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作用探讨

尹亭斌;潘昌杰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下肢动脉疾病, 血管成像, 诊断
摘要: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并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包括的内容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高级血管分析及曲面重建等。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将股动脉、髂内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及胫腓动脉分支和主干显现出来。其中有65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及狭窄的情况,5例为动脉瘤,6例为下肢搭桥术,2例为动脉血栓,1例为大动脉炎,1例为动静脉瘘,3例为夹层,5例为正常表现。并应用DSA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经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下肢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结论在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健康和急性生理性状况评分(APACHEⅡ)、生活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7.2±3.1)分,低于对照组的(9.9±2.8)分;观察组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82.1±7.3)分,高于对照组的(57.9±3.3)分,观察组量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现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丛丽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末评价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缺损情况,观测指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MMSE评分、HAM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MMSE评分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静;宁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手术后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进行护理后的抑郁状态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韩莉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孕妇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治疗的182例孕妇贫血患者为贫血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无名指末梢外周血液,运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查血常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结果大细胞性贫血组的孕妇MCH、MCV均高于健康组(P<0.05),Hb与RBC数均低于健康组(P<0.05);小细胞性贫血组的孕妇MCV、MCH、Hb和MCHC指标均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医师根据血常规检验报告,分析孕妇的贫血程度和类型,便于及时予以临床指导和治疗,可有效预防孕产期的多种疾病,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石俊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目的:分析在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策略。方法对于目前我国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策略的研究,分析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结果目前我国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为危机管理相关机制较少,没有应急以及预警的系统,同时在危机公关、法律医师等方面也显得较为缺乏。结论针对我国目前在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我国的实际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效果,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的管理效果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会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患者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疗程14d,观察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也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5.7%,优于对照组72.5%(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能显著地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患者的血脂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

    作者:杜青;顾宝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结合个性化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在其治疗的早期阶段实施常规化的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并无明显效果,改为中西结合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中西结合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前后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施中西结合个性化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减少,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中西结合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探讨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资料中,收治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患者26例,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进流质饮食者4例,可进半流食者5例,可进软食者7例,可进普食者10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明显改善,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春晓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舒适护理在鼻窦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鼻窦炎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后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共计接诊鼻窦炎患者1310例,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方案可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610例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700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0.49%和95.71%,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舒适护理措施可以使得患者能够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所以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高小晴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为归纳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老年性脑梗护理中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深讨。方法选取老年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前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后者在常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以6个月作为观察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身体康复状况,极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满意度为97.5%。且观察组在FMA、ADL上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疗效,对增进护患关系也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手术护理配合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作用

    围术期感染对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手术部位感染(SSIs)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SSIs是常见的围术期感染,占所有手术患者感染的38%,占所有医院感染的14%~16%。医院感染其中70%为切口感染,30%为器官或外腔隙感染。尽管预防SSIs需要相关科室配合,但手术护理配合的影响更大,只是这一影响力常常被低估。应该说,随着对医疗安全的重视,制度与流程的细化落实,不良事件的有效防范,手术室内外源性感染率已大大降低,但从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一些观念需要更新,一些做法应该改善。本文就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围术期保温、高氧治疗三个方面强调护理人员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作用。手术安全规程也会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手术团队成员间的交流,进而降低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们作为手术护理人员,应该树立起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从而降低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快速镶牙修复与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的危害探讨

    目的:对快速镶牙修复与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的危害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口腔修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快速镶牙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使用烤瓷牙进行修复,对两组患者的牙周危害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周危害发生率为22.5%,对照组为72.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牙修复效果优于快速镶牙,对牙周危害较少,应用广泛。

    作者:高翠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的比较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分析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16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HPIgG水平,并以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CHD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36.8%, P<0.05);冠心病各亚组间HPIg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PIgG与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各血脂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HP慢性感染参与了各型CHD的共同发病机制,可能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炜;孙丹丹;孙秀芳;王倩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达英-35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达英-35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46例功血患者随机分成D组、B组,各73例,分别采用达英-35与补佳乐治疗。结果D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D组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情况高于B组,D组出血控制与完全止血时间短于B组,各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2.33%低于B组34.25%。结论达英-35治疗功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柯冬云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护理临床带教的体会

    目的:提高五官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名五官科护生、新生进行思想、技术、心理能力培养。结果新生经过2~6个月临床培训后对五官科护理技术掌握良好,品德高尚,心理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临床专科实习是护士成长重要阶段,对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五官科的专业性较强,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选择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

    作者:秦悦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额部小切口除皱联合弹力线中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额部小切口除皱联合弹力线中面部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51例接受额部小切口除皱联合弹力线中面部提升术的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效果。结果51例就诊者除皱总有效率为98.0%,且并未出现脱发、感染等并发症。就诊者额纹、眉间纹明显减轻,中面部松垂的组织显著提升,面部老化显现改善明显;3例患者出现头皮轻微麻木,2例患者面部出现淤血,1~2周头皮麻木及面部淤血者均恢复正常。结论额部小切口除皱联合弹力线中面部提升术,操作简便,美容效果显著,是一种综合性的面部年轻化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高翔;路玮;孙一凡;蔚鹏;孙晶;谷明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近年来收治急、重、危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争取时间配合医师进行急救,抢救患者生命并注重急性期病情观察及恢复期护理,尽可能缩短确诊至治疗时间,减少继发性脑干损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结果通过多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争取时间抢救及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在病程不同阶段分别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减少并发症。使其进入康复阶段,并重视康复期教育和胶体功能锻炼,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加强专科护理,仔细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和康复锻炼方案,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晓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的过敏性实验研究

    目的:盐酸戊乙奎醚临床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和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文中评价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的过敏性。方法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过敏性反应。

    作者:顾蕾蕾;刘晶;乔红群;秦欣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2014年某院药物咨询工作的实践与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咨询工作的实践并分析,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收集2014年药物咨询835例,按照咨询人员的构成、药物咨询的内容及咨询药物的类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35例药物咨询中,医务人员咨询345例,患者(或家属)490例。药物用法用量的占总人次的37.00%,药物的用法用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改善了医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障了患者更加合理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患者出血次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李健;王鑫;党元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