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张超

关键词:PBL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类院校
摘要:PBL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本文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尝试在医学类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病房中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神经内科病房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它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的资料,对病患者进行了病房中感染因素的探讨并分析出了它的具体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发现了其中院内的感染发生率将近70%。结论由于大部分病房的感染来自于外部,所以加强了对外部环境的严格消毒隔离,正确的运用抗生素。

    作者:黎彩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额部皮下皮瓣扩张后全鼻再造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额部皮下皮瓣扩张后全鼻再造临床护理与措施。方法对5例全鼻缺损行额部皮下皮瓣扩张后全鼻再造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经过临床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5例全鼻缺损患者,治愈率达到100%,外观效果满意。结论额部皮瓣扩张后全鼻再造术,这项手术难度大,要求高。要取得手术成功除手术本身的因素外,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高国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难治性哮喘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正常的特异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变化、肺功能、不良反应、副作用等[3]。结果治疗组的五十例患者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肺功能、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一过性皮疹、口腔不适、鼻塞)有所改善,临床表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都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淼;李春兵;刘全利;孙慧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疗效确切、稳定、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及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给药方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少数民族区域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执业相关分析

    目的调查并掌握恩施自治州临床检验中心行政管辖6县2市共130所医院341名医学检验人员在医学检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检测项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整体现状,竭力争取政策、壮大队伍、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方法实地调查与检查评审有机结合,收集资料与直面交流结合,精确统计与数据处理结合等。结果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管理精细;二级医院检验业相对稳固;民营医院检验业良性运转;一级医院检验专业发展堪忧。结论县、市及州二、三级等级医院检验事业发展向好。农村乡镇医院检验人才与设备匮乏,州域临床医学检验行业行政管理力度不够,检验事业创新发展亟待努力。

    作者:徐先早;戴万案;胡玲波;田桦;李宗清;崔显念;廖明凤;郑建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预防产妇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索低频脉冲电治疗在预防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0例,患者均有会阴侧切或器械助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分娩后2h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产妇耻骨上膀胱区和腰骶部进行治疗,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和传统诱导排尿方法,比较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和程度。结果试验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无尿潴留发生。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显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能促使膀胱壁肌肉产生节律性运动,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强、尿道括约肌痉挛减轻,从而使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改善而使排尿通畅,在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甘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长期留置尿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进行探讨,找到适合患者的佳治疗法案。方法针对各种存在的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实际病例中针对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出现很多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对于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有明显的好转,使患者能安心的接受治疗。

    作者:姜明林;刘选艳;刘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集束化心理护理对术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心理护理对术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术前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常规心理护理组(简称常规组)和集束化心理护理组(简称集束化组),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并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结果集束化组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22.24±3.4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0.35±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降压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术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集束化心理护理,能显著缓解其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姚晓芬;珠仁;彭丽丽;邓海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某院医务人员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

    医院实行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即制订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重点人才实行“导师制”式培养、鼓励中青年骨干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加强职称聘任前进修、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医院的学术地位明显提升、科研成果斐然、医疗质量和技能明显提升,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会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入投入,才能使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作者:徐德武;戴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小儿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为了让临床上更好地诊断、治疗小儿哮喘和小儿的过敏性鼻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我院医师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特点、临床治疗、炎性介质等方面简要地论述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宁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痊愈,2例死亡,总有效率95%。结论彻底清除毒物,正确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

    作者:王新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90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90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治疗上的一些体会,探讨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后入住ICU,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多项指标监测,常规血管活性药物辅助,维持血压在术前水平,控制心室率80~100次/分。结果二次开胸止血患者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例,肺部感染患者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术后早期存活患者共85例(存活率94.44%),死亡5例(5/90,5.55%)。结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手术技能、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严密术后治疗的各种环节,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慧燕;纪延霞;宋艳艳;渠川铮;王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PBL教学在专科学校的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2011级药学专业1班、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学生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记为观察组,2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记为对照组,阶段性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学习兴趣、主动性、认识问题深度、教师满意度、课堂气氛满意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试。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主动学习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教学工作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工作能力,效果满意。

    作者:贾玉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中8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孩42例,女孩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痊愈2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在治愈、显效、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为常见,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并随着交通事故等的高能量的创伤,很易造成粉碎性骨折和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高,甚至截肢,治疗相当棘手,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黄文祺;林松庆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强心、给予利尿剂利尿、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美托洛尔。上述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心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陈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健康宣教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通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实施健康宣教,护理措施对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0.05)。对照组术前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拔除尿管后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疗法防治尿潴留。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恰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邢孟琴;陈艳红;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增多、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9.7%~17.7%。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感染率高的三类手术分别是:胸外、骨外、神经外科手术。感染原因: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手术器械消毒情况、手术室内外卫生环境因素、手术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熟练程度等均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作者:贾丽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新生儿重症肠道病毒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护理

    总结了2例新生儿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协助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加强消毒隔离,预防肠道病毒在新生儿病房内的传播与交叉感染。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与精心护理,2例患儿均顺利渡过危险期,住院34~35d后出院。

    作者:朱幼玲;何碧云;程晓英;朱海虹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和临床急救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常见病因,提出针对昏迷病因进行的临床急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41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出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所占的构成比及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了解年龄、性别、昏迷程度及病因等因素与患者昏迷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昏迷的病因所占构成比较大的是心脏停搏(17.01%)、脑出血(16.18%)、大面积脑梗死(13.69%)。241例患者终抢救成功者190例,成功率为78.84%。抢救失败死亡的51例,病死率为21.16%,占前三位死亡的是心脏停搏为30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5例。性别、年龄及病因与昏迷死亡的无统计学意义,而昏迷程度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中、重度昏迷的患者病死率为32.47%,显著高于轻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1.14%(P<0.05)。结论中重度昏迷病死率高,除了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昏迷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该保护脑细胞的功能,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中重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朱明辉;胡广奋;黎靖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