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喜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功能锻炼操对膝骨关节炎功能恢复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1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63例。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开展常规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
作者:张艳新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索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5.80%低于对照组的19.67%,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行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康志宏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中四手操作技术的护理配合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行根管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第一磨牙病症,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根管治疗中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根管治疗中配合四手操作技术护理配合,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根管充填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中四手操作技术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充填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红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0例掌指骨骨折纳入此研究中,根据其手术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治疗方法分别为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其手指关节活动度优良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5.56%和77.77%,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用时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将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应用到掌指骨骨折治疗中其效果良好,可以将患者的手指关节活动度予以改善。
作者:田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双下肢ASO合并双足压疮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双下肢ASO合并双足压疮老年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对比组行常规护理,分析组行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效果:分析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P<0.05)。满意度比较:分析组总满意度94.29%;对比组总满意度74.29%(P<0.05)。结论给予双下肢ASO合并双足压疮老年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安娜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使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来探讨麻黄碱对脊髓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10);缺血组(B组,n=10)以及治疗组,治疗组以麻黄碱注射液进行处理(C组,n=10),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通过采取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20 min建立脊髓腰尾段缺血模型,在夹闭前10 min注射生理盐水,而C组在缺血模型夹闭前10 min静脉注射麻黄碱8 mg/kg。记录夹闭前、后及再灌注后血浆中的丙二醛(MDA)浓度,同时通过检测再灌注4、8、12、24 h时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比较两组雄性大鼠的血液中的MDA,发现麻黄碱有效降低血液中丙二醛(MDA)浓度,在检测后肢神经功能的测试中也证明了麻黄碱具有保护神经功能做的作用,综合的说,麻黄碱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神经的内环境以及重塑,降低了血液中可能影响神经再生和恢复因子的含量和活性。结论麻黄碱对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涛;李永生;吴晓东;陈晨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临床中护理中的护理要点,并分析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2例泌尿外科患者,给予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2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研究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尿外科患者临床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焦虑情况,并提高泌尿外科患者的生活水平,有效缩短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周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REP、RAPD和PFGE方法在志贺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REP)、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60株志贺菌分子进行分型,并对3种方法加以评估。结果 REP、RAPD和PFGE的分子分型结果显示,采用REP方法,有A、B两型;采用RAPD方法,有A、B、C、D、E、F六型;采用PFGE方法,共有3个亚型,其中,51株可分为A、B、C、D、E五型,其余6株宋内志贺菌为1单独型。结论在3种分子分型方法中,REP对高菌株分辨率差,在区域内菌株分型方面,不具优势;RAPD分辨率高、分型精准,但需花费较长时间;PFGE明显优于前二者,分型效果更为细致,三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但PFGE操作更简便,用时更少,价格更低,而且对于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有较好的病学调查效果。
作者:李琦;姜大栋 刊期: 2016年第36期
总结在心电图临床带教中的体会,提高心电图的带教质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多媒体教学法、病例讨论法、口诀法、循序渐进法及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做好心电图的带教工作。
作者:李红霞;高美雯;黄杏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早期活动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胃乏力的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用时、首次进食用时、肠鸣音恢复用时以及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将早期活动护理应用到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能够降低胃乏力发生率,有助于胃肠功能指标的改善。
作者:高瑞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整复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肠套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X 线下空气灌肠整复术。中药组给予院内制剂中药“活血通腑逐淤汤剂”在超声引导下给予小儿肠套叠整复。比较2组患者肠套叠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min)、肠套叠复发率(%)。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肠套叠复位成功率[(38/40,95%)比(39/40,97.50%),χ2=0.9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肠套叠整复时间大于对照组[(84.35±21.90)min 比(43.16±11.28)min,t =2.983],肠套叠复发率明显减少[(2/40,5.00%)比(8/40,20.00%),χ2=3.0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监视下中药汤剂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疗效与传统X 线下空气灌肠整复相当。与传统X 线下空气灌肠整复比较,超声监视下中药汤剂灌肠治疗时间延长,但其无X 线暴露辐射损伤,且同时具有减少肠套叠复发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建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对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术中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实施术中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76例患者一次手术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5.0%;平均手术时间(22.2±3.4)min,平均住院时间(1.2±0.2)d;术中无患者出现输尿管断裂、撕脱等并发症;结石清除率达到95.0%。结论对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术中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作者:苑守珍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联合131I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联合131I治疗的临床护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治疗后的基础护理、防辐射护理、药物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结果护理后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护理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防辐射依从性高于护理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的患者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程度的减少病灶,提高健康知识知晓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姜芳;林燕;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研究采用西药针对病因联合电针针对症状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了病程短1 d,长的5 d共52例面瘫患者。结果治愈率100%。此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暂、花费少、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更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和负担。结论面瘫越早治疗痊愈的越早,病程越长痊愈的时间也越长,甚至留下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作者:陈霞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比较茴拉西坦、盐酸多奈哌齐与安慰剂三者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茴拉西坦治疗组(35例)、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35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5例),通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三组疗效进行评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测评,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腹泻、睡眠障碍、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茴拉西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评分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茴拉西坦治疗组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两组之间等效/非劣性检验显示,MMSE及ADL评分两组均等效(P<0.05);茴拉西坦治疗组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茴拉西坦能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盐酸多奈哌齐疗效相仿,亦具有相同安全性。
作者:代允义;李志强;赵明;孔羽;马瑜;张建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静脉输液小儿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75,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75,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疼痛程度、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其可作为理想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使用推广。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36期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以6个月~6岁儿童多见。此期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整,皮层较差的分析鉴别和抑制功能可产生广泛化兴奋性冲动,致神经细胞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群发生过度反复的异常放电现象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健康教育是儿科医师开展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可将健康知识传播患儿家长,使之自觉地采取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文献[1-10]和相关医学理论知识,阐述高热惊厥患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如下。
作者:刘吉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2型糖尿病10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程均为21 d,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查血糖、血脂及血流变,治疗组检查双下肢血管多普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文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乳腺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乳腺癌住院患者80例,现将其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由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在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明显有所提高。
作者:马杰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并掌握洁净手术室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方法观察并总结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洁净手术室的管理包括人员、护理、感染控制、维护等多方面。结论洁净手术室的管理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
作者:韩燕;吴晓瑾 刊期: 201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