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丽;陈敏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医疗照顾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杜希娟;冯丽君;徐殿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核,了解其对手术烟雾知识认知情况,制定实施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后再次考核了解培训效果。方法选择120名手术烟雾职业暴露人群,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对其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试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医护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后再次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其中手术烟雾的物理性质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手术烟雾人员进行手术烟雾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前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前后成绩比较,除组成维度的分数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有效。培训后暴露人群医生护士之间各维度知识得分有差异,培训后医生的总分、物理性质、权威组织防护标准、对机体的影响、化学性质分数优于护士,而护士关于烟雾来源及组成分数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培训能有效提高暴露人群对手术烟雾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其中医生的培训效果优于护士。
作者:潘静;林玉秀;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家庭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9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其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情感表达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于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家庭功能缺陷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选取因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10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s焦虑( SAS)和抑郁自评( SDS)等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和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以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管理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满意度。
作者: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癫痫患儿羞耻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采用患儿问卷及羞耻感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辅导前后效果评定。结果辅导前两组患儿的羞耻感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辅导后研究组患儿的行为羞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个性羞耻、身体羞耻和家庭羞耻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研究组患儿对患病态度、药物副作用、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消除癫痫患儿的自卑心理及羞耻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秀菊;楚平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护理程序护理和常规护理,以睡眠评估、护理漏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措施漏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罗东霞;谢风清;易瑜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的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力。方法两组产妇均依据产后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大组责任制护理,指定2名资历高、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病区产妇产后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责任护士床位分管负责制,由责任护士具体负责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产妇各项健康教育项目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产后程序化健康教育,方式科学、规范,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以产妇为主体的护患关系,产妇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对护患双方均有较大影响。
作者:邵巧云;邹青;李文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离/调职意愿的现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离/调职意愿及行为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江门市两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5.28%护士有离职或调职意愿,11.32%护士离职或调职行为;护理工作压力方面,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及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方面医院间有差异( P<0.05);工作倦怠方面医院间没有差异(P<0.05);62.27%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衰竭,84.90%护士有中等及以上的情感疏远,52.83%护士认为个人成就感低;有离职意愿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管理及人际关系对方面的问题的压力更大(P<0.05);有离职意愿的护士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低(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高,工作压力程度及职业倦怠程度高,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水平及职业倦怠程度,完善支持系统,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以降低急诊科护士的离/调职意愿率。
作者:区秀丽;李红涛;汪海芹;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的饮食模式;治疗组则采取改良饮食模式。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改良饮食模式干预,可明显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廖色青;梁丹清;王红;梁云花;韩春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位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8.4±9.5分,总体水平较低。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t=-2.28,P=0.028)、长期居住地(t=3.88,P=0.000)、手术类型(t=-3.64,P=0.001)、没有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t=-2.75,P=0.009)、锻炼带来疼痛和不适(t=-2.73,P=0.009)、术中放置的引流管给锻炼带来不便(t=-2.51,P=0.016)、感觉情绪低落(t=-2.99,P=0.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对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进行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疼痛、疲乏、情绪状态及其健康信念的差异等,术后应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真正掌握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2月至2011年5月对100例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其中主管护师21例,护理师40例,护士39例。结果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在身体健康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管护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护理师和护士,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师和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师和护士的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和法律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杨晓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家庭功能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26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是影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高功能家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应多加鼓励和引导。结论家庭功能差的患者需采取积极措施,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更好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成员要重视,尽可能多些关爱、理解和支持患者。
作者:朱彩兰;沈春花;谢美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 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80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CPSS总分为(24.62±6.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61±5.34)分,(t=6.38,P<0.01);研究组积极应对(1.81±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4±0.52)分,研究组消极应对(1.53±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91±0.68)分,(t=3.25、6.03,P<0.01);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r=0.281~0.324, P<0.01)。结论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较大,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需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作者:张秀芬;李遵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三伏灸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三伏灸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予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者对三伏灸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促进患儿及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三伏灸治疗效果。
作者:夏令琼;唐海玉;傅强;王红;梁云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越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负压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条件性选择下肢静脉性溃疡行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患者21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住院时由护士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量,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疾病护理。观察患者平均住院日、出院后随访患者溃疡复发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的焦虑程度、抑郁情况均降低,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平均住院日减少,出院后随访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少。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缩短病程。
作者:杨海兰;保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外勤工作人员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800名住院患者对40名护理外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外勤人员满意度干预前为93.00%、干预后为9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护理外勤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了患者对护外勤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服务安全质量。
作者:刘长明;陈美华;玛依拉·再努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对胸痹患者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辨证施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中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辨证施膳能有效降低胸痹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谭远霞;韩春蕾;陈文;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提高我院的静脉治疗质量,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针对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后,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张娟;田灵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