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硝唑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费夷敏;洪岩;魏宇梅;林梦感;杨国红;王曙光

关键词:甲硝唑栓, 微生物限度检查, 薄膜过滤法, 验证
摘要:目的:建立甲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修订版的新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了薄膜过滤法对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以上,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可消除甲硝唑栓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

    现今,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水平较高,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随着血压值的升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与血压的升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1],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高。治疗方法上,在强调非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降压药物仍为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据统计,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恨病吃药造成血压骤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需要掌握常用抗高血压病药理知识,熟知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特点提供个性化药物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放心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亚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有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LH、FSH、E2及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汗、潮热,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另有2例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给予服用葡醛内酯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分析及人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特点分析,并采取人性化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方法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二组患者在治疗5天后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满意人数比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多,且对照组中没有相比非常满意患者,且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尿潴留能够引起孕妇疼痛刺激、腹压下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临床护理中我们应该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孕妇产前、产中、产后进行人性化护理,避免孕妇出现产后尿潴留。

    作者:曾伙梅;黎王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浅析医院检验科开展优质服务的意义

    目的:作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每天承担包括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各类体检人员标本的检测工作,涵盖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的检验科,必须要开展优质服务。方法实施多项服务举措,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采取微笑服务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做法。结果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出台,历经3年通过引导、示范、推广,经过短时间的强制入轨,获得了明显效果,继之让各界领导班子为之心动,拍案叫绝,迅速传变,从护理优质到医疗服务优质化,后勤服务优质化,达到医护患三方均感到满意。结论通过优质服务各项措施后,为临床医师提供信息与依据更可靠,为临床科室提高诊断率,降低住院日,具有积极意义,让患者感到更方便快捷,为医疗纠纷的防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静文;盖淑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4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阴道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查出卵巢黄体破裂79例,检出比例为75.9%。25例误诊,误诊率为24.1%。误诊原因:13例诊断为宫外孕,占比12.5%;1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占比10.5%,1例诊断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占比0.9%。所有的患者腹部均有积液,且部分的患者可见沉积状颗粒样回声;大部分患者子宫大小和形状正常,子宫肌壁血流不丰富,少数患者内膜增厚,子宫变大。结论阴道超声对于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图像特征清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

    目的:总结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向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和完善的预防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晓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儿童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儿童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胃溃疡患儿96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46例)和奥美拉唑组(50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与雷贝拉唑肠溶片(10mg,每日1次,口服)和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均为1周,记录用药后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用药后1、3、5d雷贝拉唑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29例(63.0%)、35例(76.1%)、38例(82.6%);奥美拉唑组分别为13例(26.0%)、21例(42.0%)、39例(78.0%),雷贝拉唑组第1、3天的缓解率高于奥美拉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第5天的缓解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89.1%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儿童胃溃疡均疗效显著,内镜下愈合率高;雷贝拉唑更能迅速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菊平;李永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消毒供应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消毒供应室是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供应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工作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疏忽或未严格监控,医院感染发生后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可见,对供应室各工作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是防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TPPA与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不同试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PPA、TRUS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4811例住院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TP抗体初筛阳性样品结合临床资料后确诊为梅毒。结果 TPPA法阳性123例,TRUST法阳性44例,结合临床资料确诊为梅毒43例。TPPA和TRUST两种方法阳性率分别为2.56%、0.91%;特异性分别为98.83%、99.99%;灵敏度均为为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应用TPPA和TRUST两种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梅毒的诊断。

    作者:曾朱君;彭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动态原理在病区急救药械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为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急救病区药械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探讨动态原理如何促进急救病区药械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对急救病区的药械进行动态管理,在实验前后分别抽查100次,比较分析实施动态原理管理之后的急救药品、机械的抽查合格度和使用满意度。结果在适应动态原理管理之后发现病区急救药械的管理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结论在急救病区药械管理中采用动态原理管理可以大大改善管理现状,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26例经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病历资料。结果院前宫腔镜检查诊断明确。26例病例手术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25min,平均约16min。4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慌、大汗,休息后好转,无其余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改变。随访6月,无一例复发。平均住院天数3~5d,平均费用2225.5元。结论 TCRP宫内定位精确、微创、费用低廉、疗效确切。

    作者:孔伟;范玉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探讨普胸外科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及外科治疗经验

    目的:对在进行普胸外科手术后,胸内出现了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病例,对其术后出现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为:①并发肿瘤粘连;②胸腔感染性疾病;③肺血管结扎不牢。经过治疗后,痊愈率为93%。结论对患者胸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作者:冷忠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扶正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扶正愈肝胶囊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指标转阴情况;观察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观察本组患者用药中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个疗程后,本组患者HBsAg转阴率为7.35%(5/68例)、HBeAg转阴率为19.12%(13/68例)、HBV-DNA转阴率为48.53%(33/68例);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LB、A/G、TB和治疗前比较,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HA、LN、PCⅢ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无不适症状出现。结论扶正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好,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舌鳞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PIWIL4对其的影响

    目的:从人舌鳞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细胞(C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研究PIWIL4在CS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9例不同临床分期舌鳞癌患者组织标本,通过酶消化和原代培养相结合等方法处理,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得含CSC的悬浮细胞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133和CD44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CD133+CD44+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IWIL4 mRNA在CSC中的表达;裸鼠皮下接种CSC,观察其成瘤能力。结果成功的从人舌鳞癌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可悬浮生长、稳定传代的CSC,CSC高表达CD133和CD44,裸鼠皮下接种1×104、1×105个CSC均可全部成瘤,PIWIL4 mRNA在CSC的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舌组织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成功从人舌组织中分离获得CSC,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能高度表达PIWIL4,为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肖斌;李燕茹;蒋段林;胡承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冠心病高龄患者采用血运部分重建式介入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高龄患者采用血运部分重建式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A组)26人及非完全血运重建组(B组)62人,分别按照相应的组别方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发生、CABG及死亡数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临床随访1年结果中,两组随访率、造影率、冠状动脉狭窄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及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高龄患者只针对诱发症状的大血管采用部分血运重建治疗,其临床收效与完全血运重建相同,且可极大降低操作难度及手术风险。

    作者:苏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药物的配伍反应与配伍禁忌的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的配伍反应和配伍禁忌,为合理设计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药物配伍时,因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不同,会产生配伍反应。结论合理配伍使用药物,注意配伍禁忌,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创痛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用去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比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欧文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1例)共211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区别。结果通过检查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乙型肝炎患者IgG、IgM、IgA等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从治疗前后的对比情况来看,治疗好转患者IgG、IgA、IgM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也低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以便更好的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做出全面判断,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改善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志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麻痹性痴呆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麻痹性痴呆(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由于GPI是可治性痴呆,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王银妹;陈晓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干预组痊愈48例(61.54%),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32例(42.66%),总有效率64.1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使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有效率达到90%以上,优于普通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有直接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