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史卫红;周鉴基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尽早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进行评估,以选择佳的治疗策略,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超声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探查方法、超声表现、测量参数、评估手段、诊断阈值等方面,并结合自然史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列举中药注射针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讨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的具体方法。方法选择使用中药注射针剂的患者79例,进行常见反应归纳、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的实施。结果本组患者共79例,经过归纳、预防及护理的顺利实施,显效47例(59.49%),总有效率91.14%。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针剂常见不同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可以增加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信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中心的患者300例,并对患者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调查,其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150例,未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5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实验组,未长期服用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对患者的诊断的结果分析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作用。将诊断出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给药阿司匹林,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1年后对其进行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诊断,在对照组的150例患者中,经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17例,占78.00%;在实验组的150例患者中,经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有100例,占66.67%。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患冠心病的比例上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患冠心病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1年后,症状明显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敬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优势。方法将近年行预防性结肠造瘘和末段回肠造瘘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吻合口或修补口瘘发生率、关瘘方式、关瘘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吻合口或修补口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回肠造瘘组关瘘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结肠造瘘组时间(P<0.05),回肠造瘘组关瘘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结肠造瘘组(P<0.05)。结论在预防性造瘘手术治疗中,末段回肠造瘘相比结肠造瘘具有较多的优势,推荐临床首选。
作者:冯卢;赵煜;蒋忠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护士缓解压力的有效性,为今后护士缓解压力的方法做指导。方法选择我中心护士参加放松训练,每日30 min,经过6个月的放松训练后。结果放松训练后护士精神,情绪,睡眠都得到提高。结论放松训练能够让护士身心都得到放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跟腱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R阳性及手术证实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表现为肌腱纤维的不连续,周边见小低回声(血肿),完全断裂两断端为低回声或无回声。陈旧性表现为局部纤维紊乱、增粗,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结论高频超声能观察跟腱的连续性,显示软组织细微结构,测量两断端距离,对手术定位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程大伟;包霞;陈红菊 刊期: 2015年第25期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2007年确认的由抗NMDA受体抗体介导的可治性新型边缘叶脑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展迅速的神经和精神障碍综合征,包括突出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异常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中口面颌肌张力障碍和中枢性通气不足是该病的相对特征性表现。MRI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脑电图常提示弥漫性的异常,常规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血和脑脊液中的NMDAR亚单位NRl抗体阳性可以明确诊断。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及肿瘤切除反应良好。为更好地认识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等做一综述。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研究我国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方法根据相关的资料以及参考文献,结合国外药学的发展经验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和分析出我国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和前景,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展望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的未来。结果目前临床药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药学的工作重点。结论医院应该重视临床药学的开展,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作者:杨保成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及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3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4例孕产妇术后3 d的血清IL-2及IL-10水平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5、7 d的水平,而血清IL-6、INF-γ及TNF-α水平则高于术前1 d及术后1、5、7 d的水平,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较为明显,波动较大,应注意进行变化的监测及干预。
作者:董海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重症腹部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经验,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的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对其进行精心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其中57例成功治愈,无并发症,其中3例严重休克大出血死亡。结论通过对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进行精心的综合合理,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郭沛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观察共4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患者,疗程48周,结束疗程后对出现抑郁症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对照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9例,抑郁倾向的患者7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3例。心理护理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5例,抑郁倾向的患者4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1例。结论心理护理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玉梅;张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将临床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为治疗组,患者43例,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为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疗程为2周。三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B组(总有效率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总有效率(4.7%)低于B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复发脑膜瘤在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复发脑膜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一时期下的非复发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膜瘤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在肿瘤形状、有无骨质改变以及有无瘤内坏死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但在肿瘤大小、有无硬脑膜胃征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复发脑膜瘤呈现出蘑菇形,且具有瘤内坏死现象,骨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上这些特点可作为针对复发脑膜瘤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标准。
作者:苏宁;马利军;周茂荣;周艳丽;陈国强;何鑫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为各科室提供及时、准确的医学检验数据及信息。方法依据我国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试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从医学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方面开展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质量控制工作能落实于临床检验的整个过程中。结果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也大大减少了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对于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医院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相关控制,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报告,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医疗检验及治疗水平。
作者:赵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6个化疗周期治疗后病情稳定胃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卡培他滨组26例,对照组27例。卡培他滨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组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卡培他滨组白细胞减少13例,血红蛋白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1例,血性腹泻2例,手足综合征8例。肝转移病灶对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反应佳,而肺转移病灶反应差。结论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和全身化疗获得缓解或稳定的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可延长其无疾病进展期和生存期,提高其2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对仅有肝转移病灶的胃癌患者。
作者:陈朝晖;闫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行再程放疗,B组行手术切除,就术后并发症、再放疗不良反应及治疗后随访3年复发率、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施以对比。结果 A组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B组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3年A组的复发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两组随访1、2、3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无病生存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复发率较低,且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山;史卫红;周鉴基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013年住院的26例布氏杆菌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症状护理等措施,并开展保健指导,观察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对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的护理方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布氏杆菌患者实施有计划,有针对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感染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静;杨海云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大多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所出现的免疫反应,都可应用抗病原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应用不当,也会加重病情或促进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糖皮质激素的诊断体系和诊断指南未得到终确立之前,需全面掌握其疗效、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确保其在严重感染和感染休克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玉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以及我国其他城市现存状态。结果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多项解决办法和建议。结论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优化对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文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该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与优越性。方法对我院过去近1年共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两组,服用氨氯地平片的作为观察组(50例),服用硝苯地平片的为对照组(5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测。同时对患者各项身体身体指标进行检查。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压状况都有所稳定,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水平都降至正常值。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发现,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且经卡方检验后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都有面部潮红、头晕恶心等症状发生,但程度较轻且较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结论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都有很好的降血压的作用,但相比之下,氨氯地平的疗效及安全性更高。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可将其纳入首选药的范围。
作者:姜辉道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