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魏宗赛;曹方余;丁珠云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6月我院将介入科、泌尿科、妇儿科作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在试点病区开展以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模式,落实优质护理,开展以“强化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三好一满意”为服务标准,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对2009年6~12月至2010年6~12月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监测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活动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结果活动后医院感染率下降1.38%,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了4.6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康复应用中的评价

    目的:探讨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选取因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10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s焦虑( SAS)和抑郁自评( SDS)等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和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以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管理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满意度。

    作者: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外勤人员满意度调查

    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外勤工作人员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800名住院患者对40名护理外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外勤人员满意度干预前为93.00%、干预后为9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护理外勤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了患者对护外勤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服务安全质量。

    作者:刘长明;陈美华;玛依拉·再努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患者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干预前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套以个性化护理服务为主的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后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对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核,了解其对手术烟雾知识认知情况,制定实施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后再次考核了解培训效果。方法选择120名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对其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试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后再次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其中手术烟雾的物理性质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手术烟雾人员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前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前后成绩比较,除组成维度的分数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有效。培训后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后医生的总分、物理性质、权威组织防护标准、对机体的影响、化学性质分数优于护士,而护士关于烟雾来源及组成分数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培训能有效提高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其中医生的培训效果优于护士。

    作者:潘静;林玉秀;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血液透析患者特异性KDQ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经SF-36量表评估发生除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二项外,其余各项指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DQ问卷评估发现,5个纬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5),SCL-90量表结果显示各因子除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外,其余7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05)。患者SF-36部分纬度评分与SCL-90部分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人群,且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军香;龙婷婷;王学杰;黄郢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 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80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CPSS总分为(24.62±6.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61±5.34)分,(t=6.38,P<0.01);研究组积极应对(1.81±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4±0.52)分,研究组消极应对(1.53±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91±0.68)分,(t=3.25、6.03,P<0.01);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r=0.281~0.324, P<0.01)。结论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较大,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需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张秀芬;李遵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的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本组病例终治愈率为100%。并发症:2例确定性手术后第6天和第8天吻合口瘘,经置双套管于瘘口处,充分引流治愈;4例肠梗阻,3例予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后缓解,1例3个月后行肠粘连松解后治愈;1例末端回肠坏死、穿孔,首次手术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2d后再次行剖腹探查,行腹腔引流术,20d后行确定性手术后痊愈。将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胃肠道严重创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改进了传统的护理方法,创新了临床护理思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尹恩静;顾梅;仲正香;傅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100例产妇自然分娩83例,剖宫产17例,自然分娩率为83%;对照组100例产妇,自然分娩64例,剖宫产36例,自然分娩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还可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位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8.4±9.5分,总体水平较低。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t=-2.28,P=0.028)、长期居住地(t=3.88,P=0.000)、手术类型(t=-3.64,P=0.001)、没有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t=-2.75,P=0.009)、锻炼带来疼痛和不适(t=-2.73,P=0.009)、术中放置的引流管给锻炼带来不便(t=-2.51,P=0.016)、感觉情绪低落(t=-2.99,P=0.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对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进行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疼痛、疲乏、情绪状态及其健康信念的差异等,术后应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真正掌握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护理程序护理和常规护理,以睡眠评估、护理漏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措施漏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罗东霞;谢风清;易瑜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评估及行为干预

    目的: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的风险评估并实施行为干预。方法应用Morse 评分量表对患者评估后对高危人群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的高危人群采取行为干预,帮助老年患者掌握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照组不采用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87.3%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知识。住院期间无跌到发生。与对照组0.72%跌倒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进行评估并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不同知情程度下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了解晚期肺癌患者不同知情程度下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方法根据不同知情程度分别于放化疗后3~5 d、出院前、第2周期治疗时测量114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分值。结果放化疗后3~5 d完全知情、部分知情患者SAS、SDS高于不知情患者(P<0.05);出院前及第2周期治疗时完全知情患者SAS、SDS明显低于不知情患者(P<0.05)。结论合理的心理干预对于完全知情晚期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黄伟丽;陈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督导检查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导检查干预措施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适合PCI手术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督导检查组和常规随访护理组,各200例,通过随访督导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与常规随访护理组相比,督导检查组的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督导检查,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自行停药的发生率。

    作者:柯明娜;张少录;黄碧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灵关怀对焦虑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焦虑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均为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心灵关怀护理;分别于干预前1 d和干预结束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进行心灵关怀的护理干预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P<0.01);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无显著改善,但心灵关怀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P<0.01)。结论心灵关怀能明显缓解焦虑症住院患者的病情,并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薇;索绪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研制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并对其心理学测量特征进行评定。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立量表的测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量表的测试条目,然后通过专家效度、预试验等方法对量表的测试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正式量表,后便利抽取6所护理本科院校中的33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评定量表的心理学测量特征。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由9个维度63个条目组成;量表总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648,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25~0.9219;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2,内容效度比(CVI)为0.99;主成分分析共提取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02%。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测量特征,可初步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评价。

    作者:罗先武;郭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旨在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方法对60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和体位护理,协助其进行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并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注重病房环境的管理及患者呼吸功能监测,采取雾化排痰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结果该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呼吸道并发症。结论加强对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汤舜銮;叶少芝;李惠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产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频率、大便性质及便不尽感等主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 PAC-QOL)。结果两组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频率、大便性质及便不尽感等主要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产后便秘患者的排便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科学、规范地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离/调职意愿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离/调职意愿的现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离/调职意愿及行为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江门市两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5.28%护士有离职或调职意愿,11.32%护士离职或调职行为;护理工作压力方面,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及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方面医院间有差异( P<0.05);工作倦怠方面医院间没有差异(P<0.05);62.27%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衰竭,84.90%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疏远,52.83%护士认为个人成就感低;有离职意愿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管理及人际关系对方面的问题的压力更大(P<0.05);有离职意愿的护士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低(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高,工作压力程度及职业倦怠程度高,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水平及职业倦怠程度,完善支持系统,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以降低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率。

    作者:区秀丽;李红涛;汪海芹;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我院的静脉治疗质量,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针对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后,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张娟;田灵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