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诊治大网膜妊娠1例临床报道

喻小燕;周英

关键词:大网膜妊娠, 腹腔镜探查术, 腹腔妊娠
摘要:大网膜妊娠属于腹腔妊娠之一,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不易确诊。本文报道我院妇科通过腹腔镜探查术成功诊治大网膜妊娠患者1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急诊重症患者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及体位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舒适度,降低焦虑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苏忠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经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像,并对所有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结果经分析发现,本组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都有明显降低。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何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白质脑病1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白质脑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主要以血脑屏障破坏为主的白质结构性改变,影像学表现为白质疏松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一个临床疾病概念。大部分患者通过相关检查能够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但仍有少数患者不明原因发病,且病情急骤恶化,抢救无效危及生命。因临床上妊娠合并脑白质病的病例较少见,其临床特征仍未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所认识,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白质脑病做一报道。

    作者:李元元;付潆苇;韩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药学的研究与学科发展

    临床药学起源于西方,在我国起步较晚,萌芽阶段正好遇到了文革,在我国真正起步还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后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临床药学正式成为一个学科,并且成为国家未来重点建设的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其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

    作者:李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前期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糖尿病前期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辖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齐全的41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规范前期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嘱行为、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前期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后,遵医嘱行为、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主要临床指标就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前期社区管理及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相关实施知晓率,对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潘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患者76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PCT,自动免疫散射速度比浊法测定CRP,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IL-6,并将它们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后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检测的76例细菌性肺炎血清PCT显示阳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18.4%。PCT、CRP、IL-6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3%、74.6%、73.8%和8.5%、10.4%、12.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CRP和IL-6的测定可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此项检测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病情的诊断分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化病案的8个子系统对病案进行查询、调阅,在使用中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数字化病案系统后,医院节省了2/3的实际空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节省了1/6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80%的数据都来自于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给工作提供了帮助。结论数字化病案系统,相对于纸质病案,具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数字化病案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尽管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进步的方面。

    作者:黎水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宣教,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均明显减轻,且产程时间短,经阴道分娩例数多,产后新生儿窒息出现例数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系统的全程宣教可减轻产妇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传统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开展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强化药学本科生基本功训练,加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内在联系,建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探索培养更多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吴琼;吴卫;马新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预防开胸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胸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均按相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30μg、丙泊酚1.5 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用1%~2%七氟烷吸入、丙泊酚2~3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h)泵注,术毕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20例,即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和实验组(B组,20例,即肋间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种类,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躁动发生例数及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开胸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刘桂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调查分析可知,2500例产妇中全母乳喂养350例,母乳喂养率为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信心,家庭收入、按需喂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并发症、产后泌乳时间、早接触早吸允,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全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加强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燕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电信号的采集和便携式心电图机的设计研究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对人类危害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在心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就是心电图检测、心电信号的采集。如今,以VLSI技术和DSP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心电图机正小型化、功能多样化、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高性能、便携式心电图机的研制,为心脏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便利条件。被广泛应用在网络应用、工业控制、无线通讯、成像等领域的ARM微处理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体积小、低成本、功耗低、性能高。本文介绍一款基于嵌入式系统,使用MSP430 F135的微处理器,低功耗便携式心电图机的设计。

    作者:曲延凤;刘翠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多项目比对试验的验证

    目的:通过对相同型号不同仪器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肌钙蛋白(TnI)、肌红蛋白(MYO)等指标的多水平比对试验,以了解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不一致的可接受限。方法以参加室间质评而且成绩优秀的仪器为参比仪器,每个检测项目收集20份不同浓度水平的患者血清,3个检测项目共60份血清,同时在另一台为待比对仪器上检测,参考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结果通过仪器比对,反映了测定仪器与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良好,所有比对项目的结果均可接受。

    作者:孙丽娜;韩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市社区居民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

    目的:做好吉林市社区居民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工作,有效的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呼吸道疾病流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并进行健康宣教干预措施。结果吉林市社区居民急性呼吸道疾病基础知识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明显提高;正确洗手人数干预前62.80%,干预后提高到77.90%。结论干预后明显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急性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识、预防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行为能力。

    作者:张胜硕;袁枫;王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内镜耳后入路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耳后入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利弊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8例茎突综合征行经内镜下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操作要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过程操作顺利,术后均无耳部麻木和涎瘘,其中1例颈深部小血肿并感染,经处理2周后痊愈,1例一过性面瘫。随访4周~18个月,全部18例患者均有效,痊愈17例,痊愈率为94.4%。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及疗效均满意。结论经内镜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手术高效安全,视野清晰,损伤小,切口及术后形成的瘢痕隐蔽,避免大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吕远新;黄常娥;吕远军;司徒美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初探《黄帝内经》情志护理理论与病情发展的顺逆关系

    目的:探索《黄帝内经》情志护理理论与病情发展的顺逆关系。方法通过阅读《黄帝内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论《黄帝内经》中有很多理论体现了情志护理对疾病的影响及预后有着重大的干预意义,与病情的顺逆关系密切相关,

    作者:尹艳平;李闯;尹玉秀;陈赫;张红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67例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采用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药物顺铂治疗,对两组患者化疗前、中、后的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51.41%),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显效23例(40.35%),总有效率70.18%。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降低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涛;田苗苗;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土鳖虫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

    目的:对土鳖虫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方法提高。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土鳖虫中所含四种主要的氨基酸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材中尿囊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NH2(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6∶4);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该药材中的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尿囊素在0.01402~0.4206μm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1.02%,(n=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土鳖虫药材的质量。

    作者:水彩红;曹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作者:吴永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抽取100例进行品管圈管理的作为实验组,抽取品管圈活动之前的患者100例的作为对照组,然后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60例(6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43例(43.00%),总有效率72.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