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展望

王敏红(综述);陈方满(审校)

关键词:乳腺癌,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预后判断
摘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有超过40万患者死亡,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68例脑出血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增加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作者:祝孔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异丙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至2013年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82例。临床用药组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联合用药组在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同时给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 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34%,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6.8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冯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和外科手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亦越加频繁。近年来,高频电刀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做切割、止血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其原理和使用方法早已被人所熟悉,经多年的发展,使用功能广泛、安全得到了大大提高,本人经多年临床总结提高高频电刀使用安全性供大家分享。

    作者:杨立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伤寒杂病论》中桂芍配比与“温、补”二法灵活运用关系探讨

    桂枝、白芍二者联用在中《伤寒杂病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桂芍配比功效之应用,随着病邪成因、部位以及轻重程度之区别,所体现“温、补”二法侧重有所不同。桂芍等量配比,温法为要,补法助之。桂枝用量重于白芍者,重在温法,稍显补益。白芍用量重于桂枝者,补法为重,以温助补。通过对张仲景桂芍配比与“温、补”二法之灵活应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究仲景遣方用药之精妙,为临床处方遣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贝贝;李春香;靳红微;陈进成;刘丽;张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的106例重症肺炎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比对照组24.53%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2例,比较两组①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②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Chmorl结节和经骨有无突出。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盘黄韧带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及突出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髓核压迫硬囊膜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C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与临床症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CT某些指标可较好反应患者受累情况。

    作者:刘华娟;袁书堂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的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3.84、5.24, P<0.05)。干预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肝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结论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取全面、综合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的患者32例,观察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止血有效31例,止血失败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96.9%,均无并发症。随访未见子宫双附件出现异常,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有效地保障了产妇的生育功能,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明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肝郁气滞型乳腺癌行消癌顺气汤加减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消癌顺气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癌患者98例,分成两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CAF方案治疗,49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消癌顺气汤,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胸闷胀痛、食少纳呆分、TNF-α水平、IL-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癌顺气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癌可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作者:刘军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研究组抽吸导管+PCI治疗,分析两组血栓积分(TS)、血流分级(TIM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S低于对照组;研究组TIMI3级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吸导管可显著加强AMI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家祥;尚晨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感觉症状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立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对其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干预,并分析置管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置管时间为14~90 d,平均时间(43±5.19)d,置管14 d后1(1.67%)例导管脱落,置管30 d后6(10.00%)例导管堵塞,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可有效提高置管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三维超声C平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应用三维超声C平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二维超声疑为子宫畸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皆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诊断,将二维超声、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结果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对比分析。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0%,而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60.00%;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分型可知,为常见的为不全中隔子宫、完全中隔子宫及弓形子宫。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采取三维超声C平面诊断及分型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结果基本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结果一致,相较于二维超声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奥氮平,8周一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后的第2、4、6、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判定治疗效果,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28%、28.21%,观察组疗效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权英丽;付丽双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4例,采用术前准备,健康宣讲等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而实验组234例则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对干预前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中,超过70分的有222例,占比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例,占比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满意103例,非常满意为115例,总满意度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98例,非常满意76例,总满意度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晶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展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有超过40万患者死亡,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

    作者:王敏红(综述);陈方满(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在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重症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62例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西格列汀联合长效胰岛素组和阿卡波糖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西格列汀组34例,阿卡波糖组28例。结果西格列汀组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阿卡波糖组缩短,西格列汀组的长效胰岛素的终剂量相比阿卡波糖组减少,两组相差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和上感样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有显著优势。

    作者:蒋丽敏;梁琳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药熏蒸并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熏蒸与超短波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超短波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5%,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行的,达到了提高康复治疗的目的。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原急诊患者体温过低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体温过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7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过低患者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疾病治愈率也降低了医疗费用的产生。结论体温过低患者在高原地区,特别是在牧区农牧民也意识到体温过低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早期的预防和处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苏小燕;苏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IUD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方式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经后及经间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留置节育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下腹坠痛症状缓解时间和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节育器留置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方式对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兵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