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和体会

徐艳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围术期, 临床护理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3种类型,中重度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笔者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体会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五常法”在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起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引入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从组织培训、报告质量、检审归档、装订领取、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各个层面渗透,通过自查及质量控制小组的不定期检查,来提高体检中心的后续服务质量。结果采用“五常法”管理后,加强了体检报告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体检报告的质量,减少了人为误差,报告领取率及疾病的复检就诊率也显著提高。结论“五常法”是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彭虹;叶有强;袁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改进

    目的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测定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Amethyst C18-H,150mm ×4.6mm,5μm;流动性: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水(20∶80);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nm。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方便、安全,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赵峰辉;李新图;陈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口服水溶性对比剂造影检查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

    食管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2%,因肿瘤死亡的病例中居第6位[1]。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对于中晚期食管癌及年老体弱患者,放射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食管钡餐造影是评价其疗效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不能排除食管-纵膈瘘、绞窄性肠梗阻或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性,或者腹胀明显不宜行钡餐检查的患者,评价其疗效较为困难。笔者为探讨水溶性对比剂造影检查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对57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口服水溶性对比剂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简单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奎;陈根峰;张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痊愈患者占80例,治疗有效患者占32例,治疗好转患者占2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占6例,给予再次手术治疗病情好转,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术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胡海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前尿道结石治疗1例临床体会

    尿道结石是尿石症中较少见的疾病。超声探查是诊断尿道结石比较可靠、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探查到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本研究中1例尿道结石均有突然腰痛,会阴部剧痛、排尿不畅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闭等症状。超声探查结果显示前尿道内可见强回声光团,长约2.5cm,后伴声影,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操作简单、准确、可重复、无损伤等优点,有助于诊断尿路结石,对于X线不能显影的阴性结石,超声检查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于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盐酸丙帕他莫的药理学原理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丙帕他莫的药理学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关的临床用药记录和动物实验对盐酸丙帕他莫的药理学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4h对盐酸丙帕他莫组及芬太尼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盐酸丙帕他莫高于5分的患者有2例,芬太尼组高于5分的患者有8例,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盐酸丙帕他莫的镇痛作用没有明显的耐受和吗啡样依赖性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的替代吗啡或哌替啶作为手术后的镇痛药。结论盐酸丙帕他莫水解速度快,镇痛效果显著且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较小,可以有效的替代吗啡或哌替啶作为手术后的镇痛药。

    作者:彭文导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对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思考

    针对新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下发后,全国240余家医院评审后又被宣布结果无效进行了如下思考。①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产生的挑战与考验。②面对“冲击”和“碰撞”、如何理解“新标准”、“新办法”。③对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完善各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地构建本地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新标准中自我评价、现场评价、数据监测分析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的检查方法,合理分配四个评价维度的权重;评审组织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认真汲取第一周期评审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李良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鼻窦内镜下探明鼻出血部位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目的对鼻窦内镜下对鼻出血的应用价值以及适应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的85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的位置为:7例患者为中鼻甲,12例患者是在鼻中隔后段,11例患者是在下鼻甲后端,23例患者是在中鼻道,3例患者是在鼻底部,5例患者是在鼻中隔前上端,24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不明确。在鼻窦内镜下有45例患者出现鼻腔填塞,有23例患者出现烧灼、激光以及微波,有17例患者进行手术。全部患者在治疗之后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结论采用鼻窦内镜对患者的鼻出血进行检查,诊断正确,治疗便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帅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某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填表法收集资料,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97例手足口患儿中,5岁以下婴幼儿2751例,占94.96%;男性1795例、女性1102例;农村患儿1831例、城市患儿10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感染占48.60%,CoxA16感染占38.32%,其中重症病例EV71感染达86.28%;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手足口病的重症危险因素时,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入选回归模型。结论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等是重症危险因素。

    作者:宿涌涛;尹素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56例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症状控制时间、心脏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管玉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过程中IL-6的研究进展

    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期窒息一直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甚至影响到其长期生存质量的临床危重症。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早期新生儿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但由于窒息及窒息后造成的心、脑、肾等全身多脏器缺氧缺血损害在临床中却并不少见。同时,新生儿心肌细胞、心血管功能尚未成熟,心脏储备低,所以常常会引起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hypoxic-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HIM)。据报道,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发生概率为40%,也有报到达73%[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婴幼儿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炎症免疫反应在心肌损害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过程中的IL-6作一综述。

    作者:郑兴惠;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年青医师如何诊断和处理急腹症

    在我国边、少、穷地区、绝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设备、条件较差,老、中、青医师青黄不接,年青医师学习、进修机会少,对急腹症这类的一些急危重患者的诊断和处理缺乏经验,致使患者失去抢救和治疗机会。笔者二十年从事基层医疗临床实践经验和学习所得与广大基层年青医师共同交流如何诊断和处理急腹症,以对基层年青医师有点滴收获[1]。

    作者:李新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5例颅外动脉狭窄率由术前平均的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3例颅内动脉狭窄由术前平均的76.7%下降至术后平均15.6%,术后均随访6个月,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无TIA及中风发生,3例颅内动脉狭窄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进行积极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良好保障。

    作者:陈凤梅;林永娟;肖苏晨;李雪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RPN值、护理满意度、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防脱位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刘萍;徐梅;闫庆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方法从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人员、院感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逐一分析可能存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管理、积极预防手术室感染以及完善制度与明确职责均为降低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结论积极对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积极应对,才可能大程度减少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并终促进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作者:黄雪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9月起开展了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护理,选取干预护理实施前3年内收治的67例患者组成A组,选取干预护理实施后收治的69例患者组成B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干预护理的B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奇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2例宫外怀孕B超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怀孕B超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站自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在外院误诊2名宫外孕患者进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我站进行B超检查后证实以上2例患者首次B超结果均为误诊。结论对于急腹症女性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检查的规范,排除妇科疾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果患者出现贫血、停经、腹痛以及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应该详细的检查是否有异位妊娠情况的发生,综合各种检测方式,全面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刘燕;邱红;刘晓明;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对恩替卡韦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内加法,内外加法,外加法3种加入崩解剂的不同方法,对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分散均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加入方法的片剂完全崩解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崩解剂加入方法。结果内外加法方式加入崩解剂,做成的分散片合理稳定,分散均匀性好。结论崩解剂加入方法的不同,对恩替卡韦分散片分散均匀性影响显著。

    作者:徐彬滨;刘艳飞;金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下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新举措在践行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①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②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夯实安全管理根基;③改革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实现安全资源共享;④转变“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现安全的工作链接;⑤规范、强化评估、告知、警示制度,做到了护患双向保护;⑥建立安全监督机制,成立护理安全小组,完善安全管理。在进行安全管理改革的同时也分别收集实行安全管理新举措前后患者调查资料及科室记录安全痕迹管理资料。统计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统计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投诉率;统计实行安全管理新举措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我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以来,取得了护士和患者双赢的成果。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患者投诉率由0.5%下降到0.3%,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4下降到0.2%,患者满意度由95.2%上升到98.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不断的评价管理效果,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徐蕾;苏秀然;刘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