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裴卓禧;李致远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排尿功能障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研究其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排尿次数都减少,为49%~64%;每天的尿急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为44%~80%;每次的排尿时间也有所缩短,为48%~79%;每次的排尿量则相对增加,为53%~145%。结论通过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大肠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这种病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挽救患者,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并作出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作者:闫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67例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采用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药物顺铂治疗,对两组患者化疗前、中、后的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51.41%),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显效23例(40.35%),总有效率70.18%。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降低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涛;田苗苗;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表皮黑素细胞和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方法用胰酶融化游离毛囊与包皮的表皮,获得纯度角度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第三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6孔板中接种,2 d以后按照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比例,按照1∶2、1∶10、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其中在1∶10的比例中,加入-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干预6 d以后,用NKI/beteb作一抗。结果以1∶10的接种比例,很符合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比例;但是在1∶2情况下可获得数量多的表皮黑素细胞。而在1∶20情况下可以发现角质细胞、黑素细胞之间的联系。结论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下,非常适合用于人色素系统方面的研究。

    作者:许小标;解士海;杨观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脾破裂的手术治疗与体会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264例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方法、临床资料、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接收的264例脾破裂患者中,进行全脾切除的患者187例,部分脾切除的患者29例,脾修补术的患者48例;其中全脾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根据脾破裂损伤的类型、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尽量保留脾脏的功能,才能达到佳的临床效果,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章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双颌前突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的方法进行矫治,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不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持矫治,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2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2.9%,有效1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4.3%,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8%,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35例患者不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1%,有效1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8.6%,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汉思;王杨;张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化病案的8个子系统对病案进行查询、调阅,在使用中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数字化病案系统后,医院节省了2/3的实际空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节省了1/6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80%的数据都来自于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给工作提供了帮助。结论数字化病案系统,相对于纸质病案,具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数字化病案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尽管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进步的方面。

    作者:黎水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

    齐拉西酮是2001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第2代抗精神分裂药物,是一种疗效非常确切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该药有独特的受体结合性,这使其不仅具有抗精神病作用,亦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因而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该药临床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其不良反应了解相对较少,尤其是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检索了与齐拉西酮相关的不良反应,重点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齐拉西酮提供参考。

    作者:邱月平;张凌云;刘森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土鳖虫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

    目的:对土鳖虫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方法提高。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土鳖虫中所含四种主要的氨基酸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材中尿囊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NH2(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6∶4);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该药材中的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尿囊素在0.01402~0.4206μm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1.02%,(n=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土鳖虫药材的质量。

    作者:水彩红;曹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0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方法在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确诊后,进行激素治疗,其中对6例患者进行甲泼尼龙治疗[20~30 mg/(kg?d)],疗程持续4 d;对2例患者进行地塞米松治疗[0.5 mg/(kg?d)],疗程持续3 d;对2例患者进行泼尼松的口服治疗[2mg/(kg?d)]。结果对10例患者进行4个月~8年的追踪随访,可知有8例患者在治疗后2~8周内Coomb测试为阴性,未查出体内血清抗体存在,且泼尼松药效持续了5周~6个月,在对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其余2例患者病症反复较严重,且不断反复感染和加重,直到对其进行后续治疗9个月,维持激素给予2年后,患者的病情才得以稳定。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易出现Rh系统急性溶血或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对于该症状的治疗,还是较为依靠激素,只有当患者的Coomb检测结果呈阴性时,才可酌情减少激素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8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35%,明显高于对照组7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各自出现2例轻度恶心、头痛等症状,并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糖代谢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空腹血糖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空腹血糖并记录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各周期化疗后空腹血糖值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指数(BMI)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化疗周期、化疗方案、化疗前BMI对化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是综合因素作用结果。

    作者:张颖;谢娅;赵倩;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站质量的管理探讨

    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一法两规”等文件,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确立了我国输血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血液质量关乎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血液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通过检测就能够牢牢把关[1]。根据“一法两规”的要求,本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献血安全和血液质量,并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监控,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董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预防开胸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开胸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均按相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30μg、丙泊酚1.5 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用1%~2%七氟烷吸入、丙泊酚2~3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h)泵注,术毕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20例,即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和实验组(B组,20例,即肋间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种类,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躁动发生例数及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开胸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刘桂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诊治大网膜妊娠1例临床报道

    大网膜妊娠属于腹腔妊娠之一,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不易确诊。本文报道我院妇科通过腹腔镜探查术成功诊治大网膜妊娠患者1例。

    作者:喻小燕;周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给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84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行单纯的氨氯地平治疗,给予B组患者行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C组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C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6.42%,明显高于A组的78.57%与B组的71.4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行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降压降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人员实施治疗、护理的主要职责,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安全与康复。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以及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履行职责的责任心,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医嘱执行的正确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昌秀;李俊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传统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开展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强化药学本科生基本功训练,加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内在联系,建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探索培养更多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吴琼;吴卫;马新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对策

    现阶段人们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还不完全,但有科学研究发现遗传及环境因素可影响到高血压的形成。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活中有关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以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高血压,现总结表述如下。

    作者:明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宣教,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均明显减轻,且产程时间短,经阴道分娩例数多,产后新生儿窒息出现例数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系统的全程宣教可减轻产妇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作者:王敏;朴金松;高蔚樱;郑一玮;谭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