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权英丽;付丽双

关键词:奥氮平, 小剂量, 难治性抑郁症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奥氮平,8周一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后的第2、4、6、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判定治疗效果,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28%、28.21%,观察组疗效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及合理用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抑制,环孢素(Cs)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环多肽混合物,作为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由于其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区间存在重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环孢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并加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韦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头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头痛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得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头痛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学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干预,采用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其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加明显,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田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近期CT值变化与急性脑梗死SAS及远期SF-36的关系

    目的:探讨近期CT值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远期“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梗死灶近期4次CT平均值41例10 Hu以上、29例15 Hu以上、23例20 Hu以上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及5个月后SAS、3年后SF-36各维度评分。结果近期内不同CT均值间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梗死灶CT值降低程度越大(CT平均值越低),5个月后SAS越低(P<0.05),3年后SF-36各维度评分越高(P<0.05,P<0.01)。结论近期内CT变化不但为ACI患者治疗提供依据,而且对其焦虑的发生、发展及远期生活质量的程度进行判断。

    作者:赵宏伟;李宝全;赵淑霞;胡天强;李晖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与同期来我院实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有123例,地中海贫血77例,健康血液检验者为对照组。研究分析三组群体的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情况。结果分析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但是RDW指标高于另外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另外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CH、MCV检验结果发现均高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的过程中,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均可以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同时有助于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玉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探讨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对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目的:探讨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FEV1、FEV1/FVC、PEF水平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疗效显著,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康复速度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谢保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展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有超过40万患者死亡,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

    作者:王敏红(综述);陈方满(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微波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微波治疗宫颈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颈炎慢性期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照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宫颈炎症复发率、治疗效果、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蛋白反应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9.0%)明显高于对照组(71.2%),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0.61±2.21)明显高于对照组(1.61±3.48),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5。结论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炎慢性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的106例重症肺炎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比对照组24.53%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多发性骨髓瘤实施环磷酰胺结合VAD方案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实施环磷酰胺结合VAD方案的临床实施可行性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VAD治疗,40例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上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环磷酰胺结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李志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药熏蒸并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熏蒸与超短波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超短波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5%,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行的,达到了提高康复治疗的目的。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8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等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和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马加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药阿胶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目的:对中药阿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极其药理作用展开具体的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2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每组41例,均被给予常规化疗,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中药阿胶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乙组患者在治疗后外周血细胞数的上升程度要显著优于甲组患者,且总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甲组,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在化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阿胶治疗,将能大大改善患者因化疗而诱发的外周血PLT减少症,并刺激血小板的再生功能,提升患者骨髓外的造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杨继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7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合临床观察资料,得出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根据患者病症状态,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治疗方法的有效率。结果67例患者中,保守治疗22(32.84%)例,手术治疗45(67.16%)例,分别为外固定架16(23.88%)例、侧方钉板19(28.36%)例、髓内钉系统10(14.93%)例,每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各有差异,各有利弊。结论对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大,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炳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肿瘤常多发或贴近血管,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心肺功能差,难以手术切除,而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不断进步,但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热消融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不断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就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孟刚;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分析比较X线和螺旋CT平扫对肩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比X线与螺旋CT平扫在肩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 d内进行X线及螺旋CT平扫,患者取仰卧中立位或轻度外旋位,根据X线及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8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中,X线确诊52例,其余病例因不能进行特殊体位摄影及征象不典型而无法确诊。螺旋CT确诊75例,CT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出肩关节间隙增大表现72例,半月影消失表现68例,锁骨远端高于肩缝45例,锁骨上缘与肩缝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者10例,螺旋CT与X线对肩关节脱位具体病情检出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X线平片检查肩关节脱位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的优势,但其检出率难以保证,并且易受拍摄体位限制,螺旋CT对肩关节脱位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肩关节脱位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徐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和外科手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亦越加频繁。近年来,高频电刀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做切割、止血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其原理和使用方法早已被人所熟悉,经多年的发展,使用功能广泛、安全得到了大大提高,本人经多年临床总结提高高频电刀使用安全性供大家分享。

    作者:杨立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浅谈手术室的整体护理

    本文论述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也应该注重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尊重患者的权利,服务于患者。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实现手术全过程整体化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将会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把我们的工作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仰卧位护理组与俯卧位护理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干预后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接受不同体位护理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在舒适度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十分重要,有必要在加强基础护理与观察的同时,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施以良好适宜的体位护理。

    作者:刘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对其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干预,并分析置管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置管时间为14~90 d,平均时间(43±5.19)d,置管14 d后1(1.67%)例导管脱落,置管30 d后6(10.00%)例导管堵塞,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可有效提高置管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目的:了解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血液内科就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37例,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病理及骨髓涂片等检查,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依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治疗进行调整,记录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治疗,贫血患者中症状减轻1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症状减轻9例,均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白细胞减少患者中症状减轻11例,出现感染2例,死亡1例。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三种类型,治疗的基础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同时开展骨髓病理和免疫病理方面的检查十分重要。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