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安全文化在综合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池俊娣

关键词:护理安全文化, 外科护理, 手术室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文化用于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未提倡和实施的护理安全文化期间的40名外科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半年1560台次的手术室护理缺陷108次当作对照组;提倡及实施护理安全文化期间的40名外科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半年1592台次的手术室护理缺陷45次当作研究组给予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文化运用于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1/52例),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8%(11/52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能缩短患者下床活动与肛门排气等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40例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资料,观察者患者1年生存率为80%,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统计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1年后出现淋巴结转移者3例,占15%,出现吻合口复发者2例,占10%,对照组患者1年后出现淋巴结转移者8例,占40%,出现吻合口复发者6例,占3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庆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了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加强术后的护理,控制疼痛,防止皮肤坏死,预防感染,给予营养的支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笔者认为充分的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护患间的沟通,良好围术期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国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液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指和献血手臂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在采供血过程中护士手指消毒效果尤为重要,必须对护士手指进行有关项目检查,因为在采集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指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输血反应。护士在采血前要对采血手指进行严格清洁消毒。采血后应做好处理工作,否则会影响血液质量,导致功亏一篑。

    作者:张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宁党参切制工艺研究

    目的:对大宁党参的炮制方法进行研究,寻找其佳切制工艺参数,为大宁党参申报地理标志性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醇浸出物含量为检测指标,得出大宁党参的佳切制工艺参数。结果得出大宁党参切制佳工艺参数为浸泡15 min,用水量以没过药材为度,闷润3 h,切短段,50℃干燥。结论大宁党参切制工艺是切实可行的,可以用于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好转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薛建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对照组:单独应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周、4周、8周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评分、普瑞巴林日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4周及8周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后可明显减少试验组普瑞巴林的用量(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可以显著减少普瑞巴林相关不良反应头晕、嗜睡的发生率(P<0.05)。结论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何颖;万成福;宋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钙通道阻滞剂联合硝酸脂类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联合硝酸脂类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6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钙通道阻滞剂联合硝酸脂类的用药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硝酸脂类用药方案,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脂类联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桂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及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以及泮托拉唑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6月在我院选择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加贝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水、腹痛腹胀、白细胞、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许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以及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临床临床疗效,并且能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魏小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普拉克索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多巴丝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ebster评分综合有效率为78.12%,显效率为54.68%,对照组患者的Webster评分综合有效率为51.56%,显效率为23.43%;观察组的合并有抑郁症状HAMD评分综合有效率为87.5%,治愈显效率为59.37%;观察组的合并有抑郁症状HAMD评分综合有效率为37.5%,治愈显效率为26.5%,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抑郁症状等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潘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1男男性行为人群概述男男性行为(MSM)指在男性同性间发生性关系的人,包括男性同性恋者(Gay)、男性双性恋(Bisexuality)、男性卖淫人群(male sex workers,MSW)以及男性进城务工人员、监狱、戒毒所等特殊环境下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人[1]。男男性行为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发生在经历、生活方式、行为和艾滋病感染风险迥异的男性。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据估计有3%~20%的男性在其一生中至少与其他男性有过一次性行为。我国2004年12月曾做过相关调查,认为中国处于性活跃期的男同性恋人群约占同期男性人群的2%~4%[2],据此估算,中国男同性恋者可能要达到500万~1000万人之多。

    作者:徐里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56例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2014年1~4月麻疹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护理。方法收集2014年1~4月156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从年龄、发病季节,发病特征、麻疹疫苗接种史、发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成年患者发病率多,占98.71%,发病季节以2~4月高发;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出疹,多有麻疹黏膜斑,并发症增加。结论麻疹流行季节有向冬末春初推移的趋势,成人麻疹有增多趋势,且不典型性麻疹增多。为控制麻疹疫情,消除院内感染,应加强麻疹防治、护理工作,提高对不典型麻疹的认识。

    作者:李淑兰;邢琳琳;张杰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观察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研究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以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100例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螺旋CT及血管造影表现情况,以上所有患者都通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存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主灶直径>3 cm的56例患者中存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的患者有28例,主灶直径≤3 cm的44例患者中有病灶周围存在微小病灶的患者有14例。结论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广泛的存在于临床中,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指导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作者:刘要先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鼻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在对于鼻部手术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减轻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鼻部手术的患者,患者的数量为40例,时间为1年。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护理手段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了护理完成后均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干预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完成后的疼痛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的疼痛率,在此过程中的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鼻部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情况,在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7±6.81)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4±9.26)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为(16.84±5.60)分,对照组下肢功能评分为(52.36±13.05)分,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廖有快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随访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5.7%,对照组为64.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治疗时间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8.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女性生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兰维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周神经刺激器联合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和神经组织联合使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31例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对照组16例患者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的联合使用,能使血流动力更加平稳,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孟庆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及其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四肢变暖时间、汗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韦忠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的运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且护理满意度(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卢吉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早期经鼻胃插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定期测定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①营养支持患者的血Hb、TP、ALB等指标均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②未发生严重的胃肠并发症;③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全身代谢情况和胃肠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朱海龙;彭海丽;张占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