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罗东霞;谢风清;易瑜华

关键词: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护理程序, 术后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护理程序护理和常规护理,以睡眠评估、护理漏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措施漏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患者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干预前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套以个性化护理服务为主的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后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灵关怀对焦虑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焦虑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均为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心灵关怀护理;分别于干预前1 d和干预结束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进行心灵关怀的护理干预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P<0.01);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无显著改善,但心灵关怀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P<0.01)。结论心灵关怀能明显缓解焦虑症住院患者的病情,并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薇;索绪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对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核,了解其对手术烟雾知识认知情况,制定实施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后再次考核了解培训效果。方法选择120名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对其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试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后再次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其中手术烟雾的物理性质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手术烟雾人员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前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前后成绩比较,除组成维度的分数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有效。培训后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后医生的总分、物理性质、权威组织防护标准、对机体的影响、化学性质分数优于护士,而护士关于烟雾来源及组成分数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培训能有效提高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其中医生的培训效果优于护士。

    作者:潘静;林玉秀;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工作倦怠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工作倦怠现况,并分析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测量量表( MBI),调查福州市五所综合医院的肿瘤科、血液科、肿瘤妇科护士共130名。结果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工作倦怠处于高度水平。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工作低成就感3个维度高度倦怠发生率分别为62.5%、45.8%和60.0%。情绪衰竭与年龄与护龄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学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婚姻状态显著相关;工作冷漠感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工作低成就感与年龄和护龄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工作倦怠则与学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工作倦怠处于高度水平。其中年龄较大、学历越高、婚姻未婚、护龄较短的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工作倦怠水平更高。

    作者:王召云;吴伶俐;李文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医疗照顾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杜希娟;冯丽君;徐殿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督导检查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导检查干预措施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适合PCI手术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督导检查组和常规随访护理组,各200例,通过随访督导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与常规随访护理组相比,督导检查组的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督导检查,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自行停药的发生率。

    作者:柯明娜;张少录;黄碧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产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频率、大便性质及便不尽感等主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 PAC-QOL)。结果两组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频率、大便性质及便不尽感等主要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产后便秘患者的排便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科学、规范地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研制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并对其心理学测量特征进行评定。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立量表的测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量表的测试条目,然后通过专家效度、预试验等方法对量表的测试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正式量表,后便利抽取6所护理本科院校中的33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评定量表的心理学测量特征。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由9个维度63个条目组成;量表总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648,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25~0.9219;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2,内容效度比(CVI)为0.99;主成分分析共提取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02%。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测量特征,可初步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评价。

    作者:罗先武;郭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辨证施膳对胸痹患者血脂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对胸痹患者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辨证施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中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辨证施膳能有效降低胸痹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谭远霞;韩春蕾;陈文;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不同知情程度下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了解晚期肺癌患者不同知情程度下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方法根据不同知情程度分别于放化疗后3~5 d、出院前、第2周期治疗时测量11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分值。结果放化疗后3~5 d完全知情、部分知情患者SAS、SDS高于不知情患者(P<0.05);出院前及第2周期治疗时完全知情患者SAS、SDS明显低于不知情患者(P<0.05)。结论合理的心理干预对于完全知情晚期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黄伟丽;陈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100例产妇自然分娩83例,剖宫产17例,自然分娩率为83%;对照组100例产妇,自然分娩64例,剖宫产36例,自然分娩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还可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2月至2011年5月对100例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其中主管护师21例,护理师40例,护士39例。结果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身体健康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管护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护理师和护士,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师和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师和护士的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和法律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杨晓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相关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和健康教育质量,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赵利红;侯小艳;是明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的影响力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的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力。方法两组产妇均依据产后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大组责任制护理,指定2名资历高、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病区产妇产后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责任护士床位分管负责制,由责任护士具体负责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产妇各项健康教育项目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方式科学、规范,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以产妇为主体的护患关系,产妇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对护患双方均有较大影响。

    作者:邵巧云;邹青;李文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lark安适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Clark安适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Clark安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3个月后,护理组患者GSE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和总分均低于护理前(均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lark安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焕婵;杨焕珍;梁健芳;罗馥斐;邹灶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6月我院将介入科、泌尿科、妇儿科作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在试点病区开展以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模式,落实优质护理,开展以“强化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三好一满意”为服务标准,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对2009年6~12月至2010年6~12月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监测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活动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结果活动后医院感染率下降1.38%,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了4.6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魏宗赛;曹方余;丁珠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120例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及对照组(传统护理组)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的平均得分为(38.5±2.8)分、抑郁的平均得分为(37.4±3.2)分、对护理方法的不满意率为0.0%,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可以在骨科患者中推广。

    作者:郭雨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士灾难意识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护士的灾难意识、应灾能力和培训需求情况,为构建灾难护理学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参加某研讨会的护士在灾难认知,灾难护理认知和灾难护理培训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地震(100%)、洪水(98.8%)和雪灾(86.4%)认同率较高;对渐进性灾难认同率较低,如生态平衡破坏(42%)、人口增长失控(21%)、噪声(21%)等。3.7%的护士在灾难应对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灾难是无法抗拒的,33.3%的护士没有想过这类问题或不知道。61.3%的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灾难教育培训。结论护士灾难意识不高,应灾能力有限,对培训需求很高,应对灾难护理教育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提高我国护士的灾难意识和应灾能力。

    作者:若兰;李伟伟;刘梅;廖少玲;王梦荷;刘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94例)和对照组(91例),干预组术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培训,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此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袁述兰;陈美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