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效果观察

温素珍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孕妇, 复方丹参注射液,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是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丹参注射液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平稳降压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对改善母婴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目的:探讨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和了解护患关系及人文素质相关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浅谈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护患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结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势在必行。

    作者:史红;王春利;武铁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 n=30)。麻醉诱导前分别靶控输注两种药物,两组患者药物浓度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L, E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3μg/mL。记录诱导前两组基础值(T0),输注后1min(T1)、3min(T2)、7min(T3)、10min(T4)时的HR、MAP、CO、SV、SVR。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明显降低(P<0.05),E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较E组在T3、T4时HR、MAP降低明显(P<0.05);在T3、T4时,P组CO、SV、SVR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组CO、SV、SVR总体趋势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丙泊酚轻微,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能够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作者:谭永胜;郁万友;吕洁;王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62例院前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6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院前急救方式以及急救效果进行总结。结果62例患者中救护后效果显著的为52例,占比例的83.9%,救护有效的为7例,占比例的11.3%,救护无效的患者为3例,占比例的4.8%。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救护无效死亡,占比例的1.6%。结论快速开放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药物、补液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急救中重要的救护措施。

    作者:杨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小儿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儿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儿,都采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治疗组给予靶控输注辅助麻醉,对照组选择静脉持续泵注麻醉。结果两组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苏醒期躁动、心动过速、反流误吸、呕吐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气管插管全麻中采用靶控输注能够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泽漆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泽漆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泽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精密测定。结果泽漆叶中总黄酮含量高(29.6671mg/g),根次之(13.1930mg/g),茎低(12.8009mg/g)。结论泽漆叶的总黄酮含量高,利用价值大。

    作者:李玉贤;董媛媛;王天杰;张俊利;王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水平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前体(BN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CysC、BNP、LAD、LVDd较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组明显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的增高血清CcysC、BNP水平逐渐增加, LVEF逐渐降低(P<0.01),LAD、LVDd无差异(P>0.05)。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CysC、BNP水平逐渐增高(P<0.05), LAD、LV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BNP呈正相关,血清CysC、BNP与LVDd呈正相关,CysC、BNP与LVEF呈负相关,CysC、BNP与LAD无相关性。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患者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ysC有可能成为诊断HF的标志物。②CHF患者的血清CysC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逐渐增高,血清CysC可作为判断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体现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出一套更加完备的中医药治疗弱视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针灸推拿科儿童弱视患者30例,通过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进行治疗,观察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结果在30例46眼的患儿中,其中痊愈25眼(54.35%),进步17眼(36.95%),无效4眼(8.7%),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采用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龙;周志跃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教育以信息传播方式,帮助人们提高防御疾病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传播卫生知识,在医疗服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方式和当前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由于部分孕妇缺乏保健意识,不做产前检查,极有可能出现产后出血,出现严重后果。作者回顾分析笔者经治的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查摆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疾病防治措施,是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史帅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和观察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观察和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68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为97.14%。结论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给予胆囊切除术是极为有必要的;依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病症和体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把握好手术治疗时机,这对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作者:薛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其血压及血糖控制、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董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关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探究型学科项目,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长时间临床研究,经验积累,临床护理的教学结构已初步完善,其考核方法、模式、内容既科学又完善。但是,由于临床护理学内容庞杂、工学教育模式考核背景复杂,既定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指标很难说明临床护理教学的综合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从临床护理教学行为、考核指标体系、多维评价模型、考评数据库软件开发与应用四个问题入手,探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重点和难点,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首先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者为A组,以首先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为B组,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噻托溴铵药物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呼吸室中空气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峰值时呼气流速、大通气量等情况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病情较为复杂,利用CT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噻托溴铵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侯守强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作者:张娜;张风江;程根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凡菊;朱从健;吕精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氪激光光凝术的临床治疗与眼科学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的疗效。方法对160例DR患者(240眼,其中增殖前期128眼、增殖期112眼)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光凝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光凝治疗后210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7.5%,其中增殖前期120眼有效,有效率93.8%;增殖期90眼有效,有效率80.4%。经χ2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显示了DR患者早期光凝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孟晓莹;姜延维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76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研究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结合临床观察资料,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发生的76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搜集外科护理资料,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类别、时间特征、护理责任人等问题,开展对比调查,得出有效结论。结果76例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低,风险问题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当、急诊过程工作失误、医疗设备故障等。结论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不良事件的产生与其工作性质、内容、特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提高外科护理服务效果,需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拓展专业培训,合理排班,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NSE、CYFRA21-1、SCC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与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物(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1组,同时列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2组,选用发光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内NSE、CYFRA21-1及SCC水平,分析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血清内NSE、CYFRA21-1及SC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21.871,P<0.05);②血清内NSE浓度水平检测以小细胞癌患者敏感度高为75.00%,CYFRA21-1、SCC浓度水平检测则均以鳞癌患者敏感性高,分别为44.45%、66.67%。单项肿瘤标志物浓度水平检测敏感性均<75.00%。选取三项联合检测以小细胞癌敏感度更高,为87.50%,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为提高肺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宜选用三项联合检测的方式,进而为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文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休息、低盐饮食、强心苷、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再住院5例,死亡1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再住院12例,死亡4例。在显效、无效、再入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给药前(P<0.01)。结论美托洛尔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锐章;朱为富;王桂桃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180例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80例为观察组,同时再选取我院足月未胎膜早破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妇行自然分娩有56例(31.11%),阴道助产15例(8.33%),剖宫产109例(60.56%),与对照组相比,除阴道助产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有13例(7.22%),胎儿窘迫19例(10.56%),新生儿窒息9例(5.00%),产后出血28例(15.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应加强分娩期的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对母婴的伤害降到低。

    作者:庄桂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