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1-8194
  • 国内刊号:11-4856/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0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2015年36期文献
  • 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元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元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侧结元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有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声音嘶哑的现象,经治疗后痊愈,且未出现后遗症;这60例患者均在术后长期口服甲状腺素,均未发生甲状腺素缺乏的情况。结论对于年龄>45岁,且双侧甲状腺处伴有较多的肿大结节(直径>25 mm)的患者,应给予患者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应谨慎操作,防止损伤喉返神经等重要神经和周围组织血管。

    作者:王刚;潘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需要使用跨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由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的优于跨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凡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后踝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220例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2例患者实施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的118例患者实施后踝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在12~16个月,平均为13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8~12周,平均为10周;对照组患者为10~14周,平均为12周;后一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Philli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后踝固定治疗的临床功能恢复较快,选择正确的固定方法以及准确判断骨折类型有助于提升复位质量及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泽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40例探讨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抗生素药物后产生神经精神症状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1周内出现思维混乱、兴奋、语无伦次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经过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39例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完全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临床中造成血液透析患者产生药物性脑病的因素较多,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治疗药物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产后出血患者经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经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血方法行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 h后出血量和平均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其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目的,对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及促进患者产后快速康复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晓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复发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不会对喉返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光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缩素静滴或宫体、肌内注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0/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无效5.00%(2/40),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有意识的加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借鉴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国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以免临床误诊及漏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病历研究方法,对2014年误诊的9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初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胃炎、贫血、低血糖等,患者后诊断为:2例为空泡蝶鞍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7例为席汉氏综合征。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容易被误诊,因此诊断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以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8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一般治疗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肝、对症、支持治疗,恩替卡韦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72.50%(29/40)和70.00%(28/40),均高于一般治疗组45.00%(18/40)和47.50%(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恩替卡韦组的总有效率65.00%(26/40)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35.0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亿慧;李昆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枸地氯雷他定治疗)与对照组(氯雷他定片治疗),各25例;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的72.00%,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及促进风团消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兵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平均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7.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9%,对照组复发率为37.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魏秀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子宫动脉结扎和宫腔填纱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结扎结合宫腔填纱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在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实施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选取80例,依照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结合宫腔填纱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处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处理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处理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结合宫腔填纱处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测在早期妊娠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及探讨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测在早期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的820例早期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均采用超声进行NT检查,然后将其中NT≥3.0 mm者及<3.0 mm者的发育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820例早期妊娠者中NT检查≥3.0 mm者34例,NT检查<3.0 mm者786例,NT≥3.0 mm者的发育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3.0 mm者,P<0.05,且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87%、41.18%、93.33%及97.51%。结论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测在早期妊娠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检出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的肝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肝癌,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超声血管造影和多螺旋CT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变化情况,以增强CT扫描的结果作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与增强CT扫描的影像学征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经增强CT扫描可见,治疗后部分缓解18例,稳定16例,进展2例,影像学图像上可见,肿瘤病灶内有低回声区出现,且经增强扫描,病灶的增强程度、范围显著缩小。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则可见治疗前的肿块呈中央性弥漫性增强,病灶血供丰富,治疗后肿块虽然仍有弥漫性增强的表现,但是造影后显示充盈缺损区的范围显著扩大,血供下降。结论肝癌患者在行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前后,可以选择超声血管造影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区域的微循环情况进行分析,对肿瘤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价,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陈艳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对血浆脑钠肽变化(BN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病变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方法将4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不稳定心绞痛,B组为ST抬高心肌梗死,C组为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另外选取18例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血浆BNP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 A、B、C三组的BNP水平按A、C、B组明显递增,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每两组间比较均P<0.01。结论血浆BNP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一个参考依据,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有关。

    作者:黄秀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1.1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鲁叶弘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500例患病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考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方法对5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在调查其性别、年龄、骨折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合并神经损伤的分级情况等。结果近10年内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生趋势比较平稳,男女性别比为1∶0.8,31~40岁年龄范围为病例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患病数量呈下降趋势,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为主,骨折分型主要以单节段骨折为主,ASIA分级以B级为主。结论深入调查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是提高其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饶放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5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换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磨痂术进行临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植皮率、换药次数、瘢痕增长率等指标的对比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其可有效缩短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植皮率以及换药次数,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有效减少瘢痕,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宇博;党连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分析

    目的: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就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手术配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手术时间与文献资料相比也有一定的降低,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术配合要点分析,对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作者:解仙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病例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年度监测上报的药品不良进行分析。结果在2013年16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静脉给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营养类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监护,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成艳;张满娣;代维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1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抑制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无痛18例(20.2%),轻度疼痛53例(59.6%),中度疼痛18例(20.2%),无重度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即可及拔管后5、10、20 min的OAA/S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良好确保疼痛抑制效果,并且在术后镇静程度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吴国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76例。对照组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手段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80%(61/76),治疗组有效治疗率为97.5%(74/76)。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红细胞比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分压以及症状改善情况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提高,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血压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均值。结果观察组S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162±14)mm Hg、(143±16)mm Hg、(148±15)mm Hg,对照组分别是(126±14)mm Hg、(109±12)mm Hg、(119±13)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76±12)mm Hg、(74±10)mm Hg、(74±9)mm Hg,对照组分别是(77±12)mm Hg、(77±10)mm Hg、(71±10)mm Hg,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的昼夜节律分别是(0.04±9)mm Hg、(0.05±14)mm Hg,对照组分别是(0.11±11)mm Hg、(0.12±16)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且到夜间显著下降,其昼夜节律较小,甚至有可能消失。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用阿司匹林实施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强化抗血小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情况、心肌梗死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疗效。

    作者:许宝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都选择抗体ER、PR、C-erbB-2、CK5/6、S-100及P63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结果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3例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癌部分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CK5/6、S-100及P63均阴性。结论乳腺小管癌有特殊的镜下特征,容易误诊,诊断中免疫组化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阿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56例观察组和56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止血时间比参照组快。两组差异明显。结论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郭玉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替比夫定序贯治疗聚乙二醇α-2a应用24周应答不佳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应答不佳序贯替比夫定(LD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阳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9例HBeAg阳性CHB治疗24周应用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9例)给予联合ADV 10毫克/次;治疗组(60例)给予转换LDT 600mg/次。二者均为1次/天,睡前服用。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安全情况。结果治疗组第24周和第48周时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明显优于第24周时(P<0.01)。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检测不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119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在聚乙二醇α-2a应答不佳序贯治疗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作者:任姣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针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对患者分别行以阿立哌唑以及利培酮治疗所具备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究,并总结其是否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200例,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1组和2组两组,对1组患者行以阿立哌唑治疗,对2组患者则行以利培酮治疗,分析患者的PANSS值(阳性阴性症状量表)、WAISRC值(韦氏成人智力表)以及认知功能(CMS量表)等。结果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基本相似,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在智力和认知功能上,2组的患者效果更佳理想,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对患者以阿立哌唑的效果比起利培酮的效果来说更加理想,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总体智力水平等。

    作者:商月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X线、CT和MR影像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50例,分别对患者的左、右腕进行X线、CT和MR冠状面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对比X线平片、CT和MR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作用。结果50例患者经X线、CT和MR三种方式的检查共计100腕关节,三种检查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关节病变的检查,CT和MR的检查效果要比X线的效果好,MR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对不同时期的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患者的诊断更准确,在临床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张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40例,其中1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Ⅰ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Ⅱ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1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并分析Ⅱ组三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者,且Ⅱ组患三项指标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三项指标以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高,与其他两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作为反映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理想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临床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α-硫辛酸、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硫辛酸组)、B组(口服贝前列腺素钠)、C组(口服甲钴胺)、AB组(口服硫辛酸联用贝前列腺素钠)、BC组(口服贝前列腺素钠联用甲钴胺)、AC组(口服硫辛酸联用甲钴胺),对比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BC组、A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C组;A组、B组、C组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AB组、BC组、AC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结论α-硫辛酸、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纯用药。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胃炎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胃炎的6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低于循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6.67%低于循证组护理满意度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中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术后予以围术期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比率、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越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行围术期护理可以使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儿童肺炎的护理体会

    肺炎是儿童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各种不同病原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儿童肺炎一般发病急、变化快,有可能快速发展为重症肺炎,严重时可能危机患儿生命,同时鉴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护理工作肺炎患儿的治愈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211例小儿肺炎护理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方法,归纳儿童肺炎的典型护理要点,具体包括体温监控、呼吸道通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保持室内空气畅通、温度适宜等措施,能有效减轻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211例肺炎患儿全部康复出院。

    作者:张铁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进行探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期间,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44.26±10.09)分和(10.37±5.2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67.11±10.62)分和(15.75±5.6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宋洁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手术治疗9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研究组46例手术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对对照组46例手术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研究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改善情况较好,依从性较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应予以重视。

    作者: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3.1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40.91%,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两组护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骨折早日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美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护理进行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支气管哮喘组)38例和观察组(细致化护理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则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对疾病的防控作用突出。

    作者:孙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配合鼻窦镜手术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配合鼻窦镜手术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实施鼻内镜手术100例,在全麻复苏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对呼吸道管理进行强化、让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保持稳定、对躁动进行有效预防以及镇痛处理等。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全部100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都达到了出恢复室的标准,1例患者因为烦躁而反复给予镇静剂后,导致其苏醒时间延长带管送到重症监护室。结论对鼻窦镜手术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让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秀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心理护理的实施作用探讨

    目的: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实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280例体检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80例体检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检之前,为体检者方法调查问卷,对体检者心理沟通需求进行了解,并且结合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的护理措施,对同组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结束以后,进行调查问卷的方法,总结结果。结果280例体检者的心理沟通需求很强,具体情况为:90.21%体检者存在采血后叮嘱注意事项的需求,94.56%采血者有静脉采血过程中给予贴心关爱的需求,97.12%采血者有静脉采血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教的需求。通过进一步调查,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以后,体检者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对体检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满足体检者的心理需求,从本质上将体检者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缓解,进而提升体检者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夏秀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医院的感染危险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感染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有紧密联系。结论强化病房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基础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

    作者:姜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中可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赵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公立三甲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公立三甲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以人为本,关怀生命价值,在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诊疗、营养、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用其知识、Barthel指数评分、能力资源和技巧,为老人提供全方位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结果老人在享受群体生活、消除孤独感的同时,得到具备专业优势的治疗、护理、康复、营养、文化、情感等专科支持,身心处于佳状态,有效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安享晚年。结论构建社会和谐养老,能减轻老人和家庭后顾之忧,节约国家医药资源,提高老人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爱华;于杰;夏绣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影响

    目的:评价对滴虫性阴道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2014年期间的100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分别为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92例患者治愈,8例好转。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滴虫性阴道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何贞;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护理策略,在保证预后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共65例进行卵巢保留的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本次宫颈癌患者65例经过卵巢保留围术期的护理,治愈38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77%。结论加强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实践证明,本次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可行性强且操作方便,使患者术后较快地恢复了自信,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和保持.

    作者:阮冬梅;王娟;韩秀娟;许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目的:针对临床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对所应用的护理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该病患者30例,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术后3 d内均出院,加以12个月的跟踪随访,效果比较理想。结论临床当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后加以行护理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于庆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20例护理

    目的:讨论并研究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20例病患护理方法。方法集中20例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并对其诊治手段以及观察护理进行反思性回顾,当中采取颅内开颅手术的有12例,对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减压的有4例。结果20例病患中有16例得到存活下来,且身体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恢复,剩下4例死亡。结论颅内血肿如果合并外伤性脑梗死,将会造成病患病情加深,并对患者的生活总质量产生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进行密切和谨慎的护理以及观察,有助于疾病治愈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李金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丹红注射液对上肢骨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丹红注射液对上肢骨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4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4例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上肢骨折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常规骨折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22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则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上肢骨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态,对于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慢性哮喘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在临床当中治疗老年慢性哮喘使用中药和西药相结合的方式所具备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患有慢性哮喘病的老年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行以常规化的西药治疗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行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效果。结果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参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概率为72%,实验组则为94%,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当中治疗老年慢性哮喘使用中药和西药相结合的方式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阎守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选用一般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虫胶囊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虫胶囊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结合早期康复从而达到增强大脑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该方法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萧峰;单振洲;魏志祥;杨艳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宫颈炎康栓与利普刀在治疗中重度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宫颈炎康栓与利普刀对治疗中重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炎康栓联合利普刀治疗。统计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患者临床效果好,痊愈例数和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阴道流液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出血、水肿和排液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康栓联合利普刀能够对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新琼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消痛散结片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消痛散结片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消痛散结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消痛散结片治疗甲状腺结节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作者:杨宇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目的: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比例的乙醇与丙二醇对其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接受液中阿莫罗芬的累计渗透百分比。结果当乙醇∶丙二醇(7∶3)时,其包封率高为(90.18±3.21)%,且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表明:乙醇∶丙二醇(7∶3)时,药物的透皮量大。结论乙醇∶丙二醇(7∶3)时,二元醇脂质体明显挺高药物的透皮量及稳定性。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阎德胜;杨苗苗;权伟;戴尊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60例患者中15例患者经细针穿刺针吸活检方法对病症进行确诊,45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本次共5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行半年抗结核治疗,剩余患者行1年抗结核治疗。对患者治疗后行1年以上随访,未见颈淋巴结复发。结论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主要诊疗方法是细针穿刺针吸活检及切除病理诊断,同时,对确诊患者及时行抗结核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宛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冠心病心绞痛标志物的液质非标记筛查比较

    目的:通过非标记技术对血清中心绞痛蛋白标志物进行筛查。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血清中蛋白酶解产物的分离测定,分别测定健康组、疾病零点(0时点)和两周三组的样本,通过蛋白搜索比较获得相关结果。结果健康组、0时点、2周的总蛋白数分别为466个、449个、483个,共有蛋白319个,比较发现血清蛋白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蛋白种类的不同,还在于共有蛋白在整个蛋白组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的差异,通过相对量的比较,存在18个主要差异蛋白,其中13个蛋白呈上调趋势,5个呈下调趋势。结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主要的蛋白变化多与心脏损伤方面的过程相关,随着疾病进程,由于自身适应的作用,有部分与修复相关的蛋白有明显的变化,该结果可以为心绞痛潜在标志物的选择提供数据基础。

    作者:苗兰;曹进;孙明谦;林力;张颖;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sE-选择素和sICAM-1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sE-选择素和sICAM-1的水平,研究sE-选择素和sICAM-1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对照组50例。空腹抽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sE-选择素和sICAM-1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以及sE-选择素和sICAM-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sE-选择素和sICAM-1与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中sE-选择素和sICAM-1呈正相关(r=0.836,P<0.001)。结论 sE-选择素和sICAM-1的测定或许有助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有提示意义。

    作者:张炜;蔡雷鸣;张燕;杜培宜;谭龙益;王梅芳;张蓉;孙国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对比研究

    麻醉药物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药品,现有的麻醉药物种类众多,用法不尽相同,国家对麻醉药物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多数麻醉药物在连续大剂量使用后均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瘾癖形成,故而明确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不同麻醉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作者:张双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和我国医用器材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对医用高值耗材模式进行简析入手,对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的完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作者:梁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控制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不同护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防治传染病暴发流行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深入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防治传染病爆发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国家制定的法律为基准,深入探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结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来说,应该结合当前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并且还需要将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来对待。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室是医院防治传染病的主要职能科室,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于医疗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作者:杨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新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代表性特征就是患者的血糖都偏高,高血糖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很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完全治愈的概率非常小,很有可能引发别的并发症。因此,探索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究几种新型护理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作者:史凤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新进展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护理水平也提高越来越快。现阶段,糖尿病与高血压合并的发生率正在老年群体当中迅速提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对老年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合并患者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下面我们来认真探讨一下关于目前对其护理的新进展。

    作者:郭文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TWEAK蛋白在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脑水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TWEAK(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近研究表明TWEAK在脑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却缺乏研究证据。本研究观察TWEAK在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抗TWEAK单克隆抗体对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记定量检测对照组及出血后3 h、4.5 h、6 h及1 d、2 d、7 d大鼠脑组织TWEAK蛋白。颅内注射抗TWEAK单克隆抗体观察TWEAK在大鼠出血后24 h对脑水肿形成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记表明TWEAK在对照组有基本表达,从出血后3~6 h表达明显增加,在6 h达到高峰。接着在第1、2和7天开始向正常水平回落。此外,与PBS对照组相比,抗TWEAK单克隆抗体能明显降低大鼠脑出血后24 h脑水肿的形成[从(81.8±0.5)%到(78.3±0.3)%,P<0.01]。然而在对侧基底节,TWEAK对脑水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TWEAK在脑出血后的3 h、4.5 h、6 h、24 h表达上调,并在6 h达到高峰,1 d开始表达向正常回落。此外,TWEAK抑制剂在大鼠脑出血后第二天能明显降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刘忠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几种常见中药炮制工艺的摸索

    目的:探究几种常见有毒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有毒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蒸制、清炒、酒炙和醋炙这四种炮制方法对雷公藤、川乌以及麻黄三种常见的有毒中药进行炮制,并测定其不同炮制品的有毒成分生物碱的含量,比较该三种炮制方法对其有毒成分生物碱含量影响。结果雷公藤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酒制>清炒>蒸制;川乌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清炒>酒制>蒸制;麻黄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清炒>醋炙>酒制>蒸制。雷公藤及川乌: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醋炙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麻黄: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蒸制炮制在降低药物的毒性效果优于清炒炮制法、酒炙炮制法及醋炙炮制法。

    作者:陈敬苏;薛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与快速检验

    目的:掌握常见的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与快速检验的方法。方法根据中药正品的典型特征、性状及来源进行比对,并结合薄层色谱与杂质等检验的项目来进行判断。结果与结论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快速鉴别常见的中药饮片掺伪、掺杂,并结合相应项目的检验来判断中药饮片是否合格,来杜绝掺伪、掺杂的中药饮片进入到临床中。

    作者:徐英姿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丹红注射液的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动物神经、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方法将生物技能试验系统和针型电极、张力换能器以及压力换能器进行连接,测量犬股动脉血压、心电图以及呼吸等在丹红注射液给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静脉给药2.4 g的丹红注射液,30 min后,就会降低麻醉犬的收缩压,但是舒张压等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丹红注射液剂量为调整到1.2 g时,任何时间段都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犬有明显的降低收缩压作用,其作用和丹红注射液的剂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对犬的呼吸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康传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雾凇消毒液杀菌性能试验的观察

    目的:分析雾凇消毒剂的杀菌性能。方法采用载体定量实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观察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结果采用40 mg/L消毒液消毒,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杀菌作用5 min,平均杀菌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物体表面现场消毒10 min杀灭对数值为1.32,物体表面大残留量在3.26 mg/kg,小于国家规定指标,说明消毒液杀菌安全性高。结论雾凇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曾亚仑;庞凤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