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玲
目的:优选罗勒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勒子中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甲醇浓度对罗勒子中总黄酮含量影响大,其他三个因素对样品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结论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80%,固液比1∶10,提取1h,提取1次。
作者:谢晶;孙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不同体位对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膀胱结石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各有25例,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B组患者采取仰卧位。C组患者采取半卧位,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之间和B、C之间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来说半卧位对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好一些,但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体位进行碎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治愈率。
作者: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治疗和传统遮盖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弱视儿童123例,共计200只患眼,随机分配为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和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实验组采用多媒体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遮盖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63例,100只患眼)总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60例,100只患眼)治疗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6~12岁患儿总治疗有效率远低于实验组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疗法较传统遮盖疗法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多媒体训练疗法对于所有年龄段儿童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患者的护理质量要,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从药瓶管理和麻醉仪器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结果对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麻醉护理,会使患者更加放松,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提高麻醉护理工作的质量对医院工作整体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增强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非常复杂。现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如今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全身麻醉,因此,提高麻醉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中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同时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程度适时的指导患者下床负重及早期进行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观察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1],优23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3%。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中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较少破坏骨折愈合内环境,骨折愈合率高,可旱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王晓民;戈兵;王亮;杨英果;朱冬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与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针对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众多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的观察,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的再认识,充分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利于对非甾体抗炎药利用的综合评价以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何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且在发病48h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徐锦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30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及类似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常规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发热和肢体抖动或惊跳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惊跳或肢体抖动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防止患者进展为危重症,保护脑功能。
作者:谢立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阑尾手术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同时该治疗方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朋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价12岁以下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补充脱氧核苷酸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入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儿童72对,试验组采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发作期10mg/(kg?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抗感染药物,祛痰、镇咳药物],稳定期每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10毫克/(千克?周),连续应用12个月,近期随访7~14d评价疗效,远期则随访1年以上评价患儿预后情况及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近期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症状持续时间(5.24±1.45)vs(7.21±1.73),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4.57±1.28)vs(6.23±1.19),住院时间(4.69±1.21)vs(6.43±1.35),完全好转时间(7.14±1.28)vs(9.41±1.43)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脱氧核苷酸提高CD3+(58.9±9.8)vs(52.8±7.01),CD4+(47.9±6.7)vs(36.8±6.8)水平有关,另外试验组近期有效率痊愈率高于对照组(29.2%vs18.0%)。长期应用,脱氧核苷酸可减少平均急性发作次数(2.4±0.4)vs(4.9±2.1)。脱氧核苷酸不良反应为轻微发热,发生率22.2%。结论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脱氧核苷酸急性期可显著缩短患儿病程,稳定期可减少反复发作次数。
作者:董李;李玉欢;朱雪云;李玉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右旋糖苷铁注射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缺铁性贫血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多糖铁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右旋糖苷铁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P)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将右旋糖苷注射剂应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能够纠正患者贫血症状,有效促进其体内红细胞生成,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青;古力加马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临床确诊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存活时间为半年,7例患者的存活时间为1年,3例患者的存活时间为3年,2例患者的存活时间为4年以上,1例患者存活至今,目前仍处于随访中。结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必须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以便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苗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基本药物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上报的73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6大类15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比例高,静脉给药方式为引发ADR的主要途径,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基层医院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处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53例发生房颤,发生率28.3%,经过处理,房颤患者均得到很好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原因,积极处理术后发生的房颤。
作者:姬宇宙;薛霞;王天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征象、诊断价值及操作的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的CT表现。结果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37例中CT征象表现为毛玻璃阴影11例,炎性浸润性实变8例,肺部多发结节影7,肺部肿块合并多发结节影5例,肺部肿块、多发结节及炎性实变并存6例;其中9例出现“晕征”,12例合并空洞,4例有“含气新月征”,9例合并胸膜反应,13例有楔形实变影。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无特殊性。结论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种形态,具有多灶性、多态性,且多肺段改变,应注意与其他临床肺部感染性疾病加以区分,真菌感染的“晕征”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CT扫描能较好地反映真菌在肺部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提高诊断水,平在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调脂汤治疗,治疗组清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检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效果显著,清宁汤的治疗效果优于调脂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德国ZEISSVISULAS532nm激光对289例(384眼)重度非增生期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分3~4次完成,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62眼(16.15%),视力无变化292眼(76.04%),视力下降30眼(7.81%),有效率为90.76%。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显著降低了致盲率,能使部分患者提高视力。
作者:岳金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高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82例妊高征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分别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胎儿娩出(T2)和术后(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疼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较T0均明显下降;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T1和T2时间点的心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疼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妊高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镇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81例直肠癌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中医方法护理、物理治疗及护理、腹部的护理、结肠减压及护理。结果本组81例直肠癌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后,病情好转,腹胀缓解,未见呕吐发生,肠鸣正常,肛门排气排便正常,效果良好。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合适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痛苦。实践结果证明,护理对策有效可行。进而保证了接下来治疗进程和患者康复。
作者:丛志军;陶雨香;单晓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