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闫文

关键词:大肠癌, 诊断, 治疗
摘要:大肠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这种病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挽救患者,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并作出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接诊时、救治过程中、转运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探讨其缓解后对护理满意评分及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感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滕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以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80例)同时使用美托洛尔以及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和心功能指标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CRP水平均明显更低;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4.2%;治疗组整体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以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可保证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作者:王敏;朴金松;高蔚樱;郑一玮;谭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常见纠纷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探讨妇产科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方法分析医院多年来妇产科的纠纷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连续多年纠纷发生率为1~2例/每年。结论学习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可以有效地杜绝或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对长春市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为结核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长春市在项目实施期间涂阳患者的发现率、全程督导治疗情况,与2001年全市结核病流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后涂阳发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督导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了涂阳患者的发现、管理和治疗,应继续落实项目政策。

    作者: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大肠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这种病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挽救患者,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并作出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作者:闫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患者76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PCT,自动免疫散射速度比浊法测定CRP,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IL-6,并将它们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后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检测的76例细菌性肺炎血清PCT显示阳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18.4%。PCT、CRP、IL-6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3%、74.6%、73.8%和8.5%、10.4%、12.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CRP和IL-6的测定可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此项检测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病情的诊断分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多项目比对试验的验证

    目的:通过对相同型号不同仪器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肌钙蛋白(TnI)、肌红蛋白(MYO)等指标的多水平比对试验,以了解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不一致的可接受限。方法以参加室间质评而且成绩优秀的仪器为参比仪器,每个检测项目收集20份不同浓度水平的患者血清,3个检测项目共60份血清,同时在另一台为待比对仪器上检测,参考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结果通过仪器比对,反映了测定仪器与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良好,所有比对项目的结果均可接受。

    作者:孙丽娜;韩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研究证明,冠心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遗传标记已经成为研究冠心病遗传因素的关键手段,利用这种手段传统的遗传策略主要是家系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而现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为这方面研究热点。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有大量的遗传位点表明与冠心病表型相关。本文旨在对目前与冠心病有关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岳玉霞;陈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发病后48~96 h内手术,治疗组在发病后0~48 h内手术,两组都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方法。结果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93.3%,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的血肿完全清除率完全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预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早期治疗能够更加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诊治大网膜妊娠1例临床报道

    大网膜妊娠属于腹腔妊娠之一,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不易确诊。本文报道我院妇科通过腹腔镜探查术成功诊治大网膜妊娠患者1例。

    作者:喻小燕;周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咳嗽9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慢性咳嗽9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咳嗽患者1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1例,将治疗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与对照组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55例(60.44%),总有效率达90.11%,对照组显效38例(41.76%),总有效率72.5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芬治疗慢性咳嗽,对症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圣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7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为今后相关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详细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救治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即对收治于我院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首次剂量为150 mg胺碘酮加入到2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输注,保证在15 min内输注完毕,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的实际情况,15 min后重复输注,每日的总剂量不得超过1200 mg,如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应该待病情稳定后适当减少输注药量。同时维持常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力衰竭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结果本病例中的71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患者中显效43例,显效率为:60.56%,有效22例,有效率为:30.98%,无效6例,无效率为:8.46%,总有效率为:91.54%。疗效显著。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病情的发展,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地推广使用。

    作者:刘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排查手术室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落实防范措施,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要规范各种操作程序,防范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药学的研究与学科发展

    临床药学起源于西方,在我国起步较晚,萌芽阶段正好遇到了文革,在我国真正起步还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后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临床药学正式成为一个学科,并且成为国家未来重点建设的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其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

    作者:李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作者:吴永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表皮黑素细胞和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方法用胰酶融化游离毛囊与包皮的表皮,获得纯度角度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第三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6孔板中接种,2 d以后按照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比例,按照1∶2、1∶10、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其中在1∶10的比例中,加入-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干预6 d以后,用NKI/beteb作一抗。结果以1∶10的接种比例,很符合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比例;但是在1∶2情况下可获得数量多的表皮黑素细胞。而在1∶20情况下可以发现角质细胞、黑素细胞之间的联系。结论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下,非常适合用于人色素系统方面的研究。

    作者:许小标;解士海;杨观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异常心理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深度烧伤患者远期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深度烧伤患者,进行24个月的追踪观察,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组,比较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受伤部位、受伤面积、致伤原因)。结果烧伤创面愈合24个月以后,48%的患者存在异常心理,其中年龄、受伤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度烧伤患者远期存在心理异常者较多,其中多存在于年龄小、受伤面积大的患者中。

    作者:纪雪亮;李建新;易先锋;蓝蔚;刘衍智;涂荣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宣教,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均明显减轻,且产程时间短,经阴道分娩例数多,产后新生儿窒息出现例数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系统的全程宣教可减轻产妇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Muller术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92例

    目的:探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兰店市中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其中行改良Muller术192例。结果19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评价住院时间为7 d。随访3个月~6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无复发。美容效果很好。结论采用改良Müller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能够满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腿部的美容要求。

    作者:梁德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