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杜颖;刘卫英

关键词:胆心综合征, 临床治疗,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3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仅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胆总管探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而且还必须通过手术解除患者的胆囊梗阻情况,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宣教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通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实施健康宣教,护理措施对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0.05)。对照组术前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拔除尿管后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疗法防治尿潴留。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恰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邢孟琴;陈艳红;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在拟行心脏外科手术(cardiac surgery)的患者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术前应用对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ifbrillation, POAF)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在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NAC预防术后房颤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并做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研究,包括578例患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与对照组(安慰剂或常规对照)相比,常规治疗的基础上NAC术前应用显著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OR=0.58,95%CI为(0.39,0.86)],P=0.007;但并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WMD=-0.09,95%CI为(-0.44,0.26)],P=0.62,单位:天。结论 NAC明显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房颤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少,且存在一定偏倚风险,因此该结果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作者:蔡云;常春亮;陈林;肖志峰;李芳芳;许天宝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食管及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17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食管X线或者是食管内镜检查,了解狭窄的具体位置以及形态,包括管径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有肿瘤等一些具体情况。对170例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或者并探讨扩张、开展对患者的热凝治疗。结果本组中单纯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157例,采取球囊扩张并且热凝治疗的患者总共5例,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的患者总共6例,球囊扩张并探条扩张治疗的总共2例,术后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食管及其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黄盖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ELISA-TP和TPPA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TP)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行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将270例疑似梅毒感染血液样本列入疑似组,将300例健康体检血液样本列入阴性组,所有血清样本均分别采用ELISA-TP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TPPA法检测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ELISA-TP法88.15%的检测灵敏度,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性(99.00%,99.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LISA-TP和TPP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甚至可以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儿科学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联合施教的内涵及其具体方法,随后分析其中主要成效及其不足。实践证明,在儿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科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际出发,灵活选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多种教学方法联合施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志梅;陈玲;李翠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

    目的分析和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重症哮喘患儿58例,将其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58例患儿哮喘症状基本控制时间为(30.4±0.7)h;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在2~7d,平均为(3.5±0.8)d;治疗24h后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患儿重症哮喘时,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可以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余冬妮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探讨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屈光检查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需要屈光检查的儿童同时采用复方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用药后屈光检查,以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的远视屈光度为标准值,并比较两者的屈光差异。结果复方托吡卡散瞳验光110眼总屈光度低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95眼,占86.36%,低幅为0.25~1.25D,平均每眼低0.63D;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高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13眼,占11.82%,高幅为0.25~0.75D,平均每眼高0.50D;相同者2眼,占1.82%。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接近,在配眼镜时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替代阿托品散瞳减少患儿的散瞳后各种不适。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探讨研究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100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后采用更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在全部100例患者中,观察组50例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护理结果。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少,满意度高。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于骨科大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手术结局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积极采用并推广。

    作者:闫俊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不稳定心绞痛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 A组为观察组,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B组为对照组,仅用辛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后其心绞痛的改善程度、ECG变化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和ECG改善程度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而比较两组疗后的不良反应(头晕、心慌、乏力、面红等)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推选为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性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共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患者明显要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有统计学上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以及便血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厚荣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本文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尝试在医学类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作者:张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三合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三合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2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经对症治疗逐渐好转。本组无内固定物失效、近端螺钉切割股骨头、髋内翻及股骨骨折发生。结论此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及强化护士执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急诊留观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同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留观患者满意度及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与2011年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的护理安全隐患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急诊护理投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于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研究进展

    唐氏综合征(D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人类染色体疾病,该病突出表现为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均受影响,严重的甚至致残和致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干预终止妊娠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做好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是优生优育、避免DS患儿出生的唯一办法,本文介绍近年来孕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方法,并对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李群珍;黎秋波;罗宇迪;张炬光;邓国生;朱玲玲;周华;张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邱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加快疾控体系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

    加快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各级疾控体系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我国疾控体系人力资源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人力资源建设亟待于解决的基本问题,梳理了如何加快疾控体系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丁信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加强放疗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探讨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亦是多角度规范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步骤[1]。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60%癌症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随着肿瘤放疗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放疗领域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近几年来,我院放疗科陆续接收其他医学院校放疗专业的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但由于生源参次不齐,基础知识尤其是放射治疗知识所知不多,即使在校成绩十分优秀的实习生,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放疗学是肿瘤临床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为探讨如何做好放疗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特将我科的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覃玉桃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为其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0例),两组均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溶栓效果,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精神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80.0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血浆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压,1例出血,2例凝血障碍;观察组仅1例低血压,均未出现凝血障碍及出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0.00%,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不仅提高溶栓有效率,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滕兆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法洛四联症的研究进展

    法洛四联症是小儿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MSCT)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得到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根据需要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能清晰地显示肺动脉狭窄或闭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同时发现伴发的心外大血管畸形和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在诊疾病断治疗、手术风险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讨论MSCT诊断法洛四联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或延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我科收治的62名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病情好转55例,无明显改善6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