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启英;周梅花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医疗照顾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杜希娟;冯丽君;徐殿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离/调职意愿的现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离/调职意愿及行为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江门市两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5.28%护士有离职或调职意愿,11.32%护士离职或调职行为;护理工作压力方面,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及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方面医院间有差异( P<0.05);工作倦怠方面医院间没有差异(P<0.05);62.27%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衰竭,84.90%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疏远,52.83%护士认为个人成就感低;有离职意愿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管理及人际关系对方面的问题的压力更大(P<0.05);有离职意愿的护士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低(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高,工作压力程度及职业倦怠程度高,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水平及职业倦怠程度,完善支持系统,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以降低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率。
作者:区秀丽;李红涛;汪海芹;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的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本组病例终治愈率为100%。并发症:2例确定性手术后第6天和第8天吻合口瘘,经置双套管于瘘口处,充分引流治愈;4例肠梗阻,3例予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后缓解,1例3个月后行肠粘连松解后治愈;1例末端回肠坏死、穿孔,首次手术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2d后再次行剖腹探查,行腹腔引流术,20d后行确定性手术后痊愈。将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改进了传统的护理方法,创新了临床护理思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尹恩静;顾梅;仲正香;傅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患者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干预前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套以个性化护理服务为主的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后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相关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和健康教育质量,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赵利红;侯小艳;是明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病人对病区播放背景音乐的需求。方法选取2011年8~10月我院住院的精神科病人200例,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背景音乐的认知,包括背景音乐与情绪的关联、背景音乐的利弊、对背景音乐的需求和背景音乐播放时段的要求4个方面。结果89.50%的病人认为音乐与情绪有关联;62.50%的病人认为背景音乐利大于弊;87%的病人需要病房播放背景音乐;1/3的病人认为在不同时段播放背景音乐非常必要;91.60%病人认为病区播放背景音乐非常必要,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引起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结论在精神科病区播放背景音乐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住院环境,同时针对不同时段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住院压力,保持平稳、愉快的心情。背景音乐投入少,成本低,病人需求度高,反应效果好。
作者:徐柳柳;张燕红;杜鹃;张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家庭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9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其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情感表达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于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家庭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护理程序护理和常规护理,以睡眠评估、护理漏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措施漏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罗东霞;谢风清;易瑜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位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8.4±9.5分,总体水平较低。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t=-2.28,P=0.028)、长期居住地(t=3.88,P=0.000)、手术类型(t=-3.64,P=0.001)、没有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t=-2.75,P=0.009)、锻炼带来疼痛和不适(t=-2.73,P=0.009)、术中放置的引流管给锻炼带来不便(t=-2.51,P=0.016)、感觉情绪低落(t=-2.99,P=0.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对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进行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疼痛、疲乏、情绪状态及其健康信念的差异等,术后应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真正掌握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护理评估、心理安慰、服药干预、饮食干预、腹部按摩、协助扩胸运动、大小便护理等;对照组仅采取骨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为86.7%,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腹胀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焦虑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均为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心灵关怀护理;分别于干预前1 d和干预结束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进行心灵关怀的护理干预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P<0.01);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无显著改善,但心灵关怀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P<0.01)。结论心灵关怀能明显缓解焦虑症住院患者的病情,并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薇;索绪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90例糖尿病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家属的教育等,对照组常规治疗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糖尿病病人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降低血糖,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南娥;高瑞霞;蒋静;陈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外勤工作人员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800名住院患者对40名护理外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外勤人员满意度干预前为93.00%、干预后为9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护理外勤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了患者对护外勤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服务安全质量。
作者:刘长明;陈美华;玛依拉·再努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核,了解其对手术烟雾知识认知情况,制定实施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后再次考核了解培训效果。方法选择120名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对其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试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后再次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其中手术烟雾的物理性质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手术烟雾人员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前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前后成绩比较,除组成维度的分数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有效。培训后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后医生的总分、物理性质、权威组织防护标准、对机体的影响、化学性质分数优于护士,而护士关于烟雾来源及组成分数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培训能有效提高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其中医生的培训效果优于护士。
作者:潘静;林玉秀;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构建一套适合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在护理风险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评阅、Delphi法、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通过小范围专家讨论认证,建立指标体系初步方案。结果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1,各要素系数为0.712~0.879,信效度好。结论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为4个构成要素:系统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感染防控。
作者:傅建南;于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选取因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10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s焦虑( SAS)和抑郁自评( SDS)等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和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以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管理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满意度。
作者: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94例)和对照组(91例),干预组术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培训,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此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袁述兰;陈美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家庭功能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26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是影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高功能家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应多加鼓励和引导。结论家庭功能差的患者需采取积极措施,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更好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成员要重视,尽可能多些关爱、理解和支持患者。
作者:朱彩兰;沈春花;谢美婵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