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

王晓宁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道感染, 呼吸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护理进行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进行探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期间,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44.26±10.09)分和(10.37±5.2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67.11±10.62)分和(15.75±5.6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宋洁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500例患病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考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方法对5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在调查其性别、年龄、骨折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合并神经损伤的分级情况等。结果近10年内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生趋势比较平稳,男女性别比为1∶0.8,31~40岁年龄范围为病例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患病数量呈下降趋势,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为主,骨折分型主要以单节段骨折为主,ASIA分级以B级为主。结论深入调查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病特点是提高其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饶放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五虫胶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选用一般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虫胶囊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虫胶囊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结合早期康复从而达到增强大脑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该方法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萧峰;单振洲;魏志祥;杨艳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几种常见中药炮制工艺的摸索

    目的:探究几种常见有毒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有毒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蒸制、清炒、酒炙和醋炙这四种炮制方法对雷公藤、川乌以及麻黄三种常见的有毒中药进行炮制,并测定其不同炮制品的有毒成分生物碱的含量,比较该三种炮制方法对其有毒成分生物碱含量影响。结果雷公藤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酒制>清炒>蒸制;川乌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清炒>酒制>蒸制;麻黄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清炒>醋炙>酒制>蒸制。雷公藤及川乌: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醋炙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麻黄: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蒸制炮制在降低药物的毒性效果优于清炒炮制法、酒炙炮制法及醋炙炮制法。

    作者:陈敬苏;薛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胃炎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胃炎的6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低于循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6.67%低于循证组护理满意度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中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丹红注射液对上肢骨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丹红注射液对上肢骨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4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4例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上肢骨折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常规骨折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22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则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上肢骨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态,对于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中可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赵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病例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年度监测上报的药品不良进行分析。结果在2013年16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静脉给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营养类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监护,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成艳;张满娣;代维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术后予以围术期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比率、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越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行围术期护理可以使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目的:针对临床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对所应用的护理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该病患者30例,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术后3 d内均出院,加以12个月的跟踪随访,效果比较理想。结论临床当中接受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后加以行护理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于庆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及分析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支气管哮喘组)38例和观察组(细致化护理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则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对疾病的防控作用突出。

    作者:孙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雾凇消毒液杀菌性能试验的观察

    目的:分析雾凇消毒剂的杀菌性能。方法采用载体定量实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观察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结果采用40 mg/L消毒液消毒,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杀菌作用5 min,平均杀菌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物体表面现场消毒10 min杀灭对数值为1.32,物体表面大残留量在3.26 mg/kg,小于国家规定指标,说明消毒液杀菌安全性高。结论雾凇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曾亚仑;庞凤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60例患者中15例患者经细针穿刺针吸活检方法对病症进行确诊,45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本次共5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行半年抗结核治疗,剩余患者行1年抗结核治疗。对患者治疗后行1年以上随访,未见颈淋巴结复发。结论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主要诊疗方法是细针穿刺针吸活检及切除病理诊断,同时,对确诊患者及时行抗结核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宛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后踝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220例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2例患者实施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的118例患者实施后踝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在12~16个月,平均为13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8~12周,平均为10周;对照组患者为10~14周,平均为12周;后一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Philli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后踝固定治疗的临床功能恢复较快,选择正确的固定方法以及准确判断骨折类型有助于提升复位质量及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泽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对比研究

    麻醉药物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药品,现有的麻醉药物种类众多,用法不尽相同,国家对麻醉药物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多数麻醉药物在连续大剂量使用后均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瘾癖形成,故而明确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不同麻醉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作者:张双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56例观察组和56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止血时间比参照组快。两组差异明显。结论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郭玉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控制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不同护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魏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76例。对照组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手段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80%(61/76),治疗组有效治疗率为97.5%(74/76)。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红细胞比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分压以及症状改善情况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提高,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冠心病心绞痛标志物的液质非标记筛查比较

    目的:通过非标记技术对血清中心绞痛蛋白标志物进行筛查。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血清中蛋白酶解产物的分离测定,分别测定健康组、疾病零点(0时点)和两周三组的样本,通过蛋白搜索比较获得相关结果。结果健康组、0时点、2周的总蛋白数分别为466个、449个、483个,共有蛋白319个,比较发现血清蛋白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蛋白种类的不同,还在于共有蛋白在整个蛋白组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的差异,通过相对量的比较,存在18个主要差异蛋白,其中13个蛋白呈上调趋势,5个呈下调趋势。结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主要的蛋白变化多与心脏损伤方面的过程相关,随着疾病进程,由于自身适应的作用,有部分与修复相关的蛋白有明显的变化,该结果可以为心绞痛潜在标志物的选择提供数据基础。

    作者:苗兰;曹进;孙明谦;林力;张颖;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替比夫定序贯治疗聚乙二醇α-2a应用24周应答不佳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应答不佳序贯替比夫定(LD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阳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9例HBeAg阳性CHB治疗24周应用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9例)给予联合ADV 10毫克/次;治疗组(60例)给予转换LDT 600mg/次。二者均为1次/天,睡前服用。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安全情况。结果治疗组第24周和第48周时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明显优于第24周时(P<0.01)。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检测不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119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在聚乙二醇α-2a应答不佳序贯治疗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作者:任姣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