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胡珮珺

关键词:急诊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 检查
摘要:目的: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胃镜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行非急诊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确诊48例,确诊率为96.0%;对照组50例患者中,确诊42例,确诊率为84.0%。对两组患者确诊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P<0.05)急诊胃镜与非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急诊胃镜进行诊断,不但可以开展急诊胃镜下的治疗,同时还是一种易行、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治疗法,而且急诊胃镜的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语言艺术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长期维持,需要护士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讲究和培养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语言是人类特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中,护士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掌握沟通技巧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塑造其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患者的遵医率。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渊博的护理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要讲求语言艺术,提供优质的个体化个性化护理服务,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早日康复。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开颅清除血肿等手术治疗。术后1~4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去骨瓣减压术、抗血管痉挛、亚低温疗法及保守治疗措施治疗后,患者出院前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7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尹宁;张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及其用途

    目的:通过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从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个维度测量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更加全面的,科学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从而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为制定更加适合的养老政策,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收集不同类型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表,对我国某社区1000例老人展开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功能、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等,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比较,对老年综合健康做出恰当的评价。结果老年综合健康评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普遍采用多维评价,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日常生活的能力、社会健康、经济状况评价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很好的运用于社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决策的准确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结论健康有益的生活模式能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良好发展,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

    作者:潘艳枫;孙诚慧;朱广春;郭丽霞;李宗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措施,针对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概率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并发症概率仅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鑫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胃镜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行非急诊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确诊48例,确诊率为96.0%;对照组50例患者中,确诊42例,确诊率为84.0%。对两组患者确诊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P<0.05)急诊胃镜与非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急诊胃镜进行诊断,不但可以开展急诊胃镜下的治疗,同时还是一种易行、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治疗法,而且急诊胃镜的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27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分析。结果271例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17.34%,感染51例次,感染例次率18.82%;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72.54%;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5.32%、38.30%、6.38%;病原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务人员应针对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有效防控。

    作者:邹锋;董林;杨俊涛;李新娉;李兵;马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某院中心药房2011年~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目的:调查本院中心药房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规律。方法对本院中心药房2011~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及β受体拮抗药每月总DDDs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月份增长环比基本一致。结论本院中心药房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度于2011年~2013年存在使用规律,可应用于该类药物领入量的调节和库存管理。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与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依照诊断标准将44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即MAP组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即SAP组,随后对两组的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经降脂治疗前后的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的血脂(TG)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MAP组要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固醇(CHO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 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脂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与C反应蛋白相结合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评价指标之一,有研究价值。

    作者:黄两喜;林艇;蔡道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目的:深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控制并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肝胆手术者确诊48例出现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个案资料,总结胆漏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对策,针对性再次治疗。结果48例肝胆手术出现胆漏者就其病情发展状况采取对应性措施,如非手术或手术性再次治疗后,治愈患者46例,1例术后出院失访,1例死亡,总体治愈率95.83%,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情况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须要求手术医师及医护人员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及过硬的手术和医护技能,才是确保防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陈世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法研究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儿科NICU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进行处理,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护理30 d,判断两种护理方案的终效果。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不同原因形成黄疸的特点不同。本次观察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95%,对照组满意度7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儿科临床护理的先进方式,比常规护理干预预期效果好。

    作者:张虹;王利红;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降颅内压、抗凝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56.67%,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8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锡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某院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16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集的168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ADR发生在60岁以上的比例大,共65例,占38.69%。涉及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等48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160例,占95.20%。ADR引起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其中有1例属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部分ADR是因超中药的功能主治范围用药所致。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加强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陆永和;刘建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及时率、接种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上门宣教,社区讲座及预防接种门诊宣传片播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来突显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宣传,采用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宣传可及性和覆盖面。结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及时率。

    作者:王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奥美拉唑组。100%冰醋酸诱导胃溃疡,参苓白术散连续灌胃10 d。病理切片观察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病理改变。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Elisa检测胃溃疡组织匀浆液TNF-α的含量。结果参苓白术汤组减少溃疡面积,修复胃组织病理损伤。Elisa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汤减少胃溃疡组织匀浆液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奥美拉唑结果相当(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修复溃疡损伤,减少TNF-α含量,对乙酸诱导胃溃疡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宇宁;曹辉琼;张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减缓尿潴留的发生率,及时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供优质服务。方法观察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6例,发生率为8.42%,分析原因并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采用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穿刺部位疼痛(P<0.05)。护理干预后经过疗效判定,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比较常见,与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穿刺部位疼痛有明显相关性,由主管护师实施特别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李惠;钟梦飞;李春雨;林少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正常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余庆耀;林悦青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58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日趋年轻化。据报道45岁以下AMI占所有AMI的9.7%~11.7%[1,2],对青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44岁以下AMI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并与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该人群AMI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马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其具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将其随机均分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2个月之后,其焦虑以及抑郁的自评得分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龙云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非洲偏远地区不同切口位置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作者:陈倩茵;廖瑞端;武哲明;陈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电波刀行电圈(LEEP)切除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5例高频电波刀行电圈治疗宫颈病变的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活检诊断病情,术后对患者进行LEEP病理诊断,电极的进出位置应位于病变外缘或炎症边缘3 mm处,对于CIN和HPV患者,在病变部位边缘5 mm处进出电极。结果 LEEP病理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筛检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仅有8.65%患者出现核异质和细胞核肥大。结论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对于各类宫颈病变的疗效显著。

    作者:饶龙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