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目前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事件日益增多,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颈动脉被认为可以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颈动脉血管形态及功能的评价,因此临床上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监测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丁丁;孙健玮;冯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我们利用RNAi干扰其表达,检测其对C3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为对照组(即正常C33a细胞组)及干扰组(即RNA干扰STAT3组)。利用新型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Hilymax导入STAT3 RNA干扰序列,而后检测STAT3的表达,并利用CCK-8法检测C33a的细胞增殖水平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TAT3 mRNA下降约75%,显示成功干扰STAT3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1、2、3 d,干扰组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抑制了约19.1%,31.2%,32.0%。结论本研究成功干扰C33a细胞STAT3的表达,且STAT3沉默可进一步抑制C33a细胞增殖。
作者:王森;陈荏槐;康海鲜;姚运红;胡新荣;朱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食管癌28例,下段食管癌10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59例,鳞腺癌2例,腺癌1例。结果5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61%。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9%、79.03%。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13例,10例已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选择性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通过选择和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葛新国;周立莉;张爱江;严广;黄志华;陈旭东;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自然状态下口腔中种类繁多的细菌以生物膜(biofilm)的形式生活。它们彼此混合生长、共同生存,想要保持菌群的构成比始终平衡,就需要对菌种的信号进行高效传导。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I-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是口腔中细菌与细菌之间的信号传导的一种重要分子。本文就AI-2信号分子及其在口腔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罗安勇;陈万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镇痛泵所致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术后留置自动镇痛泵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在留置尿管的时间、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其他不适症状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应用自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少导尿率,与此同时,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玮;孙歆;李晓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发生骨折与再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各60例,使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骨折组,女性比例高于骨折组,平卧位到站立位转换间隔时间长于骨折组,再骨折组前次发生骨折部位位于椎体或股骨的人数明显比骨折组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烟酒史等,特别针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给予患者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健康教育、复训训练等,有利于不断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满意程度。
作者:石耀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是探讨胃癌可行胃部分切除,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术后患者的预后和反流情况分析。方法2000年3月至2014年3月360例。在我院期间收治的胃癌,行手术治疗病例分两组手术方式:对照组全胃切除(180例)和胃部分切除组(180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跟踪随访术后并发症,术后反流,生成率之间差别。结果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快,并发症少,低于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全胃切除组。结论胃癌患者中,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灶转移情况,如果可行胃部分切除能达到治疗目的胃癌患者,行胃部分切除,较全胃切除患者比较,手术损伤小,生理功能存在,术后并发症及风险也小,相对恢复较好,不影响生存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水平,同时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可减轻和改善术后反流情况。
作者:金凤玛;杨树成;陈健;吴必超;袁志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创新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治疗及护理中均实施创新模式,采用SF-36量表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实施创新模式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实施创新模式前相比,实施创新模式后患者PF、RP、BP、GH、VT、SF、RE、MH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心实施创新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提升患者回归社会的程度、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隋红霞;陈智;焦海红;谭秋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58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7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选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结果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为83.54%,住院天数为(8.8±2.4)d,患儿满意率为84.81%;加用中药的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47%%,住院天数为(6.5±1.5)d,患儿满意率为96.20%。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肺炎患者康复,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
作者:陈燕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诊治的高血压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不良生活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并自觉加强血压控制,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刘洁;黄秀玲;杨凤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比较Ⅱ、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接受的剂量,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PS治疗计划系统,对100例Ⅱ、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的受量。结果 IMRT的V95%明显高于CRT,而IMRT的V105%、V110%明显低于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T的HI值较IMRT高,P<0.05。IMRT中患侧肺V20、V30、V40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V40、V50均低于CRT中相应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处方剂量为50 Gy时,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调强放疗还有效地降低了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
作者:骆萍;钟晓鸣;张怀文;谢洪辉;陈戈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复方丹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化痰平喘,控制呼吸道感染,利尿,纠正酸碱失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每次12.5~25 mg,每日3次空腹口服,并予以复方丹参4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都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68%)(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鸣;李玉惠;郝春艳;赵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深层次地解析逍遥散的内涵实质,并用辩证论治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逍遥散引入妇科领域,结合临床实践,使逍遥散在妇科领域得以升华、深化。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PET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用于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魏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于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一对一”方式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此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作者:杨才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 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100%(30/30),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0%(27/3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人数为28例,护理满意率为9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人数为24例,护理满意度为80%。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特殊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高,尤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海虹;孙玉芳;丁全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总额预付制度下我院住院重复率、住院人次及医疗费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年均接诊人次、参保比例、参保人员住院率及重复住院率、参保人员住院人次及次均费用分析等用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1848人,参保比例为54.0%;2013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2040人,参保比例为60.7%,较2012年有所增加。此外,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参保人员住院重复率及住院15 d以上患者人次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13年参保住院患者次均费用(6863元)低于2012年(8071元)。结论“总额预付”有助于减少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提升医保绩效。
作者:刘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由于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此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不警惕,行宫腔操作时极易造成子宫大出血,危及生命,值得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重视。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超声诊断23例CSP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探讨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意义。
作者:曾静;黄秋媚;何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当前,有大量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一系列男性生殖功能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在检测男性不育时,主要可采用氧化应激检测来进行。为此,本研究旨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氧化应激检测在男性不育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捷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