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抗生素联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谢飞;杨静

关键词:超短波, 抗生素, 联合, 盆腔炎
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联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68例作为调查对象,将34例作为观察组,3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炎的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超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

    目的 乙型肝炎是我市患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通过观察学生中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及评价学生在不同时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采取更好的防制对策.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生活经历及习惯、乙型肝炎血清5项指标.结果 调查学生3465例,乙型肝炎HBsAg阳性率为1.09%,乙型肝炎抗-HBc阳性率为6.08%;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81.81%,针对HBsAg的保护率为62.7%,针对抗-HBc的保护率为43.0%.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复杂,往往不能全程接种或接种工作不规范,可能是疫苗保护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保护率较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秋玲;吴修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肺癌化疗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分析及评估肺癌化疗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硬币法分为常规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6,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43/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5/46),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69.6%(32/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4/46),经统计分析,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普及.

    作者:杨金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OCT监测苏为坦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苏为坦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CT检测方法 ,比较应用苏为坦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后的RNFL厚度及眼压值.结果 用药前后RNF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眼压平均值为(25.31±2.81)mm Hg,治疗后眼压平均值为(17.39±2.94)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接受.结论 OCT联合视野计监测苏为坦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为临床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吴娜;赵洁;闫木林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梅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比2组早期梅毒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早期梅毒患者经头孢曲松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76.00%),P<0.05.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接受头孢曲松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郑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某院2013年~2014年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门(急)诊合理使用常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014年我院每月门(急)诊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200张.共计4800张处方,通过处方点评软件系统和人工汇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有关法规、文件、指南及询证医学文献为标准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10张,占处方总数的2.3%,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有:用法用量问题有45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9%(下同),溶媒选择问题34张(30%),配伍禁忌问题12张(10.9%),适应证不适宜8张(7.3%),特殊人群使用不适宜6张(5.5%),其他问题5张(4.5%).结论 我院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常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管理.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观察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采访的方式,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济南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20例,这些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小年龄为36岁,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4.9岁,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为了使其形成对照,要保证年龄、性别等相差不大.在进行治疗时甲组的60例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口服治疗,每次服用30 mg,每天用药2~3次;乙组的60例患者则采用利培酮治疗,每次服用10 mg,每天用药2次.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 并做好记录.结果 治疗结束后,乙组的精神病理评分明显低于甲组,而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甲组的60例首发精神病患者中,有28例出现了不良反应,而乙组的60例患者则有31例出现了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差异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首发精神病的过程中,齐拉西酮与利培酮都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之下,齐拉西酮治愈首发精神病患者的疗效更好一些,很值得医学界推广.

    作者:陈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血管意外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血管意外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需长期静脉输液的20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优质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AS以及SDS评分结果 .结果 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防治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抑郁症合和焦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斯琴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乙状结肠癌肾脏转移1例

    结直肠癌(CRC)远膈脏器常扩散到肝脏和肺部,转移到肾脏非常罕见,可导致预后不良.因此,转移性CRC和肾脏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是极大的挑战.本次报道为1位42岁男性患者,乙状结肠切除术并部分中段直肠切除后局部复发的CRC,因浸润到膀胱也切除了部分膀胱壁.4年后,患者肿瘤在左肾上极复发并行左肾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为6个月.

    作者:邢维山;孔繁勇;王研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了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F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CHF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体力限制、社会关系、心理情绪及疾病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CHF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呼旭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某三甲医院女医护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早期发现女医务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女医务工作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猝死率.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一线工作的239名女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对结果 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39例女医护人员,高脂血症检出率高,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分别为21.76%、20.95%和14.64%,其次是超重12.13%、高血压8.37%、高血糖5.86%和高尿酸1.26%.除了三酰甘油、超重之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检出率增加.结论 各年龄阶段女医务人员均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故干预和预防女医务人员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作者:张桂敏;滕雅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一组进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另一组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实时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月经排出量、排卵期时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情况.结果 经分析可得,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患者相对于进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 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有效率高、妊娠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6例因胸闷胸痛入院,经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天)+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天).研究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60.9%)优于对照组(34.7%),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陶卫萍;李辉;郭艾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本病区诊治的12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63例(未给予心理护理)和研究组65例(应用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AMA评分、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7.83±2.81分)、SDS评分(34.17±4.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璐璐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

    目的 整理我院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治疗方法 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1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未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150例(92.59%),其中未服药86例(57.33%),未按时、按量服药35例(23.33%),未正确选择降压药29例(19.34%).实验组预后良好率92.59%,对比组预后良好率74.07%,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56例(69.13%),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30.87%),对照组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42例(51.85%),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48.16%),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血压长期过高未得到有效控制,该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通过微创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是未来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张彩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51例,不进行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1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3%,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效果显著,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倩;孟祥君;孙硕;刘广义;徐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和肝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 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和肝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从在我院就诊的肝脏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观察组,以患者疾病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同时从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所及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清总胆汁酸和肝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方式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员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比较,观察组中急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内各组患者TBA水平以急性肝炎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血清总胆汁酸和肝功能酶学指标检测的方式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韫晖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薯莨鞣质粗提物体外抗霉菌作用及对人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考查薯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鞣质粗提物的体外抗霉菌等药理作用.方法 经典鉴定方法 鉴定薯莨的化学成分;纸片法考查薯莨鞣质粗提物对大肠杆菌TG1、黑霉、黄曲霉、木霉的作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A2780、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结果 薯莨水溶性成分包括蛋白类、糖类或苷类、鞣质和有机酸等,未检测到生物碱;薯莨鞣质粗提物对大肠杆菌TG1、黑曲霉及木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黑霉没有抑制作用;薯莨鞣质粗提物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刺激作用,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生长没有影响.结论 薯莨鞣质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霉菌活性,对某些肿瘤细胞有刺激作用,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邓先扩;陈明;许义红;张林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ICU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ICU危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综合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之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1.12±0.15)分、(1.43±0.21)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ICU危重症实施综合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黄俏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静疗小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初步分析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治疗(静疗)小组建立对静疗工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静疗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疗护理;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静疗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实施静疗小组管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针使用率为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0%(P<0.05);观察组的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2.20%、1.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0%、10.20%、9.60%(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0%(P<0.05).结论 在静疗护理中开展静疗小组管理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与安全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领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76例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目的 深入分析关于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及护理,研究所选取的76例患者术后康复总有效率为100.00%,护理总满意率为94.74%(72/76),治疗及护理效果达到预期.结论 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关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