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玲;郭珍辉;邓惠云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其中不适宜做手术的患者20例,对2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住院观察,将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保守治疗及其临床护理,20例患者骨折的愈合均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结论精心的护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冯令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型长效钙拮抗剂拉西地平与复方制剂安博诺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两药对中青年高血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男女各半,在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男女平衡,拉西地平组60例,服用拉西地平片,每次4 mg,每天1次;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每次1片,每天1次。治疗前后4周进行血压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拉西地平组4周后,血压下降16/13 mm Hg,总有效率为91.7%;安博诺组血压下降12/12 mm Hg,总有效率85.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西地平组不良反应8.3%,安博诺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西地平比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晓兴;陈伟强;张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其具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将其随机均分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2个月之后,其焦虑以及抑郁的自评得分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龙云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在诊断唐氏综合征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0例,其中包括正常产检、高龄或唐氏综合征需实施羊水穿刺的高危孕妇等,分为正常男胎妊娠组15例,正常女胎妊娠组13例,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12例。通过实时定量的PCR技术,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比对。结果正常男胎妊娠组及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均检测出DYS14基因及β-actin基因,正常女胎妊娠组因无Y染色体,未检出DYS14基因。正常男胎妊娠组的DYS14基因定量数值为(31.9±17.6)GE/mL,范围分布为23~66 GE/mL,而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的DYS14基因定量数值为(74.6±31.2)GE/mL,范围分布为56~108 GE/mL。结论采用实时定量的PCR技术,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检测,是一种较为操作快捷、经济合理的非创伤性产前筛查。
作者:赵光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扩管治疗与扩管扩容联合治疗疗效的比较,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两种血管扩张剂,第二组使用一种扩容剂和一种血管扩张剂,治疗后24 h和2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第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第1组,加重病例数少于第1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扩管扩容联合治疗优于单用两种扩管药物。
作者:岳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开颅清除血肿等手术治疗。术后1~4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去骨瓣减压术、抗血管痉挛、亚低温疗法及保守治疗措施治疗后,患者出院前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7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尹宁;张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患者女性,53岁,因“头部外伤致昏迷伴右耳道出血1+h”于2012年4月2日入院。入院后诊断为: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全身多处软组织擦挫伤,并予急诊手术,反复多次因手术气管插管后因肺部感染气管切并安置气管导管,约3个月余后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不能维持,行纤支镜检查示:气管导管下缘可见肉芽肿形成,致气管下段管腔约2/3狭窄。建议安置气管支架,家属以费用贵为由拒绝,要求在我院局部治疗。
作者:张承;何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将48例COPD合并OSAHS患者(即重叠综合征OS)进行BiPAP治疗10 d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值PaO2、PaCO2以及肺功能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PSG监测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及低血氧饱和度、慢波深睡眠、总呼吸暂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OSH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雯;何丽芳;刘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与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依照诊断标准将44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即MAP组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即SAP组,随后对两组的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经降脂治疗前后的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的血脂(TG)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MAP组要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固醇(CHO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 CT、Ranson系统及APACHEⅡ系统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脂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与C反应蛋白相结合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评价指标之一,有研究价值。
作者:黄两喜;林艇;蔡道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老年胆道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进行术前病情评估、控制合并症、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外科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手术后有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过外科护理后逐渐恢复,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生理特性和病情特征做好全面的外科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胃镜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行非急诊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确诊48例,确诊率为96.0%;对照组50例患者中,确诊42例,确诊率为84.0%。对两组患者确诊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P<0.05)急诊胃镜与非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利用急诊胃镜进行诊断,不但可以开展急诊胃镜下的治疗,同时还是一种易行、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治疗法,而且急诊胃镜的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模拟演练可以使实习生和低年资的产科住院医师快速掌握产科急症的处理流程和处理要点,产科医师可以在模拟器中演练肩难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臀助产等各种产科急症的处理。模拟演练还可以增强产科急症处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实习生、住院医师和产科住院医师都可以通过模型演练提高产科急症处理技能来提高产妇安全,终达到改善围生结局的目的。
作者:杨金英;郑峥;张国正;陈励和;刘慧姝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402个案例。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4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RUV)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输血病例,无电切综合征发生。随访6个月,IPSS、QOL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Qmax较术前明显增加,RUV也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禄;陈和平;杨毅;刘通;薛成作;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总结中医辩证治疗肛周潮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肛周潮湿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辩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7~20 d,平均治疗(12.8±1.7)d。治愈38例(95.00%),好转1例(2.50%),未愈1例(2.50%),无复发病例。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对肛周潮湿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余志友;伍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采用532 nm激光对42例73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变化。结果在经过光凝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以提高的有12眼(占16%),不变的有47眼(占64%),下降的有14眼(占19%)。FFA检查,光凝后有6眼黄斑水肿完全吸收,29眼部分吸收,12眼没有吸收。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比弥漫水肿和囊样水肿要好。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阻止及延缓DR进展的有效方法。结论把握治疗时机,选择合理的光凝方法进行有效和充分的激光治疗是阻止和延缓DR发展的关键。
作者:李果;梁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肾癌患者和健康人CT灌注成像(CTPI)不同表现特点,探讨CTPI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统计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肾癌组)32例的CTPI参数,并对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CTPI,比较分析两组的CTPI表现和肾皮质、髓质、肿瘤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强化峰值(peak value,PV)。结果肾癌组的BV、PS、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肾皮质(t=5.3599,2.9073,4.3032,均P<0.01),BF、P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肾皮质(t=4.3452,3.3596,P<0.01),两组的TTP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506,P>0.05);肾癌组的BF、B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肾髓质(t=4.1327,7.0055,均P<0.01), PS、MT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肾髓质(t=3.7944,2.7982,P<0.01)。结论肾癌CT灌注参数BV、PS、MTT、BF、PV值明显不同于正常人的肾皮髓质,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的CT强化方式和密度也各有特点,有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丁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作者:陈倩茵;廖瑞端;武哲明;陈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结果共有56个检测到真菌,白色念珠菌36名,占64.3%,检测发19株为痰标本,16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热带念珠菌14个,占总数的25.0%,检测发6株为痰标本,7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近平滑念珠菌(5.3%),检测发2株为痰标本,其他未见;毛霉菌1株,占1.8%,见于痰标本。单因素统计结果为,56例老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其年龄、导尿管的留置、静脉导管的留置、气管是否切开、呼吸肌支持有关系,与性别无关系。结论 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更敏感的真菌培养,以建立识别技术的关键是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结合有针对性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陈爱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是各级医院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干扰因素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本文从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检测内容、质量控制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
作者:周吉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深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控制并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肝胆手术者确诊48例出现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个案资料,总结胆漏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对策,针对性再次治疗。结果48例肝胆手术出现胆漏者就其病情发展状况采取对应性措施,如非手术或手术性再次治疗后,治愈患者46例,1例术后出院失访,1例死亡,总体治愈率95.83%,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情况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须要求手术医师及医护人员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及过硬的手术和医护技能,才是确保防术后胆漏的关键。
作者:陈世钦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