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隋丽娜;孟艳杰;金南顺;王芳

关键词:卵巢癌, 护理, 心理
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同时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并总结其以往的临床资料,从而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62例患者中有效5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的62例患者中有效4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2.58%.;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对卵巢癌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分析和细致总结,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需求,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密闭式吸痰法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密闭式吸痰法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重症室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3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韩少杰;樊文婧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探讨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数量均为5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ICU常规化观察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化观察基础上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结果 表明,观察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9例、9例和10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率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在其治疗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荣;马蕊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3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施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5 d内体温恢复率为96.8%,与对照组患儿的74.2%进行对比,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是一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法 .

    作者:张荣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HRSD评分、SF-36评分比较统计没有差异(P>0.05),出院时试验组HRSD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关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几点因素

    目的 探讨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几点因素.方法 结合自己工作20多年来的实践体会,从药品方面和医务人员方面两大因素分析;药品方面因素包括(产地的不同、品种的差异性、贮藏和保养、炮制的规范性、煎煮时间);医务人员方面因素包括(科学的配伍、医务人员的素质).结果 总结出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多种因素.结论 提醒同行必须明确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注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尹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邢俊标主任手针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手针疗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予手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33例,好转20,效差2例.总有效率为96.4%.结论 手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具有方法 安全、操作便捷、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CT和MR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用于诊断脑桥梗死的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脑桥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出48例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分别行CT和M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的结果 .结果 MR诊断出55个脑桥梗死病灶,23个脑软化病灶,CT诊断出44个脑桥梗死病灶,18个脑软化灶;其中MR和CT在脑桥梗死病灶的上部病灶、中部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下部病灶,P<0.05;在脑软化灶上,上部病灶和中部病灶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下部病灶,P<0.05.结论 CT对于上部和中部病灶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疑似有上部和中部病灶的脑桥梗死患者可行CT检查辅助确诊.

    作者:马槐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神经性耳聋治疗中高压氧的辅助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在治疗神经性耳聋患者过程中,辅以高压氧治疗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7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35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一般性药物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一般性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数据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 在治疗神经性耳聋患者过程中,辅以高压氧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立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分析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的视力影响,规范学生的不良用眼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视力水平.方法 对某校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学生的用眼卫生习惯及其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结果 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以及用眼休息的时间、是否经常躺着看书或者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每天做眼保健操的次数都会影响学生的视力水平.结论 规范学生的不良用眼卫生习惯是预防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抽签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治疗.并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67.44%vs 88.3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纤维蛋白质、血浆黏度与血小板聚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P>0.05).结论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使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改善,使纤维蛋白含量、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液黏度有效降低.

    作者:杨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14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760例患者)和对照组(无静脉血栓的640例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下肢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膜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P<0.05),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后,临床治疗有效率92.63%,护理满意满意率94.2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诱发因素较多,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积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具有重要的防治价值.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一个持续而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并且肝纤维化为早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如果损伤因素长期没有得到去除,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必然会诱发肝硬化.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成为阻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之所在.超声作为当前临床为常用的辅助诊断工具,因其清晰度及分辨率高、成像清晰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次研究围绕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当前先进的诊断技术,以为病症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同时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并总结其以往的临床资料,从而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62例患者中有效5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的62例患者中有效4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2.58%.;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对卵巢癌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分析和细致总结,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需求,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

    作者:隋丽娜;孟艳杰;金南顺;王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方法 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5%米诺地尔,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4.0%和64.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雅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拇外翻畸形的治疗进展

    拇外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畸形,早在l8世纪末,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就开始推广,手术方式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Helal等列出了130余种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 ,后来增至200余种,其中大多数手术方式已经逐渐被临床淘汰.然而有些手术方式确实有效,且不断得到改良,日益完善,成为了治疗拇外翻的主流术式.

    作者:赵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尿道狭窄行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尿道狭窄患者,观察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尿道狭窄患者72例.临床选择抽签的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临床选择普通金属尿道探子扩张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的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在扩张后尿流率、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效果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一方面,针对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尿道扩张,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尿管留置,针对患者实施尿道扩张(4~8次)后,患者未表现出附睾炎症状、尿路感染症状、尿道穿破症状以及尿道大出血等系列的并发症.针对所有患者实施7~17个月的随访,患者全部排尿通畅,尿线较粗.结论 针对尿道狭窄患者,临床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实施临床治疗,表现出操作简单以及治疗成功率高等系列优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潘来辉;白栩搏;白杰;刘庆辉;关伟;李馨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的1628例患者为观察目标,对其检测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影响检测结果 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1628例患者检测结果 准确性的因素具体如下:实验前标本准备工作不充足、检验人员的素质与水平较差、血清标本质量不达标、检验操作程序不规范、检验结果 研读不准确等.结论 乙型肝炎两对半应用ELISA法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负责、严谨慎重的工作态度,妥善安排实验前的标准准备工作,规范操作,准确评定检验结果 ,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切实提高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参考.

    作者:王迪;张锦伟;韩亚男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浅谈手术室访视的意义

    目的 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手术患者经过护士访视后生理、心理的改变,探讨访视在手术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589例择期手术患者访视,通过术前、术中、术后访视护理,并在手术后3 d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经过术前访视后对手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了解配合度提高,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术中人性化护理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后访视问卷回收100%.结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更加人性化,要与病房优服接轨,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向患者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使患者减少紧张恐惧及对手术室陌生心理,以佳的生理心理去配合完成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手术室访视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方法 42例TOF患儿经右心室切口(对照组),另42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研究组).结果 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的首选.

    作者:黄小伟;陈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1例巨大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报道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良性肿瘤的25%左右,是一种少见的肝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发病年轻化、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等.我科曾对数十例FNH患者行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目前就1例肝右叶巨大FNH作一报道.

    作者:杨步荣;叶秋文;李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