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

姚丽颖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组织含糖量增高,营养障碍、胰岛素不足,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感染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血糖升高,而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不佳又使感染进展和恶化而形成坏疽,致使患者致残,甚至导致败血症,使病情难以控制[1]。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多发生于病程长,年龄60周岁以上,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的患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水平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出现机会较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负担[2]。为此,必须做好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8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49例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予以传统钢板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骨折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内翻、外倾角及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且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作者:隆振湘;孙炜;廖怀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归芍颗粒制剂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归芍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以出膏率作为指标,优选归芍颗粒提取工艺;以颗粒的制粒难易度、溶化性为评价指标筛选辅料。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当归、白芍用70%乙醇提取,金银花、炒栀子、甘草水提醇沉;淀粉:微晶纤维素:浸膏粉为0.6∶0.6∶1.0的比例制成颗粒较为合适。结论实验优选出的提取、制粒方法稳定可靠。

    作者:陈象青;姜玲;卢今;张善堂;徐逸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测定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9例,另外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9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比较两组浓度差异。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测定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特异性也比较强,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门小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外疝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研究了解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腹股沟疝是为常见的一种疝气,好发于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术则是小儿外科为常见的手术。本文主要研究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近15年来有关腹外疝患儿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及其父母的临床分析观察研究文献,阅读并研究近40篇研究文献,总结现代临床护理对腹外疝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而成。腹外疝患儿父母的临床护理指导应根据小儿患病的病因及症状表现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途径。对于小儿腹外疝患儿父母采用相应系统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其焦虑状况,帮助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父母对患儿的照顾水平和心理健康。

    作者:温泉;张敏;高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调查分析保温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感染率及体温降低率的影响

    目的:调查分析保温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感染率及体温降低率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60例直肠癌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采取直肠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中患者治疗中,对患者也采取直肠癌手术,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体温降低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直肠癌手术治疗之后,还应该为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病效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雯;王璐;王瑶康;周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血管意外偏瘫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遗留有程度不同的偏瘫和失语症,致残率很高。在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较好回复患者肢体功能,可减少致残率,以防疾病的再次复发。在恢复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患者神志已经清醒,但生理上的改变促使其心理发生改变,且心理改变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这一时期的治疗不是以药物为主,应以理疗、针灸、运动和合理的护理为主[1,2]。可见,临床护理在康复期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笔者总结分析脑血管意外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李玉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上报处方数据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报至抗菌药物监测网的2千张处方,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千张处方平均用药1.8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3.85%,注射剂使用率9.5%,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31.6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处方平均金额81.5元,处方合格率95.3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前期情况,但合理用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龙;官真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连虎丹烧伤膏中冰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连虎丹烧伤膏中冰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DB-FFAP毛细管色谱柱,柱温140℃,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化检器,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冰片在0.0424~0.212 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7,(n=5),回收率为100.68,RSD为1.16%(n=9)。结论本法测定的冰片的含量方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张锐;丁立新;郭小林;吕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6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65例,根据血钠浓度及血渗透压分为2组。A组:合并血钠浓度>150 mmol/L,血渗透压>330 mOsm/L,共31例;B组:血钠浓度<145 mmol/L,血渗透压<330 mOsm/L,共34例。两组均进行大量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联合胃肠补液,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改为5%葡萄糖液。结果65例患者总的治疗效果为有效59例(有效率90.7%),死亡6例(9.3%),其中6例年龄均>65岁,且合并心功能不全,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A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26例(83.9%),死亡5例(16.1%)。B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有33例(97.1%),死亡1例(2.9%)。结论及时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正确的抢救能有效地降低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状态,以及老年患者预后不佳,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区敏;周四光;黄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

    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糖尿病患者78例,经过治疗及护理,其中显效47例(60.26%),总有效率91.02%。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让患者掌握自身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实践证明,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应该临床推广。

    作者:贾淑梅;徐蕾;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升ICU护理效果的有力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护理资料,其中60例采用常规护理,归入A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归入B组,对比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B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明显高于A组患者83.3%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期间引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金环;沙英林;孟凡秀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44例,根据患者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分为两组。观察组共72例患者,均为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对照组共72例,均为未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周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肝功能1级者35例(48.61%),2级者23例(31.94%),3级者14例(19.44%),观察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6 h,重度休克、血氧饱和度<90%、多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积极干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损伤发生率。

    作者:冯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4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率、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率92.59%,对照组血糖控制率7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均为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许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回访结果,比较各病理因素和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复发率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患者组与未复发患者组在病灶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分型、分化程度、病灶距肛缘距离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距肛缘距离、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局部复发有多危险因素引起,在多种危险因素中病理类型分型及分化程度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39例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3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对照组19例患者采用常规饮食干预治疗方法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为(3.49±1.56)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5.98±1.6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饮食干预治疗法相比,益气养血通便方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非常明显,并且显效快、治疗时间短,复发率小。

    作者:李光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氨轻度增高引起嗜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血氨升高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血氨轻度增高引起嗜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血氨升高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观察的患者血氨在80~120μmol/L,轻度增高出现嗜睡的症状。结论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肝功能受损可导致血氨升高;肾脏供血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谷氨酰胺分解产生的氨增多;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肠道淤血使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使血氨吸收增多,使血氨在短期内升高引起嗜睡,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高方明;古孜丽;程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40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为内科常见病之一,目前世界各国患病率均有增加,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1980年14省市30万人(1~70岁)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5年后1994年~1995年19省市25万人(25~64岁)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2.51%增加了3倍左右,现在我国调查糖尿病发病率为6.7%,已高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糖尿病高危人群正在扩大,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000万,隐性患者1.5亿,糖尿病可致眼部多种并发症,对视力功能危害极大,为致盲的重要原因,现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人对40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司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沟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比较及护理措施

    目的:总结甲沟炎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并采取相应的降低复发率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门诊手术室、换药室治疗的甲沟炎患者中,选取手术治疗1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拔甲术,实验组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没有差异性。结果手术后2年,164例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11%,实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2.5%,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配合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降低甲沟炎的复发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

    作者:胡汉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联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治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友;黄广清;赵晶;汪海岩;杜秀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