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许宝珍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用阿司匹林实施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强化抗血小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情况、心肌梗死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丹红注射液的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动物神经、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方法将生物技能试验系统和针型电极、张力换能器以及压力换能器进行连接,测量犬股动脉血压、心电图以及呼吸等在丹红注射液给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静脉给药2.4 g的丹红注射液,30 min后,就会降低麻醉犬的收缩压,但是舒张压等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丹红注射液剂量为调整到1.2 g时,任何时间段都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犬有明显的降低收缩压作用,其作用和丹红注射液的剂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对犬的呼吸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康传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替比夫定序贯治疗聚乙二醇α-2a应用24周应答不佳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应答不佳序贯替比夫定(LD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阳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9例HBeAg阳性CHB治疗24周应用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9例)给予联合ADV 10毫克/次;治疗组(60例)给予转换LDT 600mg/次。二者均为1次/天,睡前服用。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安全情况。结果治疗组第24周和第48周时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明显优于第24周时(P<0.01)。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检测不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119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在聚乙二醇α-2a应答不佳序贯治疗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作者:任姣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缩素静滴或宫体、肌内注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0/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无效5.00%(2/40),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有意识的加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借鉴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国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儿童肺炎的护理体会

    肺炎是儿童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各种不同病原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儿童肺炎一般发病急、变化快,有可能快速发展为重症肺炎,严重时可能危机患儿生命,同时鉴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护理工作肺炎患儿的治愈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211例小儿肺炎护理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方法,归纳儿童肺炎的典型护理要点,具体包括体温监控、呼吸道通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保持室内空气畅通、温度适宜等措施,能有效减轻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211例肺炎患儿全部康复出院。

    作者:张铁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雾凇消毒液杀菌性能试验的观察

    目的:分析雾凇消毒剂的杀菌性能。方法采用载体定量实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观察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结果采用40 mg/L消毒液消毒,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杀菌作用5 min,平均杀菌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物体表面现场消毒10 min杀灭对数值为1.32,物体表面大残留量在3.26 mg/kg,小于国家规定指标,说明消毒液杀菌安全性高。结论雾凇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曾亚仑;庞凤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配合鼻窦镜手术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配合鼻窦镜手术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实施鼻内镜手术100例,在全麻复苏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对呼吸道管理进行强化、让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保持稳定、对躁动进行有效预防以及镇痛处理等。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全部100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都达到了出恢复室的标准,1例患者因为烦躁而反复给予镇静剂后,导致其苏醒时间延长带管送到重症监护室。结论对鼻窦镜手术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让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秀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对比研究

    麻醉药物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药品,现有的麻醉药物种类众多,用法不尽相同,国家对麻醉药物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多数麻醉药物在连续大剂量使用后均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瘾癖形成,故而明确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不同麻醉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作者:张双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分析

    目的: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就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手术配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手术时间与文献资料相比也有一定的降低,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术配合要点分析,对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作者:解仙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40例探讨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抗生素药物后产生神经精神症状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1周内出现思维混乱、兴奋、语无伦次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经过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39例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完全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临床中造成血液透析患者产生药物性脑病的因素较多,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选用一般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虫胶囊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虫胶囊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结合早期康复从而达到增强大脑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该方法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萧峰;单振洲;魏志祥;杨艳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500例患病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考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方法对5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在调查其性别、年龄、骨折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合并神经损伤的分级情况等。结果近10年内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生趋势比较平稳,男女性别比为1∶0.8,31~40岁年龄范围为病例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患病数量呈下降趋势,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为主,骨折分型主要以单节段骨折为主,ASIA分级以B级为主。结论深入调查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是提高其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饶放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复发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不会对喉返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光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病例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年度监测上报的药品不良进行分析。结果在2013年16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静脉给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营养类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监护,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成艳;张满娣;代维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20例护理

    目的:讨论并研究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20例病患护理方法。方法集中20例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并对其诊治手段以及观察护理进行反思性回顾,当中采取颅内开颅手术的有12例,对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减压的有4例。结果20例病患中有16例得到存活下来,且身体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恢复,剩下4例死亡。结论颅内血肿如果合并外伤性脑梗死,将会造成病患病情加深,并对患者的生活总质量产生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进行密切和谨慎的护理以及观察,有助于疾病治愈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李金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8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一般治疗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肝、对症、支持治疗,恩替卡韦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72.50%(29/40)和70.00%(28/40),均高于一般治疗组45.00%(18/40)和47.50%(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恩替卡韦组的总有效率65.00%(26/40)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35.0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亿慧;李昆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医院的感染危险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感染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有紧密联系。结论强化病房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基础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

    作者:姜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和我国医用器材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对医用高值耗材模式进行简析入手,对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的完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作者:梁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平均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7.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9%,对照组复发率为37.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魏秀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需要使用跨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由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的优于跨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凡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心理护理的实施作用探讨

    目的: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实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280例体检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80例体检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检之前,为体检者方法调查问卷,对体检者心理沟通需求进行了解,并且结合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的护理措施,对同组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结束以后,进行调查问卷的方法,总结结果。结果280例体检者的心理沟通需求很强,具体情况为:90.21%体检者存在采血后叮嘱注意事项的需求,94.56%采血者有静脉采血过程中给予贴心关爱的需求,97.12%采血者有静脉采血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教的需求。通过进一步调查,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以后,体检者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对体检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满足体检者的心理需求,从本质上将体检者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缓解,进而提升体检者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夏秀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