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许小标;解士海;杨观招

关键词:表皮黑素细胞, 毛囊角质, 细胞, 黑素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表皮黑素细胞和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方法用胰酶融化游离毛囊与包皮的表皮,获得纯度角度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第三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6孔板中接种,2 d以后按照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比例,按照1∶2、1∶10、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其中在1∶10的比例中,加入-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干预6 d以后,用NKI/beteb作一抗。结果以1∶10的接种比例,很符合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比例;但是在1∶2情况下可获得数量多的表皮黑素细胞。而在1∶20情况下可以发现角质细胞、黑素细胞之间的联系。结论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下,非常适合用于人色素系统方面的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异常心理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深度烧伤患者远期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深度烧伤患者,进行24个月的追踪观察,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组,比较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受伤部位、受伤面积、致伤原因)。结果烧伤创面愈合24个月以后,48%的患者存在异常心理,其中年龄、受伤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存在心理异常者较多,其中多存在于年龄小、受伤面积大的患者中。

    作者:纪雪亮;李建新;易先锋;蓝蔚;刘衍智;涂荣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药学的研究与学科发展

    临床药学起源于西方,在我国起步较晚,萌芽阶段正好遇到了文革,在我国真正起步还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后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临床药学正式成为一个学科,并且成为国家未来重点建设的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其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

    作者:李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病区中的护理效果,提高外科病区的护理效率。方法对我县第一医院的外科病区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一年之内在本县第一医院的外科区共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3月至10月的护理模式是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而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的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将责任制护理小组划分为多个小组,平均每组都有2~3名护士,其中要设一名组长,每组负责该组患者的日常的心理教育和所有的护理工作。结果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进行的护理之后,患者呼叫护士的次数大幅度缩减,其差值P<0.05,有对比意义。其中,责任制护理小组的满意度达95%,比传统护理高了20%;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为94%,比传统护理高了14%,有明显的对比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效果比传统护理模式好,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韶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咳嗽9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慢性咳嗽9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咳嗽患者1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1例,将治疗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与对照组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55例(60.44%),总有效率达90.11%,对照组显效38例(41.76%),总有效率72.5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慢性咳嗽,对症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圣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研究其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排尿次数都减少,为49%~64%;每天的尿急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为44%~80%;每次的排尿时间也有所缩短,为48%~79%;每次的排尿量则相对增加,为53%~145%。结论通过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裴卓禧;李致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糖控制情况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的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血糖控制情况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58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依据血糖谱分析其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组中有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在每餐后出现显著的血糖升高现象,特别是在早餐后更为明显,患者的血糖峰值出现在早餐后的1.6 h;且血糖>14.0、11.2、7.9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7%、15%、26%;患者的72 h CGMS中血糖>7.9 mmol/L曲线下的面积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另有20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且多发生于凌晨3点左右,多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只有2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反应。结论血糖情况控制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较明显的高血糖情况,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患者的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和动态血糖波动细节的信息,对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信息。

    作者:史艳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5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临床35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采取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认为全面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智能恢复,改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67例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采用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药物顺铂治疗,对两组患者化疗前、中、后的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51.41%),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显效23例(40.35%),总有效率70.18%。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降低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涛;田苗苗;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调查分析可知,2500例产妇中全母乳喂养350例,母乳喂养率为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信心,家庭收入、按需喂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并发症、产后泌乳时间、早接触早吸允,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全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加强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燕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作者:张静琳;易魁先;陈韵;武哲明;吴斌斌;高汝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门诊采血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室患者进行投诉的主要问题,探讨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研究防范对策与解决方法。方法对2012年度全年我院门诊采血室收到的患者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012年全年,门诊采血室全年共受到患者投诉54起。其中,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26起,占48.1%;因护理人员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操作不当引起的,矛盾7起,占13.0%;因候诊秩序混乱或者候诊时间过长导致的矛盾9起,占16.7%;因患者家属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导致的矛盾6起,占11.1%。结论门诊采血室的医护人员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提倡“微笑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门诊采血室的形象和患者的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闫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化病案的8个子系统对病案进行查询、调阅,在使用中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数字化病案系统后,医院节省了2/3的实际空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节省了1/6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80%的数据都来自于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给工作提供了帮助。结论数字化病案系统,相对于纸质病案,具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数字化病案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尽管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进步的方面。

    作者:黎水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耳显微镜下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59例,手术均在耳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诊3个月,496例患者治愈,鼓膜穿孔完全愈合,64例好转,鼓膜穿孔缩小。结论耳显微镜下湿润烧伤膏布片贴补法手术简单、治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作者:黄亚静;范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对长春市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为结核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长春市在项目实施期间涂阳患者的发现率、全程督导治疗情况,与2001年全市结核病流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后涂阳发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督导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了涂阳患者的发现、管理和治疗,应继续落实项目政策。

    作者: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25例行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手术,11例行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创伤小。

    作者:赵振华;肖大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初探《黄帝内经》情志护理理论与病情发展的顺逆关系

    目的:探索《黄帝内经》情志护理理论与病情发展的顺逆关系。方法通过阅读《黄帝内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论《黄帝内经》中有很多理论体现了情志护理对疾病的影响及预后有着重大的干预意义,与病情的顺逆关系密切相关,

    作者:尹艳平;李闯;尹玉秀;陈赫;张红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 h内手术,治疗组在发病后0~48 h内手术,两组都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方法。结果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93.3%,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完全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预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早期治疗能够更加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常见纠纷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探讨妇产科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方法分析医院多年来妇产科的纠纷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连续多年纠纷发生率为1~2例/每年。结论学习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可以有效地杜绝或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表皮黑素细胞和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方法用胰酶融化游离毛囊与包皮的表皮,获得纯度角度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第三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6孔板中接种,2 d以后按照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比例,按照1∶2、1∶10、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其中在1∶10的比例中,加入-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干预6 d以后,用NKI/beteb作一抗。结果以1∶10的接种比例,很符合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比例;但是在1∶2情况下可获得数量多的表皮黑素细胞。而在1∶20情况下可以发现角质细胞、黑素细胞之间的联系。结论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下,非常适合用于人色素系统方面的研究。

    作者:许小标;解士海;杨观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抽取100例进行品管圈管理的作为实验组,抽取品管圈活动之前的患者100例的作为对照组,然后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60例(6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43例(43.00%),总有效率72.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