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娜;赵洁;闫木林

关键词:青光眼, 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小梁切除术,但是观察组于术前给予高渗剂。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患者对比(χ2=10.72,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两组患者对比(χ2=8.29,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实验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患者84例。分别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n=42),骨折内固定术治疗(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治疗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参加锻炼的效果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王秀禹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行动导向教学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和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医学院检验班12级学分分组,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SPSS 22.0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在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学生。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职业能力。

    作者:古小松;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古代医家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总结

    产后缺乳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产后无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产后常见病,西医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祖国医学却有着独特的优势。早在一千年前,古代医书中就有大量关于产后缺乳辨证论治的记载,综述如下。

    作者:于少伟;毕洁亮;郭瑞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医院诊治4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采用静脉质控镇痛,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5例优,4例良,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淑红;史彩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平均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男性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0%、56.00%,女性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96%、43.48%,男性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与女性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艳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在无痛人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无痛人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无痛人流术的122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6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7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0.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无痛人流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胡悦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孕早期空腹血糖联合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评估

    目的:讨论妊娠早期筛查空腹血糖联合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650例来我院建立保健手册做产前检查的孕妇,650例孕妇均于孕10~12周筛查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孕24周行75 g葡萄糖OGTT实验,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者95例作为GDM组,妊娠期非糖尿病555例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650例孕妇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检查空腹血糖联合体质量指数的评估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方便可靠,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发现早期筛查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林璐璐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临床护士实施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培训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职临床护士120名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60名以及对照组60名护士的分组依据为考核方式的不同;观察组: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对照组:传统式考核;通过对比考核优良率以及考核认可度,以突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考核优良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护士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考核认可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护士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护士的在职培训选择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方式进行干预,可以将护士具有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可以将护士的沟通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将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将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凸显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春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3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75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输液风险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留置针脱落、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等风险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孙淑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异位妊娠超声误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超声误诊发生的原因,以总结异位妊娠的超声特点及与其他疾病的超声鉴别要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超声误诊的36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误诊原因。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异位妊娠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9例,非异位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17例。结论超声是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检查,应结合病史及HCG,仔细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杨敏;王玲燕;杨艳红;李晓琴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外痔剥离与内痔结扎术,观察组(55例)采取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11.00±1.52) d少于对照组(18.02±2.41)d,且观察组治愈率96.36%高于对照组76.74%;观察组总并发症25.65%低于对照组79.08%,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对于混合痔疗效显著。

    作者:海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5.47±10.69)mL、(8.52±2.31)d、5.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存活患者的Barthel指数相比于手术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翁向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察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73.7%,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0.5%,两组结果无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类型癫痫患儿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且未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鄂丽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复方木尼孜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黄褐斑患者68例。联合用药组用复方木尼孜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单一用药组用谷胱甘肽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单一用药组高,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H、FSH、E2和MCI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LH、FSH、E2和MCI明显改善,单一用药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和黑素指数,改善临床症状,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张国庆;何瑾亮;曹丽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心得

    目的: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心得进行分享。方法通过介入治疗前的访视与沟通,术中的配合,术后的心理疏导与并发症的重点预防等护理措施,来保障治疗的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结果 PCI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对策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给患者增加的手术风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预后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评估。主观评价标准为患者对医疗护理进行满意度评估,根据满意程度给予1~5分,1分为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客观评价标准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随访康复情况等。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满意度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更科学、高效、节约的护理模式。

    作者:张璐璐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H反射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H反射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30例GBS患者早期的神经电生理资料,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评估H反射在早期GBS的意义,其中H反射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波幅;F波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波幅、出现率;NCV检测内容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远端潜伏期和感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结果30例GBS患者中,H反射异常率66.67%,F波异常率40%,NCV异常率23.33%。H反射异常率高于F波、NC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反射是GBS早期的敏感指标,在进行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时,H反射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邓丽丽;马瑞;石晓静;孙海峰;郭玥;刘文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共120例研究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病患的WHOQOL-BREF评分表可知,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患者的各方面评分值[(44.8±12.3)、(42.9±15.7)、(44.6±15.3)、(45.9±13.6)]明显低于正常人[(88.3±25.4)、(82.5±27.4、80.1±25.9)、(87.5±2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应该包括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环境。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差,医护人员在落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善于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出发考虑问题,帮助患者排忧解难,实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根本目标。

    作者:龚俞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研究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及治疗措施

    骨骼肌损伤是当前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骨骼肌受损患者虽能自主再生,但其易出现纤维化,导致肌肉不完全再生,导致瘢痕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肌肉收缩性降低,引起患者出现再次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骨骼肌损伤后会经历坏死、炎症、再生、纤维化四个阶段,因此,加强对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研究,是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从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出发,总结当前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方法,并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刘明晶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