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曦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凡菊;朱从健;吕精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教育以信息传播方式,帮助人们提高防御疾病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传播卫生知识,在医疗服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方式和当前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紫衫类药物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紫衫类药物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常规腹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接着在腹腔中灌注溶有60mg/m2紫杉醇或40mg/m2多西紫杉醇5%葡萄糖溶液500mL及10mg地塞米松药物。其中,紫杉醇每隔5d用药1次,且连续使用3次,每次60mg/m2;多西紫杉醇隔8d用药1次,连续应用2次,每次40mg/m2;且21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分析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紫衫类药物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且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与紫杉醇治疗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4例(68.57%)/5例(20%)、血小板减少12例(34.29%)/5例(20%)、腹痛20例(57.14%)/8例(32%)、白细胞减少30例(85.71%)/17例(68%);两组在腹泻、白细胞减少上有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类药物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辛俊华;韩希翠;于雪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4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实验组)和52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PT、APTT以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术后24h和48h实验组的hs-CRP、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48h的hs-CRP、D-二聚体浓度高于24h时的测定值(P<0.05)。对照组在术后24h和48h的hs-CRP、D-二聚体、P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hs-CRP可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作者:侯文艺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未破裂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总结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接诊的84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表现及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0例的附件区可见孕囊回声,囊腔内可见原始胎心搏动及胎芽;71例卵巢周围有囊状结构,但囊腔内无原始胎心搏动和胎芽;例卵巢周围无囊性结构,其中囊性位于宫颈管1例,间质部1例,卵巢1例。CDFI检查显示病灶周围的血流信号丰富,PSV值16~54cm/s,RI值0.30~0.56。8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43%。结论血β-HCG化验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欧伟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优劣。方法选择100例行血液净化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在B超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50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B组;损伤动脉发生率、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管路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深静脉管路感染及堵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作者:黄朝莉;杨孟昌;谷粒;胡耀;雷敏;徐秀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作为糖尿病专业人员和机构,应对糖尿病管理采取积极有效全方位的措施,陪伴糖尿病患者走向自我管理之路,使血糖和其他综合指标更好达标。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分为自我管理护理配合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体质量控制情况。结果自我管理护理配合组血糖控制更平稳(P<0.05),体质量控制更满意(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护理配合为患者提供科学、个体化的教育、管理方案,更利于血糖控制。
作者:李雪勤;张艳;王树莲;刘赛君;韩娅莉;金凤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普通护理观察组为50例和舒适护理观察组50例。结果舒适护理观察组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普通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组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观察组,P<0.05,差异均优于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患者鼻息肉知识知晓率,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周学瑞;李颖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根管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96例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护理,并作出疗效评定。结果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护理后,96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以及根管X线片显示为恰充,其中急性牙髓炎康复45例,慢性根尖周炎康复24例,窦道型根尖周炎康复15例,根尖周囊肿康复6例,总计康复率为93.8%,96例患者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感染根管的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护理的过程中,操作轻柔规范将不会造成严重的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是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丹参注射液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平稳降压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对改善母婴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素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体质量约65?kg,因外伤后双下肢离断伴流血15?min入院。术前检查: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血压103/60?mm?Hg,心率95次/分,呼吸频率16次/分,体温36.5?℃,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规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2?g/L,红细胞2.14×1012/L,红细胞圧积18.10%,血小板74×109/L,凝血常规示:PT?15?s,APTT?47.80?s, Fbg?1.330?g/L,TT?23.30?s,血生化示:钠离子146.6?mmol/L,氯离子109.8?mmol/L,二氧化碳18.9?mmol/L,钙离子1.76?mmol/L,血糖14.40?mmol/L,总蛋白20.0?g/L,白蛋白9.5?g/L,球蛋白10.5?g/L;患者左下肢膝关节以下缺如,右下肢股骨中段以下缺如,断端加压包扎,渗血;拟在全身麻醉下急行双下肢断肢再植术。
作者:崔永芳;阚景祥;孙国栋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肾囊肿一次性连接管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2013年中收治的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一次性连接管,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没有使用一次性连接管,对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的冲洗治疗。患者在手术6个月后进行超声复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有效和无效的人数分别为25、5和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有效和无效人数分别为15、9和6例,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肾囊肿患者采用超声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防止气体进入以及穿刺针的移动,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疗效愈显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χ2=12.025,P=0.017),治疗组内镜疗效愈显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χ2=11.131,P=0.02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凤翔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探究型学科项目,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长时间临床研究,经验积累,临床护理的教学结构已初步完善,其考核方法、模式、内容既科学又完善。但是,由于临床护理学内容庞杂、工学教育模式考核背景复杂,既定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指标很难说明临床护理教学的综合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从临床护理教学行为、考核指标体系、多维评价模型、考评数据库软件开发与应用四个问题入手,探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重点和难点,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98例腹泻患儿,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48.98%、有效42.86%、无效8.16%、总有效率91.84%,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20.3±4.7)h、大便次数恢复时间(1.8±0.7)d、大便性状恢复时间(2.8±0.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海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2011年8月到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2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多因素分析,同时给予积极的降糖与抗结核治疗。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逐步回归法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粉尘接触史是导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恢复正常,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19例,阴转率为95.0%。结论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粉尘接触史是导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要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作者:王京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90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护理组给予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2.42±8.69)mmHg、舒张压为(87.39±10.34)mmHg、三酰甘油为(1.42±0.52)mmol/L,总胆固醇为(4.69±0.3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过程中,与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相比,新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王朝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病类似水痘样疱疹,其疱疹发生于手、足及口腔,因而称它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存在于病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是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也可以通过手、患者用具、食具等间接经口传染,多发生在集体儿童中,约占半数以上,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初期症状表现为食欲缺乏、低热、并伴有咽痛。发热24~48?h后可出现口腔溃疡,早为红色小疱疹,然后转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部、口腔颊黏膜及牙龈。24~48?h后可见皮肤斑丘疹,也有些为皮疹不痒,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臀部较少。有些患儿仅有口腔溃疡或皮疹。手足口病为中度传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性强为发病的第1周。人与动物或宠物间不会传播。潜伏期通常是3~6?d。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发热。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的疗效。方法对160例DR患者(240眼,其中增殖前期128眼、增殖期112眼)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光凝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光凝治疗后210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7.5%,其中增殖前期120眼有效,有效率93.8%;增殖期90眼有效,有效率80.4%。经χ2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显示了DR患者早期光凝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孟晓莹;姜延维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同时没有毒副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宪宾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