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燕;苏小萍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的危险因素,促进做好自我防护。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护士出现损害的种类,以及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15名护士受到物理性、化学性、血液、心理压力、暴力伤害等不同程度损害,通过组织学习提高工作积极性,参加各式活动减少心理压力,自身防护职业感染率降低。结论领导、社会通过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加强护士自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儿科护士职业危害。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医院中成药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药品质量。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2013年度我院中成药的不合格药品记录。结果医院中成药存在的问题有:药瓶破损,胶囊破碎,颗粒结块等。结论有效的措施可提高药鼎出售时的质量,可解决不良药品流入患者手中的问题,保证药品的质量是医院药房的根本。
作者:杨劲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在如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医院要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增强科教管理观念对医院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完善的科教管理模式以及薄弱的科教管理力度,都会对促进医院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增强医院的科教管理力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研究其对促进医院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期能为同行业者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者:宋美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1?病例资料患者为20岁女孩,因受凉后发热、咳嗽5 d就诊。体温高39.5℃,无寒战,服用退热药可退,但易反复。咳嗽,咳白色黏痰,偶带血丝。在社区应用头孢哌酮钠3d无效。查体:口腔黏膜可见数个溃疡。颈部双侧可以触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硬,界清,无触痛,移动良好。双肺可以闻及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4×109/L,Hb 90 g/L,Plt 115×109/L。CRP 20 mg/L。肺部CT示:双肺炎症,提示感染可能大。给予加用左氧氟沙星0.5 g ivdrip(静脉滴注)qd(每天1次),患者仍每日发热,并且感憋气,近两天来憋气明显加重,吸氧5 L/min血氧饱和度90%,即转上级医院处理。转上级医院后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61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0 mm Hg;血沉120 mm/h;EBV抗体(-);CMV(-);真菌G实验(-);结核TBspot淋巴细胞(-);ANA 1∶3200(+),均质型;dsDNA(+);补体C3、C4下降;24 h尿蛋白0.1 g,痰培养未回报。胸部CT:肺部炎症,感染可能性大(图1);颈部淋巴结B超:多发淋巴结肿大,皮髓质清,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请风湿科会诊考虑: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肺炎,呼吸衰竭。给予甲强龙500 mg ivdrip qd×3 d,丙种球蛋白10 g ivdrip qd×3 d。冲击结束后改为甲强龙40 mg ivdrip qd,环磷酰胺0.2 g ivdrip qod。患者胸闷憋气好转,查体:双肺未闻及湿啰音。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85 mm Hg,动脉血CO2分压35 mm Hg;血沉90 mm Hg,CRP 8.9 mg/L。痰培养一周回报未见细菌生长。2周后肺CT示炎症吸收(图2)。4周后肺部CT示炎症明显吸收(图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2×109/L,Hb 110g/L,Plt 120×109/L;血沉45 mm/h;CRP 3.8 mg/L。激素改为强的松40 mg qd,环磷酰胺0.2 g ivdrip qod,好转出院。
作者:许朝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药脉络宁、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在30 mL以内的中、小量出血416例,恢复期8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组(治疗组)和能量合剂、脑细胞活化齐组(对照组),各208例分别静滴脉络宁注射液30 mL、刺五加注射液60 mL,每天一次静滴、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影像学改变,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查CT脑出血平均20 d吸收,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5%,治疗后复查CT脑出血平均26 d吸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出血吸收平均提前6 d。结论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期,恢复期(出血量在30 mL以内)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景;荣阳;李兆丰;荣根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的106例重症肺炎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比对照组24.53%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产科大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血肿2例,发热3例,伤口感染1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血肿4例,发热6例,伤口感染2例,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9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合并下直肌嵌顿的眶下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某医院眼科收治的256例合并下直肌嵌顿的眶下壁骨折患者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术前复视情况,及术后通过眼肌功能训练复视恢复情况。结果184例患眼复视消失,63例患者正前方阅读位无复视,周边残留少量复视,9例患者正前方阅读位残留复视。结论对合并下直肌嵌顿的眶下壁骨折患者及时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仝慧娟;吴涛;邱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1例A亚型血液案例极其家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方法选取1例临床医院发现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送至我血站要求做血型鉴定的标本,血型为A亚型的病例及其家系行血液正反定型。结果患者与其兄长的血液ABO定型中,抗-A与抗-B不能凝聚,但抗-AB能够弱凝集。在反定型中,B细胞为强凝集型,与A亚型血液的特点相符合;患者吸收液中A c1、A c2以及A c(标)的结果为2+,放散液中的结果为3+;患者唾液血型物质试验中唾液可见受检者唾液中含有A和H血型物质,当属分泌型。结论在患者家系中,其兄长与患者均为A3亚型血。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只有ABO正反定型均符合才能够确定血型,避免亚型血液的漏检,危害输血的生命安全。
作者:马晓旭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脑转移性肿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替莫唑胺是新一代的烷化剂,具有透过血脑屏障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尝试在脑转移性肿瘤上使用替莫唑胺治疗亦得到肯定疗效,替莫唑胺与其他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本文就国内外使用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燕(综述);赵善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对其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干预,并分析置管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3.33%,置管时间为14~90 d,平均时间(43±5.19)d,置管14 d后1(1.67%)例导管脱落,置管30 d后6(10.00%)例导管堵塞,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和护理可有效提高置管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抑制,环孢素(Cs)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环多肽混合物,作为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由于其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区间存在重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环孢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并加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韦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名护士是否具有扎实的基础操作水平的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常有部分小儿因肥胖、脱水、发热、冬季寒冷等原因造成血管收缩,变脆、塌陷或不易寻找而影响穿刺的成功,造成治疗、抢救困难。根据我在输液室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将几种小儿疑难血管的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做简单介绍。
作者:王倩亭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比X线与螺旋CT平扫在肩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 d内进行X线及螺旋CT平扫,患者取仰卧中立位或轻度外旋位,根据X线及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8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中,X线确诊52例,其余病例因不能进行特殊体位摄影及征象不典型而无法确诊。螺旋CT确诊75例,CT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出肩关节间隙增大表现72例,半月影消失表现68例,锁骨远端高于肩缝45例,锁骨上缘与肩缝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者10例,螺旋CT与X线对肩关节脱位具体病情检出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X线平片检查肩关节脱位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的优势,但其检出率难以保证,并且易受拍摄体位限制,螺旋CT对肩关节脱位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肩关节脱位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徐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应用盆底三维超声对未育和晚孕期女性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盆膈裂孔(pelvic hiatus,PH)形态、结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未育和晚孕期正常女性各50例,采用三维超声探头经会阴部进行探测,横断面上取耻骨联合内下缘和肛管直肠连接部平面,分别在静止期、张力期、缩肛期获得盆底三维超声重建声像图,观察PH的形态大小、结构,测量PH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结果未育女性的PH形态呈“菱形”,结构完整紧凑,两侧耻骨内脏肌对称且连续性好,PH内器官沿中轴线从前至后依次排列尿道、阴道、直肠。晚孕期女性的PH形态为“类椭圆形”,不同应力状态下前后径、左右径、面积较未育组明显增大,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盆膈裂孔中轴线偏移。两组盆底器官不同程度在缩肛期向头腹侧方向移动,张力期向足侧运动移动。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能全面动态观察女性盆底的形态学及结构改变,为盆底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奠定了基础,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段学慧;应涛;邱娅;刘艳梅;邓志兰;许婷;杜丽斯纳;玉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肿瘤常多发或贴近血管,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心肺功能差,难以手术切除,而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不断进步,但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热消融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手段不断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当中,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就热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孟刚;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重症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62例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西格列汀联合长效胰岛素组和阿卡波糖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西格列汀组34例,阿卡波糖组28例。结果西格列汀组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阿卡波糖组缩短,西格列汀组的长效胰岛素的终剂量相比阿卡波糖组减少,两组相差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和上感样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有显著优势。
作者:蒋丽敏;梁琳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通过5S管理法改进中心药房医嘱调剂存在的问题。方法分析我院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5S管理法进行改进。结果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剂在调剂时间、出错率及损耗率上都较改善前明显降低。结论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配5S管理法才能降低调剂差错、提高调剂效率及降低药品损耗。
作者:曹寅;吴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有超过40万患者死亡,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
作者:王敏红(综述);陈方满(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健康教育对胰腺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胰腺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模式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护理,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76.9%,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0.8%,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背景下,其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护理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为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华东育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