少、消解程度完全彻底、耗酸量少、安全、背景值低,能有效对花生中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

    作者:杨林飞;胡迎春;黄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眼视觉健康,主要学习眼科、视光学和视觉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实现眼的健康,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较高的眼保健技术和专业验光配镜技能眼视光技术人员。只有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才能做好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有效课程体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行业需求等内容,才能制订明确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使学校、行业、企业三者实现有效联合。在明确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定位,实现就业,要求做到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主要为了培养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掌握职业资格标准,并建立实训基地。

    作者:邹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的护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主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该文仅就消化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作者:段婵媛;曲延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析医学生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已经开展多年。双语教学的目是使用英语或中文来教授医学基本知识、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作者:沈光思;徐又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微信平台延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微信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延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2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出院后基于微信平台的形式进行延续性的健康教育。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新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分、行为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1,4.816, 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畸形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682,7.015,7.647,6.094, 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形式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掌握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肖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研究分析

    目的:从文献角度探讨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了解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情况。方法利用文献计量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5年有关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论文,从论文的数量、第一作者及单位、地区、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我国有关医院科研档案的论文数量呈增长趋势;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级医疗机构,但是研究的人员和单位比较分散;东部沿海地区发表的论文数量多于中西部省份。结论我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研究呈逐年发展趋势,但是研究的人员和单位比较分散,缺乏核心作者群体和核心单位。我国中西部地区需加强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研究工作。

    作者:张荣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12月上报医院内感染人数及全年使用抗菌药物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上报医院感染患者151例,院内感染率为3.99%。2015年度出院患者3785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8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1%;使用抗菌药物共计10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呋喃类。其中治疗用药174例(93.54%),预防用药12例(6.45%),在药物分级方面,181例均使用非限制性药物,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在186例抗菌药物使用中,部分病例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途径不当及用药疗程不足、病原学送检率过低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抗菌药物例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均符合有关规定,但在用药指征、途径、疗程、病原学送检率低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作者:盛永慧;张晓侠;周海英;高勇;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硬式腔镜器械的清洗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近些年来腔镜手术量也逐渐增加,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想要腔镜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洁净的硬式腔镜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硬式腔镜器械清洗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硬式腔镜的清洗还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对腔镜污染物的清洗不够彻底。本文根据硬式腔镜器械的清洗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提高硬式腔镜清洗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申其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睢宁县粉尘作业者职业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睢宁县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岗期间粉尘作业160例工作人员的职业体检结果。方法选取在岗期间粉尘作业160例工作人员,对其按照新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相关文件来进行体检,观察记录所有人员的体检数据。结果在所有粉尘作业员工中体检发现111人有异常项目,占比约为69.38%,包括心电图异常者约15.63%,血常规异常者约6.25%,尿常规异常者约6.88%,高血压异常者约11.25%,彩超异常者约23.13%,胸片异常者约3.75%;肺功能异常者约2.01%;粉尘作业禁忌证约2.5%。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粉尘作业者应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及其他异常症状并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这对于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而言非常重要。

    作者:周燕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与分析

    本文以食源性疾病作为研究主题,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与分析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世界食源性疾病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以我国的具体情况为准,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并以此作为基础,重点讨论了主动监测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怀监测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作者:宁巧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潜伏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并讨论潜伏梅毒的临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梅毒发病率及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50例潜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对患者展开血清学检测、就诊原因及诊治情况分析。结果经分析得知,女性潜伏梅毒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所有患者血清RPR滴度为1:1~1:128;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RPR阴转率无明显差异(P跃0.05);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IgM阴转率为38.7%,治疗6个月IgM阴转率为18.0%,患者IgM转阴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潜伏梅毒患者施以严格血清学检测评估并由此开展治疗,重视对潜伏患者的追踪检测,对降低临床的潜伏梅毒发病率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

    作者:谢春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名词多,难以记忆。如何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讲授式教学法、板图授课法、口诀记忆法、直观教学法、解剖操作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方面,谈一些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与体会。

    作者:黄大;吴国运;梁成青;向志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该文回顾性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分析临床护士及患者对DM健康教育欠缺的影响,提出从改变健康教育措施、建立专业DM健康教育护士,加强护士沟通能力培养,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改善DM健康教育现状。

    作者:吴小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及保障措施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网络信息化逐渐被应用到多个行业中,而在我国的所有医院中,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化。不过,由于网络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为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进一步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相关措施,构建医院完整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化系统,同时也为医院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吴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300例签约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对300例签约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将300例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患者设为管理组,13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随访管理,管理组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管理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78±15.32) vs (70.32±13.67)],管理后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32±9.32) vs (80.89±7.21)](P<0.05);管理随访12个月前,对照组、管理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2±2.13)mmol/L、(11.24±1.08)mmol/L、(7.99±1.34)%vs(8.6±1.09)mmol/L、(11.3±1.14)mmol/L、(7.86±1.27)%];管理12个月后,对照组、管理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2±1.32)mmol/L、(9.85±2.02)mmol/L、(6.9±1.01)% vs (7.68±1.12)mmol/L、(11.1±1.22)mmol/L、(7.6±1.33)%]。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综述的写作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2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实施了慢性病管理后,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方面控制水平出现的变化。方法将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70例,以随机的方式划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慢性病管理模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的健康管理,然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Alc、FPG与2 hPG指标均较干预之前有明显改善,分别是(6.3±1.7)%、(6.7±1.2)mmol/L、(10.3±2.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HBAlc、FPG与2 hPG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慢性病管理之后,医院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非常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情绪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在控制护士负面情绪方面效果显著,对于促进医护配合和提升手术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通过开展了相应的品管圈管理活动,成立了情绪控制品管圈,从强化领导管理、举行心理讲座、注重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环境和培养沟通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情绪控制管理的实施方法。

    作者:廖盈盈;曾居华;曹芳;单年龄;赵燕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013-2016年某医院放射科个人剂量及防护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监测报告,对该院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常规监测法,对该院127名放射科工作人员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和科室放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分析个人剂量变化情况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结果该院集体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521mSv,集体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46.46 mSv,年均有效剂量范围在0.551~5.853mSv之间,个人年均剂量在2mSv/a以下者为96.71%。个人剂量及科室环境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合格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符合相关规定标准,随着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环境防护效果逐年提升,但仍需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大限度的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为其创作安全工作环境。

    作者:高越;李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