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中的应用分析

周学瑞;李颖宏

关键词:舒适护理, 鼻内镜, 鼻息肉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普通护理观察组为50例和舒适护理观察组50例。结果舒适护理观察组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普通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组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观察组,P<0.05,差异均优于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患者鼻息肉知识知晓率,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疗效愈显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χ2=12.025,P=0.017),治疗组内镜疗效愈显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χ2=11.131,P=0.02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凤翔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消渴病的中医辨证施护及健康教育

    目的:讨论消渴病中医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消渴病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72例,显效43例(5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消渴病中医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在消渴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辩证施护措施和健康教育有效可行,减少了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未破裂异位妊娠的超声护理配合及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未破裂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总结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接诊的84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表现及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0例的附件区可见孕囊回声,囊腔内可见原始胎心搏动及胎芽;71例卵巢周围有囊状结构,但囊腔内无原始胎心搏动和胎芽;例卵巢周围无囊性结构,其中囊性位于宫颈管1例,间质部1例,卵巢1例。CDFI检查显示病灶周围的血流信号丰富,PSV值16~54cm/s,RI值0.30~0.56。8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43%。结论血β-HCG化验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欧伟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同时没有毒副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宪宾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喹诺酮类药品是一种抗感染类药物,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当中。近年来,随着此种药物用量的不断加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也随之逐渐增多,从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及生活质量。为了改善喹诺酮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文章对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情况以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作者:马省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妇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妇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以提高妇产科的带教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妇产科实习的100名护生。采用发放带教老师考核表的方法进行调查,以设计的问题打“√”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进行统计。对实习护生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结果从中查找出妇产科带教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使妇产科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晓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VSD应用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用于骨科创伤、感染创面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清创同时予以连续VSD覆盖和进一步创面治疗、病原学检查、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肉芽组织多于对照组,组织更新鲜,且没有残留坏死组织、创面渗液现象。治疗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12±2.44)d,对照组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21.08±5.04)d,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创面感染用时短、组织恢复效果更佳、综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火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分析

    现如今,从我国医院目前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来看,公共卫生管理在医院的长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对于医院公共卫生功能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定位,使得其在国家各级公共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目前医院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不足,并对医院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自愿选择静脉留置针的老年住院患者,观察与普通硬针效果对比。结果静脉留置针优点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的保护老年患者的静脉。缺点是价格偏高,穿刺需要护士技术性较高。结论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较普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家庭对老人的关爱,护士穿刺技术日臻提高,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优点越来越完善,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陈桂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但是,现在腹部手术后的感染以及其并发症依然是一个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腹部手术后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早期判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证实,肠道细菌移位和手术后继发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些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忠博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可引起左室明显肥厚。

    作者:卓闽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新生儿低钙血症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探讨

    目的:讨论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感染性疾病27例为对照组,比较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显著,新生儿颅内出血与新生儿低钙血症呈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颅内出血患儿应及时检测血钙结果,以便及时发现低钙血症并积极予以纠正。

    作者:蔡金娥;黄锦翔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病类似水痘样疱疹,其疱疹发生于手、足及口腔,因而称它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存在于病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是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也可以通过手、患者用具、食具等间接经口传染,多发生在集体儿童中,约占半数以上,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初期症状表现为食欲缺乏、低热、并伴有咽痛。发热24~48?h后可出现口腔溃疡,早为红色小疱疹,然后转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部、口腔颊黏膜及牙龈。24~48?h后可见皮肤斑丘疹,也有些为皮疹不痒,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臀部较少。有些患儿仅有口腔溃疡或皮疹。手足口病为中度传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性强为发病的第1周。人与动物或宠物间不会传播。潜伏期通常是3~6?d。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发热。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制何首乌与伪制品番薯的鉴别分析

    目的:对制何首乌与伪制品番薯进行鉴别,为今后的何首乌药材鉴定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手段对制何首乌及其伪品番薯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经对比发现,制何首乌和番薯在性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何首乌与番薯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不可混用,在验收工作中应对其给予重视,加强制何首乌的鉴别,避免伪品的混入。

    作者:戴冬华;曲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治疗后1个月(14.16±3.58)分与治疗后6个月(8.68±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0.15±5.16)分与治疗后6个月(17.94±4.01)分,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品管圈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并以“爱心圈”为品管圈圈名,并从近期到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依照PDCA循环法,开展优质护理,对开展前后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疾病知晓度,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护理管理,值得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矫克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指标恢复程度及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损害的修复效果明显,对改善血脂水平也有临床意义,且使用安全。

    作者:孙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90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护理组给予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2.42±8.69)mmHg、舒张压为(87.39±10.34)mmHg、三酰甘油为(1.42±0.52)mmol/L,总胆固醇为(4.69±0.3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过程中,与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相比,新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王朝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180例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80例为观察组,同时再选取我院足月未胎膜早破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妇行自然分娩有56例(31.11%),阴道助产15例(8.33%),剖宫产109例(60.56%),与对照组相比,除阴道助产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有13例(7.22%),胎儿窘迫19例(10.56%),新生儿窒息9例(5.00%),产后出血28例(15.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应加强分娩期的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对母婴的伤害降到低。

    作者:庄桂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加强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和验收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质量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实践表明,临床大部分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报告,可追溯到标本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的基本要求。所以分析前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控制相对较难。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基础、重要的全面质量控制环节之一。标本从患者到实验室,环节众多,头绪繁琐,必须步步谨慎,才能保证标本质量,才能尽可能地降低误差降到允许范围内,才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为此,笔者结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和临床检验经验,总结分析如何通过加强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和验收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洪雁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