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孟轶男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 老年下肢手术, 应激指标,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术后以静脉自控镇痛进行干预,观察组术后则以硬膜外自控镇痛干预,然后将两组术前与术后12、24 h 的血清 Ang-Ⅱ、ALD 及 Cor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h 的血清 Ang-Ⅱ、ALD 及 Cor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是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激状态的控制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更为积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L”型巩膜切口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不同手术切口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54例单眼复杂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术,观察组患者选择“L”扩大巩膜切口,对照组选择常规切口。结果5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取出,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异物取出术中选择“L”型扩大巩膜切口能够取得与常规切口相近的手术效果,有效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安全性未明显变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覃旭方;杨新怀;全婵娟;聂鑫;袁建梅;黄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初探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现代医学已经对哮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GINA为哮喘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并在世界范围内不遗余力的推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基于GINA方案的哮喘治疗手段,能够解决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患者,根据GINA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我们在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针对一些西医治疗后哮喘症状仍然不能控制的患者,开展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哮喘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其中一部分自血穴位注射的哮喘患者进行了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对照,初步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雄;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 B 超检查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 B 超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经阴道 B 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23%(102/106),经腹部 B 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64%(77/10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经阴道 B 超检查具有比经腹部 B 超更高的灵敏度,而且具有快捷、方便、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ICU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10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积极治疗。结果102例 ICU 患者,确诊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68例,发病率为66.7%,经过积极治疗,40例患者病情康复或者好转,2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1.2%。结论对诱导 ICU 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林昌盛;蔡宗洋;杨锐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6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使用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的86名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48例常规胃镜使用资料和38例无痛胃肠镜使用资料。结果使用胃肠镜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发现病灶的位置,为医师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结论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同时,鉴于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的区别,即无痛胃肠镜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小患者的痛苦,同时有很高的治愈率;常规胃肠镜在治疗过程中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痛苦,使患者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治愈率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方法。

    作者:李中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创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18/2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16/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比较,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显著,指导临床推广。

    作者:黎前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CS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随机分为 AMI 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和UAP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采用 ELISA 法对患者胸痛发作6、24 h 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其体内肌钙蛋白 T(cT-nT)含量进行测定,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0例),对三组患者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痛发作6 h 内患者血清内 TPP 含量及胸痛发作24 h 内 CK、CK-MB、cT-nT 含量,AMI 组患者含量显著高于 UA 组、健康对照组,且与之差异性显著(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胸痛发作6 h 内 CK、CK-MB、cT-nT 及胸痛发作24 h 内其血清内 TPP 含量三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 >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TPP)可作为 ACS 早期诊断敏感性极高的标志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市2009年~2011年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掌握铁岭地区居民食用碘盐的质量,巩固防治效果。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铁岭市居民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3年来铁岭市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9.33%、99.72%、98.93%。碘盐覆盖率分别为100%、99.89%、99.88%。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33%、99.6%、98.82%。碘盐中位数分别为30.5、29.4、30.4 mg/kg。结论铁岭市连续三年居民食用碘盐符合食用碘盐含量标准。

    作者:李丹;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体表软组织异物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体表软组织异物是常见病。大的异物处理较简单,但处于组织深部、比较细小、体表难以触摸的异物处理上比较棘手,取出异物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位[1]。诊断及定位异物的手段有X线、CT、MRI和超声等。X线对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为100%,对密度较低的非金属异物的显示率低,不能显示草木类、线头类异物[2-4]。且存在X线辐射、定位欠准确导致异物取出困难等缺点[3]。CT、MRI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高,因定位欠准确,价格昂贵,无法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4]。1989年王启才等[5]首次报道B超对软组织异物定位。因受到探头频率限制,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的能力未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超声高频探头快速发展,高频彩超已广泛应用于异物诊断。现将高频超声在软组织异物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血糖症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低血糖症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以低血糖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住院抢救治疗,痊愈出院的98例,4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死亡5例。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是临床上为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可极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及时早期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王玲;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疼痛管理模式在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给予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探讨其在缓解患者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床位单双号分组将选取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后疼痛情况和睡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疼痛护理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术后疼痛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而对照组效果则较差。结论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疼痛管理模式可把握住改善疼痛的关键,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病理痛苦进行缓解,故效果显著。

    作者:汤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产前确诊率31.58%,产前漏诊率68.42%;其诱因主要是使用催产素(23.08%)以及胎膜早破(19.23%);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胎心改变(65.38%)以及早产(46.15%)。结论漏诊主要由诱因不清楚、临床症状不明显、B 超检查显示阴性、后壁胎盘以及轻型胎盘早剥导致。只有对诱因以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动态观察以及反复检查,才能确保早期较高的诊断率。

    作者:于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苷抑制毒胡萝卜素诱导Bi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

    目的:探索三七总皂苷在内质网(ER)应激条件下的细胞保护作用,分析三七总皂苷的抗肝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类肝脏来源的细胞株 Huh7细胞形成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设置空白对照,三七总皂苷,毒胡萝卜素,及三七总皂苷加毒胡萝卜素不同处理细胞,加入细胞培养 TG 浓度5μmol/L,三七总皂苷浓度150μmol/L,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法检测 Bip/GRP78和 pro caspase-12,细胞 caspase-3/7活性分析。结果毒胡萝卜素处理细胞染色质固缩,向外周聚集,周边化。形成很多颗粒物质。大量细胞核破裂形成碎片,核解体。三七总皂苷共同处理的细胞改善了细胞器的完整性,减少形态学改变,DAPI 染色颗粒物质减少了45%。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三七总皂苷处理减少了2.5倍毒胡萝卜素引起的细胞凋亡。三七总皂苷减少 TG 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物 Bip/GRP78产生,降低 pro caspase-12向 caspase-12转化。减少 caspase-3/7活性50%。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对抗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三七总皂苷的抗凋亡作用的机制与稳定内质网内环境,抵消 TG-诱导的内质网应激 Bip/GRP78产生,降低 pro caspase-12向 caspase-12转化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三七总皂苷对内质网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作者:余晶;邱华;龙福立;石清兰;陈月桥;毛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的实践

    用护理程序指导工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功不可没。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整个带教过程中,首先进行评估,了解护士实习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实习计划,并进行有效落实,后进行评价,以上过程发挥了护理程序的科学性,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由此前的86.87%提高到96.68%,因此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推广使用,并将大大提升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痔疮的发病与治疗综述

    痔疮在临床中发病率极高,是一种常见病症,虽然痔疮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如其他疾病那么严重,但是其仍然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降低了病患的生活质量。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痔疮的诱病因子较为繁复,不仅有病患生理原因,还有外部环境原因,痔疮具有难以彻底治疗,潜在发病人群跨度大、基数广等特点,一旦发病,会使病患异常难受且难以启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对痔疮的发病机制与原因进行分析,参照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总结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临床分析、治疗参考。

    作者:李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市戒毒康复医院对戒毒康复模式的探索

    我国毒品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出现的,直至今日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转入接受社区康复,由于目前社区康复模式建设还不完善,康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2011年我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挂牌成立,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引导下,我们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是解决甘肃省戒毒康复面临的巨大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院以“身心康复”为重点,以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和重返社会能力为抓手,采取更社会化、亲情化、人性化的措施,对戒毒人员开展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过渡性回归社会等一体化的戒毒康复工作,为戒毒人员搭建回归社会的安全平台。

    作者:毛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刍议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探讨药学诊断的所包含的内容并分析其在临床药学实践的应用实施。首先对药学诊断进行概述,进而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探讨其落实方法。药学诊断属于国内临床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新引进的药学服务手段,其对于临床药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胜蓝;李丽萍;曾智群;危丽琴;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分析与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PN)风险的评估价值,分析 DPN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为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震动感觉测量仪对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VPT 测定,并按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水平分组,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PN 组、病程>5年组、年龄>60岁组、HbA1C 异常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风险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PT 测定方法简便、无创,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 DPN 的存在,为糖尿病足风险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园;曹雅俊;田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吸切术60例分析

    目的:深入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进行吸切术的方法和治疗优势。方法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的手术和术后预防。结果本组小儿腺样体在鼻内镜下进行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并进行术后30~60 d的随访,尚未发现并发症和病症复发,相关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小儿腺样在鼻内镜下采用切割吸引器进行切除,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内镜下进行小儿腺样体吸切手术具有出血少、不复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式。

    作者:郑和嘉;叶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