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月经不调伴焦虑情绪患者的类型及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李定培

关键词:月经不调, 焦虑, 类型, 证型分布规律
摘要:目的:探讨月经不调伴焦虑情绪患者类型及证型分布规律,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例月经不调伴焦虑情绪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疾病类型、辨证分型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0例月经不调伴焦虑情绪患者中周期异常类型所占比例高(61.00%),且肝郁血热证型分布比例高(36.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月经不调伴情绪焦虑患者实际表现进行准确分类及分型,综合判断其病情后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与康复护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8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与齐拉西酮联合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康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恩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颈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视为观察组(n=26),其余24例患者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视为对照组(n=24),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相对于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手术方式将会成为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作者:李述斌;刘海波;王文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降低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导管阻塞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方法选择我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3例,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观察组116例,给予对静脉留置针所致导管阻塞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应制定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了静脉留置针所致的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所致导管阻塞是多方面的,用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冲洗彻底,更换液体及时,留置针更换时间正确是防止导管阻塞的重要干预措施。

    作者:陈洁;张晓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内容、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赵春贞;李万忠;王琳;房春燕;史立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方法对腕关节的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研究中,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共发现有63例(96.9%)骨折或关节脱位,而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只发现有52例(80%)、50例(76.9%)骨折或关节脱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采用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鹏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改良阴式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大子宫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

    目的:为了评估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非脱垂大子宫患者64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进行分组:选择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0例为对照组,选择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4例为观察组,术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7±1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9.4±31.7)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8.8±3.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3.1)d,统计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数据(P<0.05)。结论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高的特点,比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优越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黄静;吴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四肢骨折中内固定治疗对于血管神经的保护

    目的:对四肢骨折中内固定治疗对于血管神经的保护与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都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积极采用内固定治疗,同时给予积极地血管神经保护与修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都出院,无截肢与死亡情况发生。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6.7%。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比较常见,在内固定治疗中要注重血管神经的保护,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张相东;王荣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周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2次/天。对照组仅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不用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疗效可靠。

    作者:宋生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析其术前、术中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 LC治疗胆囊疾病80例,经精心护理,均痊愈康复出院,效果满意。结论 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手术成功率高的保障就是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胡洪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IF-1α在放疗敏感性不同的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敏感性宫颈癌组织中HIF-l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鳞癌(Ⅱb、Ⅲa期)患者40例,放疗前行宫颈组织活检并保存标本。放疗结束3个月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将保存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分为高敏感组(28例)及低敏感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HIF-lα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lα蛋白在高敏感组的表达强度高于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lα蛋白在Ⅲa期患者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稍高于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氧诱导因子-l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放疗敏感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周和超;陈兴贵;陈华普;余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节育器异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对节育器异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改善。方法对60位来我站进行节育器异位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为90.0%,还是存在着不满意的情况,且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业务能力问题上。结论在节育器异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开展科学、全面、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推动手术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继发大出血4例报道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lithotomy,PCNL)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出血的处理及介入栓塞术止血的效果和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4例PCNL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6~57岁,平均43岁。对出血原因,出血的处理及介入栓塞止血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例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所致,患者行超选择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保守治疗配合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迟发大出血效果满意。

    作者:杨庆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的50例切口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其感染因素,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手术时机、不同切口类型。结果>70岁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17%,<7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5.39%;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感染率为10.23%,无高血压史的患者感染率为5.10%;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1.43%,择期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4.83%;Ⅰ类切口感染率为5.61%,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50%,Ⅲ类切口感染率为10.66%。结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体质量指数、性别等因素无较大的关联,可以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奉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我院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本观察共收录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分别44例。结果保守治疗18例患者整体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较手术治疗的患者差。行手术治疗者住院长37 d,短9 d,平均19 d。术后行患肢功能锻炼和骨折三期辨证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减轻骨折带来的疼痛,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凌;冯树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质量监测对控制医院供应室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质量监测对控制医院供应室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相关医院卫生消毒标准要求,采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的监测方法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定时对供应室进行消毒,并加强对供应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从我院2010年开始实施供应室监测,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我院未发生供应室感染事件。结论建立完善的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对杀菌消毒质量的监测,保证供应室的环境的无菌整洁,可有效防治医院供应室感染情况的发生。

    作者:申荐荃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复方罗布麻片联合天麻头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0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联合天麻头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8例,给予口服复方罗布麻片联合天麻头痛片;对照组92例按西医门诊个体化方法选用常规西药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68例,有效30,无效10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显效52例,有效20,无效20例,其中不良反应8例,总有效率为73.90%,两组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罗布麻片联合天麻头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理想,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石同飞;胡恩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浅谈手术室实习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原因及预防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实习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行为的分析,探索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预防及防护措施。方法采取问题答卷的方式及面对面访谈法,对在我科实习即将结束出科的30名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性源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了解情况。结果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十分贫乏,职业暴露发生频率较高,防护意识十分薄弱。结论预防及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有效的行为干预,通过对手术室职业暴露原因的了解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陈香禄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胰腺腺胞细胞凋亡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造模开始第3、6、12 h麻醉后左心室采血处死,取胰腺组织;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NF-κB及Bcl-2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浆NF-κB、Bcl-2含量显著增高(P<0.01),NF-κB与Bcl-2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淀粉酶升高幅度和NF-κB、Bcl-2含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结论 NF-κB激活介导上调Bcl-2参与L-精氨酸诱导的SAP发生、发展过程;PDTC干预NF-κB激活使大鼠胰腺腺胞细胞凋亡增加,改善胰腺病理损伤。

    作者:俞成林;崔香丹;金武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妊娠期及产后早期序贯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妊娠期及产后早期序贯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规范产前检查并正常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锻炼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锻炼组产妇于妊娠28周起行盆底肌肉锻炼,并于产后6周行盆底功能检查,同时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盆底肌力、ICI-Q-SF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锻炼组产妇产前、产后6周及产后半年的肌张力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及半年的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及产后早期序贯的盆底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轻妊娠及分娩对盆底造成的损害。

    作者:古艺儿;曹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为45.3岁,腮腺、腭部、舌下腺发病率高,病理类型多见腺样囊性癌以及黏液表皮样癌。结论口腔涎腺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腮腺、倾下腺以及腭腺是高发部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作者:胡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