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闫文

关键词:大肠癌, 诊断, 治疗
摘要:大肠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于这种病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挽救患者,使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并作出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和放射免疫γ计数仪和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的水平,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CA199、CA242的阳性率、CEA、CA199、CA242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对107例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手术前单项检查CEA、CA199、CA242的阳性率分别是57.7%、63.1%、67.0%,联合检测阳性率是89.3%;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时血清CEA、CAl99、CA242的水平显著增加,并且和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前肿瘤标志物阴性、术前阳性者及术后仍为阳性者2年病死率分别为10.1%、57.4%和100%。检测结果极具临床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检测在结直肠的诊断中极具优势,它的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减少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检测结果具有重要价值,对医师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案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对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宋波;于蕾;常珊珊;张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中医学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诸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表皮黑素细胞和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相互作用。方法用胰酶融化游离毛囊与包皮的表皮,获得纯度角度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第三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6孔板中接种,2 d以后按照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比例,按照1∶2、1∶10、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其中在1∶10的比例中,加入-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干预6 d以后,用NKI/beteb作一抗。结果以1∶10的接种比例,很符合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比例;但是在1∶2情况下可获得数量多的表皮黑素细胞。而在1∶20情况下可以发现角质细胞、黑素细胞之间的联系。结论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下,非常适合用于人色素系统方面的研究。

    作者:许小标;解士海;杨观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研究证明,冠心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遗传标记已经成为研究冠心病遗传因素的关键手段,利用这种手段传统的遗传策略主要是家系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而现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为这方面研究热点。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有大量的遗传位点表明与冠心病表型相关。本文旨在对目前与冠心病有关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岳玉霞;陈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作者:吴永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肌瘤复发率和肌瘤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作者:王敏;朴金松;高蔚樱;郑一玮;谭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单纯性皮肤瘙痒症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内服抗组胺药物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02,P<0.001)。结论养血祛风止痒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较单用西药疗效更显著。

    作者:叶欣;黄雪梅;谭毅;冯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对长春市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影响,为结核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长春市在项目实施期间涂阳患者的发现率、全程督导治疗情况,与2001年全市结核病流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后涂阳发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督导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了涂阳患者的发现、管理和治疗,应继续落实项目政策。

    作者: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宣教在产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宣教,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均明显减轻,且产程时间短,经阴道分娩例数多,产后新生儿窒息出现例数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系统的全程宣教可减轻产妇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作者:张静琳;易魁先;陈韵;武哲明;吴斌斌;高汝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组织反应

    目的:研究加力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的改建情况和牙移动的阶段性变化。发现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时的生物学组织反应。方法分别从生物力学阶段与组织学阶段展开研究,从牙齿结构的组织移动来观察正畸牙移动的情况。结果在生物力学阶段,会出现牙周膜组织的改建和骨组织的改建2个阶段的力学反应;在组织学阶段,生物学组织的反应集中在细胞反应与活化和牙周组织与牙槽骨反应2个方面。结论正畸牙齿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正畸牙齿的工作效果,就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正畸牙齿的生物学组织反应,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组织反应的情况,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正畸牙齿的效果。

    作者:张曼曼;代子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调查分析可知,2500例产妇中全母乳喂养350例,母乳喂养率为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信心,家庭收入、按需喂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并发症、产后泌乳时间、早接触早吸允,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全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加强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燕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治疗结果的统计研究

    统计分析主要由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组成,统计描述在各学科中运用时间较长,而统计推断则是在20世纪开始使用的。统计描述主要用于对少量关键参数刻化总体分布特征进行描述,而统计推断则是通过对已得到数据进行观测并进行假设的方法。统计分析在近代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诊断、试验、治疗等均有重要作用。规范的采用统计学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对于临床研究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改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对临床治疗数据的统计科学性、有效性、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笔者对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就目前国内临床常用临床治疗结果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做一综述。

    作者:师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AI-1启动子序列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扩增及载体连接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启动子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构建中扩增、转化、酶切及连接的问题。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1100 bp长度PAI-1启动子片段,与PUC-19T载体连接,将PUC19T-PAI-11100质粒,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质粒转染大肠肝菌(DH5a)后扩增,提取并纯化;以BglⅡ,MluⅠ酶切,电泳并回收PAI-11100片段和pGL3-Basic酶切大片段,将PAI-11100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中,构建含PAI-11100片段荧光素酶质粒。结果扩增PAI-11100 bp片段成功,目的片段与载体PUC19T,pGL3-Basic载体连接条件较苛刻,需要增加连接时间及效率的摸索。结论控制扩增时DNA浓度,胶回收,感受态质量,LB平板质量,内切酶,连接时间及质量比等问题都可增加连接成功概率。

    作者:张莎莎;崔琳;宰军华;李强;路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25例行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手术,11例行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中鼻道径路及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创伤小。

    作者:赵振华;肖大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情况。方法选择62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先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平卧位后进行针刺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更小、临床效果更好。结论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广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经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像,并对所有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结果经分析发现,本组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皮肤温度都有明显降低。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何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双颌前突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的方法进行矫治,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不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持矫治,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2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2.9%,有效1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4.3%,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8%,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35例患者不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1%,有效1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8.6%,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矫治双颌前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汉思;王杨;张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排查手术室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落实防范措施,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要规范各种操作程序,防范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