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衍代
目的:研究探讨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治疗后再继续服用原药,给予治疗组患者服用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治疗,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进行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服用小分子化合物继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51.52%);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同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9.39%)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后与化疗药物交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作者:杨现松;邹进军;王爱英;李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表现为不典型心电图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观察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相关性。结果①39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表现为:患者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患者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3例;患者Vl~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5例。②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共13例,占33.3%,死亡患者7例,占17.9%,其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例,占25.6%,死亡6例,占15.4%;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7.7%,死亡1例,占2.6%。以心电图表现为ST升高为特点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表现为非ST升高的患者。结论不典型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各异,对于可疑患者要结合患者症状、动态心电图及患者血清学检测做出仔细的判断,才能有效避免遗漏。
作者:兰素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逐渐已成为第二位的癌症死因[1]。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重症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具有皮肤损坏的慢性易复发炎症性皮肤病[2]。2014年3月我科收治1例原发性肝癌伴重症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积极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韵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成功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中成分,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精确,适用于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鉴别。
作者:姚亮元;黄云;戴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总额预付制度下我院住院重复率、住院人次及医疗费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年均接诊人次、参保比例、参保人员住院率及重复住院率、参保人员住院人次及次均费用分析等用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1848人,参保比例为54.0%;2013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2040人,参保比例为60.7%,较2012年有所增加。此外,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参保人员住院重复率及住院15 d以上患者人次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13年参保住院患者次均费用(6863元)低于2012年(8071元)。结论“总额预付”有助于减少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提升医保绩效。
作者:刘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运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闭合手法复位、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2例,对照组运用闭合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2例。结果6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2个月,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标准,治疗组:优良率93.8%,对照组:优良率81.3%,治疗组由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愈合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柱;刘海亮;隆美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桂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连南瑶族自治县城乡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以及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对象均为连南县常住人口。连南瑶族自治县共7个乡镇(包括县城),30个机关单位。我们将县城分6个区域,每个区域3个点,每个点随机抽取25例,非县城乡镇6个,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5例,此次调查共随机抽取各类人员900例纳入分析,其中瑶族同胞53%,汉族45%,壮族2%,男、女、城、乡人员各半,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化验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检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检出脂肪肝173例,检出率为19.2%,其中男性22.2%,女性16.2%。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有所升高,不同民族间脂肪肝的患病率瑶族、壮族高于汉族。脂肪肝组以喜好吸烟饮酒,具有独特饮食习俗(喜食腊味,偏咸食物)者居多、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升高、体质量超标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连南少数民族地区经调查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与地理环境(高寒地区)、吸烟饮酒者密切相关,男性、具有独特饮食习俗(喜食腊味,偏咸食物)者、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夏新中;颜建忠;李艳;蒋君秀;王发宝;房国荣;蓝明月;陈招钢;蓝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糊测试评定的应用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障碍观察组的改善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糊测试评定可及时有效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误吸的危险及不必要的插胃管,保证水分摄入、增加进食乐趣,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振梅;罗敏婵;梁丽霞;王金兰;李又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制酸以及液体复苏、控制血糖、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19例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7%,对照组总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淀粉酶缓解情况比较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前列地尔,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魏俊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病患集中,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院内交叉感染。针对当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和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对当前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龚昱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专病护士与医师共同查房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型医护合作模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查房,观察组行共同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全院对专病护士的护理会诊需求;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全院对专病护士的专业需求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治疗护理及自身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得到提升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查房加强了医护协作关系,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树立护士威望,形成医师、护士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专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罗慧;刘雅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 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针对护理工作展开对比研究,了解风险管理在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优化护理模式,提升我院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与60名护理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各项因素上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对护理中易出现的风险项目起到预防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30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特殊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患者应当给予早期正确饮食,早期活动指导,腹部按摩等特殊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以及减少腹胀以及术后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种慧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用三氧具有杀菌、改善代谢、激活免疫系统等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骨关节病、肿瘤、妇科疾病、血管疾病等。本文主要介绍医用三氧治疗疾病的机制、临床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治疗方法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辛衍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口腔内科收治的200例牙髓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治疗A组(根管治疗组)100例和治疗B组(干髓术治疗组)100例。结果治疗B组和治疗A组牙髓炎患者临床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治疗牙髓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应根据牙髓炎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陈跃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58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7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选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结果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为83.54%,住院天数为(8.8±2.4)d,患儿满意率为84.81%;加用中药的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47%%,住院天数为(6.5±1.5)d,患儿满意率为96.20%。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肺炎患者康复,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
作者:陈燕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创新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治疗及护理中均实施创新模式,采用SF-36量表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实施创新模式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实施创新模式前相比,实施创新模式后患者PF、RP、BP、GH、VT、SF、RE、MH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心实施创新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提升患者回归社会的程度、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隋红霞;陈智;焦海红;谭秋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中成药治疗痛经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抽取门诊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处方共203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203张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处方中有81张存在问题,占总数的39.90%。常见的问题有辩证不准确(37张),占总数的45.68%;用法用量不当(22张),占总数的27.16%;药物合用不当(17张),占总数的20.99%;未排除器质性病变(5张),占总数的6.17%。结论今后工作中需要强化医院的用药监管制度,加强临床医师对中成药知识的理论学习,充分发挥药师的审核作用,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朱登祥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