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异常心理相关因素的研究

纪雪亮;李建新;易先锋;蓝蔚;刘衍智;涂荣梅

关键词:烧伤, 远期, 心理
摘要:目的:研究深度烧伤患者远期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深度烧伤患者,进行24个月的追踪观察,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组,比较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受伤部位、受伤面积、致伤原因)。结果烧伤创面愈合24个月以后,48%的患者存在异常心理,其中年龄、受伤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存在心理异常者较多,其中多存在于年龄小、受伤面积大的患者中。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产妇的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20例高龄产妇的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心理护理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呈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设珍;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多项目比对试验的验证

    目的:通过对相同型号不同仪器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肌钙蛋白(TnI)、肌红蛋白(MYO)等指标的多水平比对试验,以了解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不一致的可接受限。方法以参加室间质评而且成绩优秀的仪器为参比仪器,每个检测项目收集20份不同浓度水平的患者血清,3个检测项目共60份血清,同时在另一台为待比对仪器上检测,参考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结果通过仪器比对,反映了测定仪器与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良好,所有比对项目的结果均可接受。

    作者:孙丽娜;韩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7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为今后相关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详细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救治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即对收治于我院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首次剂量为150 mg胺碘酮加入到2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输注,保证在15 min内输注完毕,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的实际情况,15 min后重复输注,每日的总剂量不得超过1200 mg,如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应该待病情稳定后适当减少输注药量。同时维持常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力衰竭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结果本病例中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患者中显效43例,显效率为:60.56%,有效22例,有效率为:30.98%,无效6例,无效率为:8.46%,总有效率为:91.54%。疗效显著。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病情的发展,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地推广使用。

    作者:刘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站质量的管理探讨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一法两规”等文件,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确立了我国输血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血液质量关乎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血液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通过检测就能够牢牢把关[1]。根据“一法两规”的要求,本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献血安全和血液质量,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监控,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董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Muller术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92例

    目的:探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兰店市中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其中行改良Muller术192例。结果19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评价住院时间为7 d。随访3个月~6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无复发。美容效果很好。结论采用改良Müller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能够满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腿部的美容要求。

    作者:梁德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调查分析可知,2500例产妇中全母乳喂养350例,母乳喂养率为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信心,家庭收入、按需喂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并发症、产后泌乳时间、早接触早吸允,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全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加强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燕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门诊采血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室患者进行投诉的主要问题,探讨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研究防范对策与解决方法。方法对2012年度全年我院门诊采血室收到的患者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012年全年,门诊采血室全年共受到患者投诉54起。其中,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26起,占48.1%;因护理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操作不当引起的,矛盾7起,占13.0%;因候诊秩序混乱或者候诊时间过长导致的矛盾9起,占16.7%;因患者家属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结论门诊采血室的医护人员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提倡“微笑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门诊采血室的形象和患者的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闫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耳显微镜下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59例,手术均在耳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诊3个月,496例患者治愈,鼓膜穿孔完全愈合,64例好转,鼓膜穿孔缩小。结论耳显微镜下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法手术简单、治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作者:黄亚静;范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内服抗组胺药物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02,P<0.001)。结论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较单用西药疗效更显著。

    作者:叶欣;黄雪梅;谭毅;冯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0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方法在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确诊后,进行激素治疗,其中对6例患者进行甲泼尼龙治疗[20~30 mg/(kg?d)],疗程持续4 d;对2例患者进行地塞米松治疗[0.5 mg/(kg?d)],疗程持续3 d;对2例患者进行泼尼松的口服治疗[2mg/(kg?d)]。结果对10例患者进行4个月~8年的追踪随访,可知有8例患者在治疗后2~8周内Coomb测试为阴性,未查出体内血清抗体存在,且泼尼松药效持续了5周~6个月,在对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其余2例患者病症反复较严重,且不断反复感染和加重,直到对其进行后续治疗9个月,维持激素给予2年后,患者的病情才得以稳定。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易出现Rh系统急性溶血或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对于该症状的治疗,还是较为依靠激素,只有当患者的Coomb检测结果呈阴性时,才可酌情减少激素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预防开胸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胸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均按相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30μg、丙泊酚1.5 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用1%~2%七氟烷吸入、丙泊酚2~3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h)泵注,术毕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20例,即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和实验组(B组,20例,即肋间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种类,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躁动发生例数及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开胸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刘桂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电信号的采集和便携式心电图机的设计研究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对人类危害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在心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就是心电图检测、心电信号的采集。如今,以VLSI技术和DSP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心电图机正小型化、功能多样化、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高性能、便携式心电图机的研制,为心脏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便利条件。被广泛应用在网络应用、工业控制、无线通讯、成像等领域的ARM微处理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体积小、低成本、功耗低、性能高。本文介绍一款基于嵌入式系统,使用MSP430 F135的微处理器,低功耗便携式心电图机的设计。

    作者:曲延凤;刘翠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无痛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利凡诺与米非司酮相配伍进行无痛引产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予以无痛引产的72例孕产妇,按照药物使用的不同,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利凡诺药物进行引产设为对照组,一组给予利凡诺与米非司酮相配伍进行引产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在过程时间、阴道流血量方面远远优于对照组,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特别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凡诺与米非司酮相配伍用于无痛引产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症状很轻,对患者的康复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作者:常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明目地黄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明目地黄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治疗假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确诊收治60例120眼中小学假性近视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明目地黄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视疲劳的恢复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22眼,有效14眼,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愈42眼,有效15眼,总有效率为9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明目地黄胶囊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使用期间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是治疗假性近视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市社区居民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

    目的:做好吉林市社区居民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工作,有效的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呼吸道疾病流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并进行健康宣教干预措施。结果吉林市社区居民急性呼吸道疾病基础知识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明显提高;正确洗手人数干预前62.80%,干预后提高到77.90%。结论干预后明显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急性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识、预防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行为能力。

    作者:张胜硕;袁枫;王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TORC2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出更侧重于微环境和细胞因子网络的靶向治疗。近肿瘤生物学研究表明,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的活性对一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且关于mTORC2及其功能调控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就mTORC2信号通路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张亚男;傅云峰;刘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作者:王敏;朴金松;高蔚樱;郑一玮;谭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情况。方法选择62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先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平卧位后进行针刺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更小、临床效果更好。结论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广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内镜耳后入路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耳后入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利弊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8例茎突综合征行经内镜下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操作要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过程操作顺利,术后均无耳部麻木和涎瘘,其中1例颈深部小血肿并感染,经处理2周后痊愈,1例一过性面瘫。随访4周~18个月,全部18例患者均有效,痊愈17例,痊愈率为94.4%。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及疗效均满意。结论经内镜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手术高效安全,视野清晰,损伤小,切口及术后形成的瘢痕隐蔽,避免大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吕远新;黄常娥;吕远军;司徒美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脾破裂的手术治疗与体会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264例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方法、临床资料、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接收的264例脾破裂患者中,进行全脾切除的患者187例,部分脾切除的患者29例,脾修补术的患者48例;其中全脾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根据脾破裂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脾脏的功能,才能达到佳的临床效果,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章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