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维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腹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5)。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速愈合时间,使患者早日出院。
作者:刘正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理念在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按照预防性护理理念进行处理60例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预防性护理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未按预防性护理理念进行处理的60例患者(非预防性护理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治疗效果。结果预防性护理组围手术期病死率5%(3/60)明显低于非预防性护理组18.3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花费三个方面,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显著少于非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96.67%,均显著高于非预防性护理组7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预防性护理理念处理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能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论述性研究康复新液对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论证康复新液在结核辅助化疗上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康复新液对结核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范继伟;吴东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影响,评价其在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B超及病史诊断为NAFLD患者32例,应用乳果糖H2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根据检测结果,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对两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检测。结果①IETM、hs-CRP、TNF-α在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SIBO阳性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二者均与IETM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内毒素血症等机制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伟伟;韩红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妊娠是机体的特殊生理阶段,妊娠期女性各项凝血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血液指标检测特点为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降低,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则显著上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助于分娩后胎盘剥离创面尽快愈合,显著降低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但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DIC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危及母婴安全。临产孕妇产前给予及时有效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掌握其机体凝血状态,为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是保障孕妇预后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作者:谷军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患者以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等5种综合防治手段和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治疗。结果临床验证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素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类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结论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提高药物的治疗质量和效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任春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文化用于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未提倡和实施的护理安全文化期间的40名外科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半年1560台次的手术室护理缺陷108次当作对照组;提倡及实施护理安全文化期间的40名外科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半年1592台次的手术室护理缺陷45次当作研究组给予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文化运用于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池俊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研究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以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100例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螺旋CT及血管造影表现情况,以上所有患者都通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存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主灶直径>3 cm的56例患者中存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的患者有28例,主灶直径≤3 cm的44例患者中有病灶周围存在微小病灶的患者有14例。结论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广泛的存在于临床中,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指导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作者:刘要先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外科近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和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合并不同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 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等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外科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对于促进病情康复进程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霞;于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月我院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10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外科护理中,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袁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大宁党参的炮制方法进行研究,寻找其佳切制工艺参数,为大宁党参申报地理标志性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醇浸出物含量为检测指标,得出大宁党参的佳切制工艺参数。结果得出大宁党参切制佳工艺参数为浸泡15 min,用水量以没过药材为度,闷润3 h,切短段,50℃干燥。结论大宁党参切制工艺是切实可行的,可以用于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7±6.81)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4±9.26)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为(16.84±5.60)分,对照组下肢功能评分为(52.36±13.05)分,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廖有快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儿童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1],30%的患者由食物过敏引起[2]。本文从AD的临床特征、局部及系统治疗入手进行行阐述,使大家充分了解AD并对AD治疗有一些新的认识。
作者:张海波;徐辉;鲁祖清;罗辉宁;王淑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优化学校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鉴别作用、激励作用和监督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遵循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客观准确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质量。
作者:董海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40例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资料,观察者患者1年生存率为80%,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统计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1年后出现淋巴结转移者3例,占15%,出现吻合口复发者2例,占10%,对照组患者1年后出现淋巴结转移者8例,占40%,出现吻合口复发者6例,占3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庆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由于前置胎盘造成产后大出血情况的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患者4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给与患者护理干预治疗,从而更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夏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尾号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血通治疗。结果治疗前、治疗4 d以及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较为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连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神经如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树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好转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薛建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1/52例),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8%(11/52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能缩短患者下床活动与肛门排气等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