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晶
目的:讨论消渴病中医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消渴病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72例,显效43例(5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消渴病中医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辩证施护措施和健康教育有效可行,减少了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其血压及血糖控制、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董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应用效果。方法对于2010年~2013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6例,将患者的基本病例进行整理发现可以将176例患者分为两类,根据是否在家进行训练分为训练组(86例)和非训练组(90例),在出院后6个月根据巴氏量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定标准判断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在巴氏量表中训练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由训练前平均42分增加到87分,相比之于非训练组由训练前平均43分增加到48分,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居家康复对脑卒中后期功能恢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连的药用成分以及成分的含量。方法本文收集了100家厂家生产的10批中药双黄连药品,并以人们常服用的口服液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双黄连的药用成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双黄连的药用成分主要是黄芩、连翘以及金银花,这3种中药是中药双黄连的主要组成要素。其中,连翘是黄芩以及金银花之和。据研究结果显示,连翘酯苷在3.22~128.8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n=6);连翘苷在0.99~39.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n=6)。结论中药双黄连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其具有抗病毒、抗菌以及解热抗炎等作用,并具有抗氧化以及抗过敏等药理作用。重要双黄连的药用成分主要是黄芩、连翘以及金银花,其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意义。
作者: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感染性疾病27例为对照组,比较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显著,新生儿颅内出血与新生儿低钙血症呈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颅内出血患儿应及时检测血钙结果,以便及时发现低钙血症并积极予以纠正。
作者:蔡金娥;黄锦翔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并以“爱心圈”为品管圈圈名,并从近期到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依照PDCA循环法,开展优质护理,对开展前后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疾病知晓度,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护理管理,值得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矫克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32.61%),显效10例(21.74%),有效11例(23.91%),无效10例(21.74%),总有效率为78.26%。治疗组:治愈25例(54.35%),显效12例(26.09%),有效6例(13.04%),无效3例(6.52%),总有效率为93.4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光禄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以提高妇产科的带教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妇产科实习的100名护生。采用发放带教老师考核表的方法进行调查,以设计的问题打“√”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进行统计。对实习护生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结果从中查找出妇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使妇产科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晓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急性阑尾炎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病率,结合临床查体、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及早确诊,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方式积极治疗,并对伴发疾病开展治疗,对保护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比较孕妇在围生期进行体质量管理后的母婴结局是否优于未管理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建册、正规产检、住院分娩的孕妇270例,其孕前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18.5≤BMI<25)。随机选取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另外17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比较2组的母婴结局是否存在差异。另外,将对照组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孕妇进行母婴结局的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对照组的孕期增重过多及过少的比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P>0.05)。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经过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孕妇的母婴结局明显优于未进行体质量管理的母婴结局,故围生期进行体质量管理可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多关注高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孕产妇,反复加强她们对孕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视。
作者:陈露露;刘杰;康喻;刘军;何素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80例为观察组,同时再选取我院足月未胎膜早破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妇行自然分娩有56例(31.11%),阴道助产15例(8.33%),剖宫产109例(60.56%),与对照组相比,除阴道助产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有13例(7.22%),胎儿窘迫19例(10.56%),新生儿窒息9例(5.00%),产后出血28例(15.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应加强分娩期的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对母婴的伤害降到低。
作者:庄桂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服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其中肝火上炎型48例,阴虚阳亢型72例,痰浊上扰型60例,就这3种类型的高血压病症,探讨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的正确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差异。结论正确的服用方法可促进中药的疗效,只有正确掌握中药的正确的服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作者:孙晓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探究型学科项目,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长时间临床研究,经验积累,临床护理的教学结构已初步完善,其考核方法、模式、内容既科学又完善。但是,由于临床护理学内容庞杂、工学教育模式考核背景复杂,既定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指标很难说明临床护理教学的综合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从临床护理教学行为、考核指标体系、多维评价模型、考评数据库软件开发与应用四个问题入手,探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重点和难点,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师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了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84例,按照不同社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在高血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通过制订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而对照组不予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坚持治疗、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家庭医师责任制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后的实验组坚持治疗情况、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家庭医师与护士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健康教育等计划,由护士跟踪服务对社区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春华;胡丹丹;李元香;黄飞霞;杨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捏脊对新生儿在进行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生后3d以上的8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捏脊配合蓝光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捏脊从进行蓝光治疗的当天开始,对照组每天只做常规的蓝光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在进行蓝光治疗过程中睡眠的质量。结果捏在组新生儿在进行蓝光治疗过程中睡眠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捏脊配合蓝光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在蓝光治疗中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出箱的频率及安抚奶嘴的使用,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珊珊;于海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现如今,从我国医院目前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来看,公共卫生管理在医院的长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对于医院公共卫生功能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定位,使得其在国家各级公共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目前医院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不足,并对医院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状况和指标变化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和收缩压,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优于护理前的,且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状况,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段玉;刘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间的9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化疗期间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功能评分为(51.21±6.43)分,对照组患者整体功能评分为(43.07±5.34)分,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73,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疲乏无力、口腔或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林帆;张永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优劣。方法选择100例行血液净化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在B超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50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B组;损伤动脉发生率、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管路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深静脉管路感染及堵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作者:黄朝莉;杨孟昌;谷粒;胡耀;雷敏;徐秀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作者:张娜;张风江;程根阳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