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岩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SIRT1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8周建立大鼠DCM模型,彩色多普勒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径均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DCM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SIRT1在DCM心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与DCM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作者:刘杜;周乾毅;李小晶;张淑娟;朱磊;赵运海;袁新初;袁琼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病死率为1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率为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赵军苍;刘晓红;苏钰清;王献明;杨华堂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医患关系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现就当今医患关系的特点,形成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医院作为主体,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和谐的医疗环境。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项目,采用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本地区255名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检查异常人数142人,占受检人员数的55.7%,其中以眼科疾病(晶体混浊、白内障等)检出率高,异常检出率为48.2%,其他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肝胆B超9.4%、血压6.7%、心电图5.5%、胸片4.3%。实验室检查异常人数121人,占受检人数的47.5%,各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WBC减少12.9%、尿常规异常11.8%、RBC减少7.5%、PLT减少6.7%、HGB减少6.3%、肝功能异常5.9%、肾功能异常3.5%、WBC增加1.2%。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人员总人数的7.8%。结论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健康危害,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和人员健康的管理,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作者:王占成;马晓莉;官玉琴;许晶晶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医院实行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即制订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重点人才实行“导师制”式培养、鼓励中青年骨干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加强职称聘任前进修、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医院的学术地位明显提升、科研成果斐然、医疗质量和技能明显提升,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会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入投入,才能使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作者:徐德武;戴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评价低通量血液透析(LFD)、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清除效果及对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值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低通量组(n=15),高通量组(n=15),血滤组(n=15)。三组患者透析前在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通量组,选择F6聚砜膜透析器,2~3次/周治疗;高通量组,选择尼普洛130U的透析器,2~3次/周治疗。血滤组,选择F60S聚砜膜血滤器,在单纯HD(2~3次/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在线(on-line)HDF,其HDF的频率为4∶1或5∶1。分别检测治疗前首次及治疗后12周三组患者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尿素清除率(Kt/V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比较各项指标平均单次清除率(RR)。结果低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三种净化方式,对尿素氮、血肌酐的清除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方式对Kt/V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LFD不能有效清除血磷(P)、β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FD、HDF均能有效清除血磷(P)、β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DF的效果更优于HFD。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均为较理想可靠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中能有效地清除中、大相对分子质量物质,能明显地减少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艳巧;赵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接诊1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传统的健康教育,实验组90例依据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明显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降低经济负担,使患者得到了佳护理,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通过护理指导让患者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压药物的种类,降压原理、用法、剂量、副作用,理想降压目标,服药后注意事项,及时监测血压等等,提高患者治疗意识,坚持长期正确使用降压药配合治疗,控制和预防高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彦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头孢菌素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疗效确切、稳定、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及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给药方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并掌握恩施自治州临床检验中心行政管辖6县2市共130所医院341名医学检验人员在医学检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检测项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整体现状,竭力争取政策、壮大队伍、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方法实地调查与检查评审有机结合,收集资料与直面交流结合,精确统计与数据处理结合等。结果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管理精细;二级医院检验业相对稳固;民营医院检验业良性运转;一级医院检验专业发展堪忧。结论县、市及州二、三级等级医院检验事业发展向好。农村乡镇医院检验人才与设备匮乏,州域临床医学检验行业行政管理力度不够,检验事业创新发展亟待努力。
作者:徐先早;戴万案;胡玲波;田桦;李宗清;崔显念;廖明凤;郑建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诊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及强化护士执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急诊留观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同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留观患者满意度及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与2011年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的护理安全隐患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急诊护理投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于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关节镜监视下行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分析其分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O分型、X线特征和关节镜下,将42例胫骨髁部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采用螺栓、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对患者长达4年的跟踪治疗观察,患者均无伤口和关节内感染,无关节疼痛、粘连和不稳定问题,术后2个月患膝活动能力恢复正常,其中40例患者伤口愈合,2例患者拆线后1个月部分钢丝外露。以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临床效果高于87分。结论采用胫骨髁部骨折分型方法对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有积极意义,而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可达到微创、高效标准。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胡守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交流技巧对宫外孕手术治疗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92名宫外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8人与干预组44人,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交流技巧与患者交流,交流之后在术后第3天对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烦躁、低沉情绪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交流技巧与宫外孕术后患者交流有助于改善宫外孕术后患者的烦躁、低沉情绪,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周丽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内异症[1]。内异症是妇科的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内异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内异症患者中有20%~90%可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经,而25%~35%的不孕患者与此病有关,故对内异症的研究和诊治,不仅符合患者本身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重要内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因此对内异症的诊疗仍在研究探讨中。现就对内异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露荑;严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具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江苏豪森)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西安杨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方法。方法300例伴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疗效相仿(P>0.05),但奥氮平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奥氮平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作者:崔丽;冯体良;罗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医护合作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于健康教育前与教育后3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但实验组生存质量总分、日常生活活动得分、焦虑与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活动得分两组无差别。结论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护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申华平;刘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70例肛瘘手术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例,在试验组中,采用PCEA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和在手术以后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麻醉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起效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麻醉效能也比后者要高;试验组患者的轻度疼痛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多;试验组患者的镇痛率为94.11%,对照组为77.6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CEA进行麻醉,镇痛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镇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向阳街社区102例糖尿病病足的社区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模式。方法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指导社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做好足部护理,消除糖尿病足的诱因。结果102例糖尿病病足患者临床治愈42例,好转67例,无好转1例,社区无新糖尿病足发生。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社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促进转归,降低糖尿病足发病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利胆汤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意义、指导治疗。方法对189例经B超、ERCP检查并确诊为胆道运动障碍的患者,给予利胆汤,水煎服2个疗程;临床随访观察2年。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利胆汤疏肝利胆、缓解疼痛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临床可以单独应用于胆道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作者:韩新平;王安宁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