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其敏;劳晓源;方朝新;关国能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依照诊断标准将44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即MAP组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即SAP组,随后对两组的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经降脂治疗前后的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的血脂(TG)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MAP组要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固醇(CHO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 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脂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与C反应蛋白相结合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评价指标之一,有研究价值。
作者:黄两喜;林艇;蔡道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老年胆道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进行术前病情评估、控制合并症、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外科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手术后有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过外科护理后逐渐恢复,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生理特性和病情特征做好全面的外科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冠心病是基层医院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患者对本病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缺乏防病治病的相关知识,有的患者不愿意做心电图检查,服药也不规范,病情控制多不理想。通过针对基层冠心病患者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冠心病有较为详细、全面的了解,能够及时复查心电图,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合理用药,从而有效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并能促进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正确的护患沟通技巧,可使患者能够听懂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并从主观上愿意接受健康教育,能主动执行健康教育内容,积极防治疾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从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个维度测量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更加全面的,科学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从而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为制定更加适合的养老政策,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收集不同类型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表,对我国某社区1000例老人展开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功能、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等,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比较,对老年综合健康做出恰当的评价。结果老年综合健康评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普遍采用多维评价,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日常生活的能力、社会健康、经济状况评价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很好的运用于社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决策的准确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结论健康有益的生活模式能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良好发展,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
作者:潘艳枫;孙诚慧;朱广春;郭丽霞;李宗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益心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个50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解毒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ATP、肌苷等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0例对照组有21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00%;50例治疗组患者有3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超高倍显微镜下直视分析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与发生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进行对比,为预测临床阿斯匹林抵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ACT-2000超高倍多媒体显微镜直接观察15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斯匹林1周后外周血血小板聚集情况,跟踪患者首次起病后1年内是否复发脑梗死(临床阿斯匹林抵抗)。结果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检查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异常者85例,占56.7%,其中1年内脑梗死复发者21例,复发率24.7%;血小板聚集正常者65例,占43.3%,其中1年内脑梗死复发者5例,复发率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服阿司匹林后超高倍显微镜下血小板聚集异常的脑梗死患者容易复发,该方法简便、直观、易行,可作为预测临床阿斯匹林抵抗的参考依据。
作者:冯勋刚;郑俊萍;吴昭英;杨君;董海新;刘晓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的有效性。方法以2010年全院外科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内固定取出术4种Ⅰ类切口手术全部病历291例为干预前组,以2012年同级别全部手术266例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由干预前96.29%、94.74%、100%、99.43%,下降至5.56%、14.29%、51.22%、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腹股沟疝、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平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分别由263.63、866.01、1334.18元,下降至38.15、448.51、556.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成效。
作者:宋剑;张建明;史红;李志民;史济经;张海燕;高金妹;张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型长效钙拮抗剂拉西地平与复方制剂安博诺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两药对中青年高血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男女各半,在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男女平衡,拉西地平组60例,服用拉西地平片,每次4 mg,每天1次;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每次1片,每天1次。治疗前后4周进行血压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拉西地平组4周后,血压下降16/13 mm Hg,总有效率为91.7%;安博诺组血压下降12/12 mm Hg,总有效率85.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西地平组不良反应8.3%,安博诺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西地平比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晓兴;陈伟强;张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法研究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儿科NICU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进行处理,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护理30 d,判断两种护理方案的终效果。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不同原因形成黄疸的特点不同。本次观察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95%,对照组满意度7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儿科临床护理的先进方式,比常规护理干预预期效果好。
作者:张虹;王利红;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分析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013年1月至2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56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24 h睡眠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为(5.74±2.33)分、试验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为(3.96±1.85)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睡眠时间为(6.74±1.58)h、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睡眠时间为(9.24±2.11)h、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77.1%、试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3.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可能导致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因素及早的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韩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结果共有56个检测到真菌,白色念珠菌36名,占64.3%,检测发19株为痰标本,16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热带念珠菌14个,占总数的25.0%,检测发6株为痰标本,7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近平滑念珠菌(5.3%),检测发2株为痰标本,其他未见;毛霉菌1株,占1.8%,见于痰标本。单因素统计结果为,56例老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其年龄、导尿管的留置、静脉导管的留置、气管是否切开、呼吸肌支持有关系,与性别无关系。结论 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更敏感的真菌培养,以建立识别技术的关键是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结合有针对性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陈爱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减缓尿潴留的发生率,及时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供优质服务。方法观察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6例,发生率为8.42%,分析原因并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采用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穿刺部位疼痛(P<0.05)。护理干预后经过疗效判定,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比较常见,与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穿刺部位疼痛有明显相关性,由主管护师实施特别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李惠;钟梦飞;李春雨;林少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运用本人在工作中注重保持良好的心境,择优选择静脉,固定好穿刺针等的综合运用。结果使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中重视以上几方面的锻炼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有帮助的。
作者:刘汝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深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控制并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肝胆手术者确诊48例出现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个案资料,总结胆漏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对策,针对性再次治疗。结果48例肝胆手术出现胆漏者就其病情发展状况采取对应性措施,如非手术或手术性再次治疗后,治愈患者46例,1例术后出院失访,1例死亡,总体治愈率95.83%,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情况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须要求手术医师及医护人员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及过硬的手术和医护技能,才是确保防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陈世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并鼻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60例高血压并鼻出血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再次出血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物率。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及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物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好,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高血压并鼻出血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雪荣;李兴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扩管治疗与扩管扩容联合治疗疗效的比较,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两种血管扩张剂,第二组使用一种扩容剂和一种血管扩张剂,治疗后24 h和2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第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第1组,加重病例数少于第1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扩管扩容联合治疗优于单用两种扩管药物。
作者:岳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采用532 nm激光对42例73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变化。结果在经过光凝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以提高的有12眼(占16%),不变的有47眼(占64%),下降的有14眼(占19%)。FFA检查,光凝后有6眼黄斑水肿完全吸收,29眼部分吸收,12眼没有吸收。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比弥漫水肿和囊样水肿要好。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阻止及延缓DR进展的有效方法。结论把握治疗时机,选择合理的光凝方法进行有效和充分的激光治疗是阻止和延缓DR发展的关键。
作者:李果;梁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及时率、接种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上门宣教,社区讲座及预防接种门诊宣传片播放以及信息化管理来突显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宣传,采用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宣传可及性和覆盖面。结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及时率。
作者:王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将48例COPD合并OSAHS患者(即重叠综合征OS)进行BiPAP治疗10 d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值PaO2、PaCO2以及肺功能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PSG监测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及低血氧饱和度、慢波深睡眠、总呼吸暂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OSH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雯;何丽芳;刘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