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香;龙婷婷;王学杰;黄郢荷
目的:了解护士的灾难意识、应灾能力和培训需求情况,为构建灾难护理学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参加某研讨会的护士在灾难认知,灾难护理认知和灾难护理培训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地震(100%)、洪水(98.8%)和雪灾(86.4%)认同率较高;对渐进性灾难认同率较低,如生态平衡破坏(42%)、人口增长失控(21%)、噪声(21%)等。3.7%的护士在灾难应对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灾难是无法抗拒的,33.3%的护士没有想过这类问题或不知道。61.3%的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灾难教育培训。结论护士灾难意识不高,应灾能力有限,对培训需求很高,应对灾难护理教育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提高我国护士的灾难意识和应灾能力。
作者:若兰;李伟伟;刘梅;廖少玲;王梦荷;刘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期间,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标准,充实临床护士队伍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丰富工作内涵,切实落实基础护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中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汪淼芹;刘艳;汪爱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核,了解其对手术烟雾知识认知情况,制定实施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后再次考核了解培训效果。方法选择120名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对其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试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后再次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其中手术烟雾的物理性质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手术烟雾人员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前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前后成绩比较,除组成维度的分数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有效。培训后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后医生的总分、物理性质、权威组织防护标准、对机体的影响、化学性质分数优于护士,而护士关于烟雾来源及组成分数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培训能有效提高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其中医生的培训效果优于护士。
作者:潘静;林玉秀;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制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并对其心理学测量特征进行评定。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立量表的测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量表的测试条目,然后通过专家效度、预试验等方法对量表的测试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正式量表,后便利抽取6所护理本科院校中的33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评定量表的心理学测量特征。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由9个维度63个条目组成;量表总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648,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25~0.9219;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2,内容效度比(CVI)为0.99;主成分分析共提取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02%。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测量特征,可初步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评价。
作者:罗先武;郭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位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8.4±9.5分,总体水平较低。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t=-2.28,P=0.028)、长期居住地(t=3.88,P=0.000)、手术类型(t=-3.64,P=0.001)、没有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t=-2.75,P=0.009)、锻炼带来疼痛和不适(t=-2.73,P=0.009)、术中放置的引流管给锻炼带来不便(t=-2.51,P=0.016)、感觉情绪低落(t=-2.99,P=0.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对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进行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疼痛、疲乏、情绪状态及其健康信念的差异等,术后应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真正掌握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的风险评估并实施行为干预。方法应用Morse 评分量表对患者评估后对高危人群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的高危人群采取行为干预,帮助老年患者掌握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照组不采用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87.3%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知识。住院期间无跌到发生。与对照组0.72%跌倒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进行评估并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lark安适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Clark安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3个月后,护理组患者GSE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和总分均低于护理前(均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lark安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焕婵;杨焕珍;梁健芳;罗馥斐;邹灶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负压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条件性选择下肢静脉性溃疡行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患者21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住院时由护士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量,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疾病护理。观察患者平均住院日、出院后随访患者溃疡复发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的焦虑程度、抑郁情况均降低,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平均住院日减少,出院后随访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少。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缩短病程。
作者:杨海兰;保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的饮食模式;治疗组则采取改良饮食模式。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改良饮食模式干预,可明显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廖色青;梁丹清;王红;梁云花;韩春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 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80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CPSS总分为(24.62±6.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61±5.34)分,(t=6.38,P<0.01);研究组积极应对(1.81±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4±0.52)分,研究组消极应对(1.53±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91±0.68)分,(t=3.25、6.03,P<0.01);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r=0.281~0.324, P<0.01)。结论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较大,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需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张秀芬;李遵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病人对病区播放背景音乐的需求。方法选取2011年8~10月我院住院的精神科病人200例,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背景音乐的认知,包括背景音乐与情绪的关联、背景音乐的利弊、对背景音乐的需求和背景音乐播放时段的要求4个方面。结果89.50%的病人认为音乐与情绪有关联;62.50%的病人认为背景音乐利大于弊;87%的病人需要病房播放背景音乐;1/3的病人认为在不同时段播放背景音乐非常必要;91.60%病人认为病区播放背景音乐非常必要,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引起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结论在精神科病区播放背景音乐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住院环境,同时针对不同时段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住院压力,保持平稳、愉快的心情。背景音乐投入少,成本低,病人需求度高,反应效果好。
作者:徐柳柳;张燕红;杜鹃;张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护理评估、心理安慰、服药干预、饮食干预、腹部按摩、协助扩胸运动、大小便护理等;对照组仅采取骨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为86.7%,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腹胀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2月至2011年5月对100例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其中主管护师21例,护理师40例,护士39例。结果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身体健康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管护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护理师和护士,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师和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师和护士的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和法律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杨晓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位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对15例高位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湿化气道、早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咳嗽等护理措施,与同期常规护理组17例患者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各项预见性护理,15例高位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中,有3例发生肺部感染(20%),17例常规护理组中,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高位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霞;杨芬;葛小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家庭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9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其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情感表达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于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家庭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患者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干预前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套以个性化护理服务为主的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后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督导检查干预措施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适合PCI手术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督导检查组和常规随访护理组,各200例,通过随访督导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与常规随访护理组相比,督导检查组的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督导检查,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自行停药的发生率。
作者:柯明娜;张少录;黄碧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对胸痹患者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辨证施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中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辨证施膳能有效降低胸痹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谭远霞;韩春蕾;陈文;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及对照组(传统护理组)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的平均得分为(38.5±2.8)分、抑郁的平均得分为(37.4±3.2)分、对护理方法的不满意率为0.0%,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可以在骨科患者中推广。
作者:郭雨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化疗过程中均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2周期后按RECIST 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同时评估生活质量( QOL)。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 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疾病控制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任玲;段艳红;张凡;温文娟;吴娜娜;付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