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树英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61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记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一次穿刺失败约占17%,二次穿刺失败约占8%,多次穿刺失败约占2%。结论分析老年患者外周穿刺失败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护理投诉促进护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惠琴;林华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护理,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负担重,手术创面大,有计划地进行心理、生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翠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找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设计并运用护理质量考评指标,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总结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结果通过护理质量考评,分析和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强及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结论针对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的因素,我院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环节控制,减少影响护理质量考评因素的产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农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经输尿管镜,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5例。结果本组55例患者,单次手术成功率为100%(55/55),平均手术时间49.4 min,平均术后住院4.1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行B超或KUB+IVP检查,均未发现结石残留,结石排净率为100%。结论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经输尿管镜,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
作者:薛东芳;张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综述了眼用即型凝胶近5年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眼用即型凝胶的特点,分类及不同类别的制备工艺,并对该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阎秀霞;牟云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不能对疾病矛盾转化起负面作用。方法护理人员时时注意调整自身的情绪角色,把中医情志护理贯穿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结果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配合治疗护理顺利完成。结论保证了各项治疗顺利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同时使中医传统理论在临床心理护理方面得以运用和发扬。
作者:张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痊愈患者占80例,治疗有效患者占32例,治疗好转患者占2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占6例,给予再次手术治疗病情好转,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术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胡海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内加法,内外加法,外加法3种加入崩解剂的不同方法,对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分散均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加入方法的片剂完全崩解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崩解剂加入方法。结果内外加法方式加入崩解剂,做成的分散片合理稳定,分散均匀性好。结论崩解剂加入方法的不同,对恩替卡韦分散片分散均匀性影响显著。
作者:徐彬滨;刘艳飞;金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52例5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5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52例患者术后共有50例52眼眼压明显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23.34±2.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56±2.29)mmHg,并且48例50眼术后前房平均深度(3.89±0.34)mm,术前前房平均深度为(2.46±0.19)mm。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从而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及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对服药过的肺结核患者采取问卷方法,了解患者规律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并总结分析。结果患者规则服药率为49.2%,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多为人为主观因素,并与受教育程度及结核病知晓情况相关。结论加强对结核病患者及综合医院医生的防痨宣教,重视肺结核患者的指导管理,是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唯一措施。
作者:陈敏;钟小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利于评估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及CT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6例胰腺炎患者中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4.4%,与CT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且对腹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T。结论腹部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有实用的临床价值,无痛无创、快捷简便,且能评估病情的程度,便于临床治疗。
作者:唐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6排螺旋CT在二甲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排螺旋CT以及双排螺旋CT分别对60名患者进行检查,对病灶检查率进行比对。结果使用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病灶检查率为90%,使用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病灶检查其检查率仅为69%。结论6排螺旋CT在病灶检查过程中能够更为准确检测出患者患病情况,对于病灶检查率相比于双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单用与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两药联用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布地奈德组以及单独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沙丁胺醇组,观察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结果两药联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灿;巩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尿道结石是尿石症中较少见的疾病。超声探查是诊断尿道结石比较可靠、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探查到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本研究中1例尿道结石均有突然腰痛,会阴部剧痛、排尿不畅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闭等症状。超声探查结果显示前尿道内可见强回声光团,长约2.5cm,后伴声影,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操作简单、准确、可重复、无损伤等优点,有助于诊断尿路结石,对于X线不能显影的阴性结石,超声检查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于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针刺后的心理感受,分析针刺伤的原因及对精神科护士造成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17名护士针刺后的心理感受。结果精神科护士针刺后的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担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症状,期望针刺后得到关心,希望医院的职业损害教育得到完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关心护士的心理状况,增强职业的防护意识,以减少其针刺伤发生,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邓娟;何彩霞;陆雪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观察组366名,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流行,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提高接种质量。
作者:曾鹏;卢雪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3种类型,中重度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笔者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体会如下。
作者:徐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柔情管理理论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对护理柔情管理的需求,学习柔情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结果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情管理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得到了改进与完善,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避免和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柔情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护患沟通的技巧,使急诊护理中护患和谐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急诊工作中的相应特点,找出沟通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流程。结果良好的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67.4%上升至90.7%。结论加强急诊护士的沟通技巧,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间的和谐,使社会效益和医院效益获得双丰收。
作者:李博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