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于玲玲

关键词:盆腔手术, 妇科患者, 围手术期, 体系化护理,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阐述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对策。方法在围手术期中,为了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241例患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时,将这25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组:妇科组和调查组。对妇科组的125例妇科病进行体系化护理,对调查组的125例妇科患者进行平常化的护理。之后,统计围手术期中调查组的妇科患者的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人数,统计围手术期中妇科组的妇科患者的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人数。将调查组的统计结果与妇科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出佳的防范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对策。结果妇科组结果好于调查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体系化的护理能高效地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状况,因此应注重对体系化护理的实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L”型巩膜切口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不同手术切口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54例单眼复杂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术,观察组患者选择“L”扩大巩膜切口,对照组选择常规切口。结果5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取出,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异物取出术中选择“L”型扩大巩膜切口能够取得与常规切口相近的手术效果,有效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安全性未明显变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覃旭方;杨新怀;全婵娟;聂鑫;袁建梅;黄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初探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现代医学已经对哮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GINA为哮喘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并在世界范围内不遗余力的推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基于GINA方案的哮喘治疗手段,能够解决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患者,根据GINA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我们在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针对一些西医治疗后哮喘症状仍然不能控制的患者,开展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哮喘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其中一部分自血穴位注射的哮喘患者进行了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对照,初步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雄;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65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及结合文献探讨我院2010年01月至2013年03月明确诊断住院治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65例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45 d,平均33 d。复查头部及脊髓 MRI,病灶吸收明显43例,2例死亡。结论 ADEM 病因发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困难, MRI 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给予即时大剂量长程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前驱感染仍然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作者:顾德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血糖症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低血糖症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以低血糖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住院抢救治疗,痊愈出院的98例,4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死亡5例。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是临床上为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可极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及时早期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王玲;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通过对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老年人药效学改变、麻醉药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老年人用药的影响等几方面加以阐述。结果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老年人用药复杂,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用药史,不能忽略任何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有用信息。结论要实现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尤其是使联合用药发挥佳的治疗效果,需要一名临床医师有深厚的药理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总结临床用药中药物效能在老年特殊群体的各种变化,注意老年患者的用药特点。

    作者:车广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理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组织功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骨关节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约束了关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1]。对于病况严重的患者,则有可能发生骨组织受损、关节功能失调等问题。骨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多见的疾病,因其致残率高而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2]。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的方式是氨基葡萄糖,其不仅保护了骨关节组织的功能,且对软土退化、抗炎症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次结合氨基葡萄糖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作者:刘志强;车兆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9年~2011年某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 ALT 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 ALT 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 ALT 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爱霞;于俐丽;张剑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7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187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我院2008年~2009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均有显著优越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的控制血压,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出现,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晓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疼痛管理模式在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给予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探讨其在缓解患者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床位单双号分组将选取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后疼痛情况和睡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疼痛护理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术后疼痛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而对照组效果则较差。结论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疼痛管理模式可把握住改善疼痛的关键,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病理痛苦进行缓解,故效果显著。

    作者:汤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苷抑制毒胡萝卜素诱导Bip/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

    目的:探索三七总皂苷在内质网(ER)应激条件下的细胞保护作用,分析三七总皂苷的抗肝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类肝脏来源的细胞株 Huh7细胞形成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设置空白对照,三七总皂苷,毒胡萝卜素,及三七总皂苷加毒胡萝卜素不同处理细胞,加入细胞培养 TG 浓度5μmol/L,三七总皂苷浓度150μmol/L,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法检测 Bip/GRP78和 pro caspase-12,细胞 caspase-3/7活性分析。结果毒胡萝卜素处理细胞染色质固缩,向外周聚集,周边化。形成很多颗粒物质。大量细胞核破裂形成碎片,核解体。三七总皂苷共同处理的细胞改善了细胞器的完整性,减少形态学改变,DAPI 染色颗粒物质减少了45%。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三七总皂苷处理减少了2.5倍毒胡萝卜素引起的细胞凋亡。三七总皂苷减少 TG 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物 Bip/GRP78产生,降低 pro caspase-12向 caspase-12转化。减少 caspase-3/7活性50%。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对抗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三七总皂苷的抗凋亡作用的机制与稳定内质网内环境,抵消 TG-诱导的内质网应激 Bip/GRP78产生,降低 pro caspase-12向 caspase-12转化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三七总皂苷对内质网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作者:余晶;邱华;龙福立;石清兰;陈月桥;毛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机械通风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的:对机械通气护理所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法,提升机械通气护理的质量。方法2009年至2012年期间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结果机械通气护理的问题涉及了操作的规范化、护理的人性化以及技术水平等等问题,需要进行加强工作管理来实现这些问题的解决。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强化护理的培训以及管理,提升机械通气护理的质量。

    作者:李姣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急性的心律失常患者所采用的护理策略。方法将74例急性的心律异常患者随机分组:异常组和类似组。对异常组的37例急性的心律失常者所用的护理对策:联合护理。对类似组的37例急性的心律失常者所用的护理对策:基本护理。之后,对比异常组和类似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异常组进行联合护理后,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是(80±14)次,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分别是(76.6±11.7)mm Hg(1 mm Hg=0.133 kPa)、(123±14.7)mm Hg。在对类似组进行联合护理后,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是(159±11)次,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分别是(70.6±13.2)mm Hg、(115±19.9)mm Hg。结论用联合护理法有益于急性的心律失常者的心率的正常化,能使不良表现或者反应得到遏制。对于急性的心律失常者的恢复来说,联合式的护理更有效。

    作者:孟改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硝唑缓释片处方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甲硝唑缓释片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规格、HPMC 和乳糖的用量为考察因素,筛选甲硝唑缓释片的佳处方。结果佳处方为 HPMC 的规格为 K4M、HPMC 20%、乳糖10%;优化后所制制剂可持续释药12 h。结论甲硝唑缓释片处方合理,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揭晶;李霞;姚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刍议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探讨药学诊断的所包含的内容并分析其在临床药学实践的应用实施。首先对药学诊断进行概述,进而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探讨其落实方法。药学诊断属于国内临床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新引进的药学服务手段,其对于临床药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胜蓝;李丽萍;曾智群;危丽琴;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痰热清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组)3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法加痰热清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 FPS-2R 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 FPS-2R 评分分别好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于提升临床效果及改善患儿不适感均有极佳的临床作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用药。方法笔者结合文献复习,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上,有5条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须全面考虑,权衡利弊,适当加减,不能简单地对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将药物常用日量大大提高。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 CT 征象,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 CT 表现:①病变呈多形态广基底贴于胸膜,伴局限性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及钙化征象;②密度均匀或不均匀;③病灶边缘粗长毛刺;④病变周围密度较淡的模糊斑片状影,位于非胸膜侧。结论对肺部病灶形态、边缘、密度、病灶周围及胸膜改变的综合分析,能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并能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瘤作出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孔凡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市2009年~2011年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掌握铁岭地区居民食用碘盐的质量,巩固防治效果。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铁岭市居民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3年来铁岭市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9.33%、99.72%、98.93%。碘盐覆盖率分别为100%、99.89%、99.88%。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33%、99.6%、98.82%。碘盐中位数分别为30.5、29.4、30.4 mg/kg。结论铁岭市连续三年居民食用碘盐符合食用碘盐含量标准。

    作者:李丹;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园;曹雅俊;田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诊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9例急诊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肝功能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ChildC 级,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的曲张静脉栓塞术以及门静脉穿刺均十分成功,其中有18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在术后得到了有效地控制,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改行 TIPSS 治疗,在术后1年的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存活;1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再出血情况;15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急诊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当患者存在 TIPSS 禁忌证时,可以对此类治疗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万新霞;丁桂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